马春梅;高苗苗;李嘉滢;唐云龙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采用床旁现场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16年11月20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490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18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14%,其中不合理用药17例.不合理问题为:无指征用药以及品种的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适宜.结论 该院呼吸科、儿科、微创外科、产科、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大,横断面调查是实现常态化监管的较好措施.
作者:马春梅;高苗苗;李嘉滢;唐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阿莫西林属青霉素类,其状态为粉末状,颜色为纯白色[1].由于其酸性条件下性质为稳定,所以在人体呈酸性的消化道中吸收性较强[2].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很强杀菌作用,细胞膜穿透较为容易,是临床医学上运用为广泛的口服半合成青霉素,其制剂较为多样.随着阿莫西林在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大量应用、许多病菌产生了相应的耐药性,导致不能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感染性疾病治愈难度变大[3].随之而来的还有用药后大量的不良反应,例如皮肤反应、过敏性休克、损伤肾脏功能、消化系统症状及精神症状等,同时对阿莫西林的规范化使用及安全用药的探讨已经到刻不容缓的地步[4].现对我院使用阿莫西林治疗的500例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进行观察与跟踪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研究用药安全性,现详细整理如下.
作者:刘昌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ICU病房的HAP患者84例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予左氧氟沙星500 mg/16 h治疗,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500 mg/24 h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效时间及疗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治疗HAP患者的过程中,高剂量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佘正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比2组术后拔管躁动评分、拔管5 min镇静评分、术后拔管时间及手术后不同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治疗组术后拔管时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拔管时、拔管5 min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有效改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患者恢复期躁动,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对患者的术后拔管躁动及其他不良反应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加强;沈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提高大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借助炭末排出时间测定法、排便频度实验对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泻下作用进行研究,以干酵母致大兔发热实验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解热作用的影响,用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 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首次黑便排出时间相对较短,个数增多,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年生大黄组对比于3年生大黄,酒蒸、酒炒大黄组对比于3年生大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大黄组10 h内抑制体温升高,酒蒸大黄组8 h内抑制体温升高,酒炒大黄组8 h内抑制体温升高,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组、酒炒大黄组致炎后0.5~4 h,酒蒸大黄组致炎后0.5~1 h大兔足肿胀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摘期以及炮制均会影响到大黄泻下作用,另外3年生作用更具优势.
作者:郑秀妹;夏丽珍;杨义雄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1],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6.7%.与2013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根据我院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提供的数据,我院2015年收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22份,占总不良反应报告例次的31.2%.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经配液后稳定性易发生变化,在使用过程中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药物自身因素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2],但根据部分文献报道及临床报道可见药品不良反应,可能存在不合理用药的人为因素[3].为此,今年我院药师深入临床科室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与临床医师、护士进行沟通,纠正不合理的医嘱,及时进行有效的临床用药干预,促进了中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现将笔者参与的部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韦云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甲硝唑)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I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PID患者36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79例给予头孢噻肟钠+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18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子宫附件压痛、下腹坠胀、子宫活动度差及盆腔积液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甲硝唑)治疗PID疗效显著,对改善PID症状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月;高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了一种能简单准确地测定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原料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方法 采用HPLC梯度洗脱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原料药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Inertsil ODS SP(4.6×150 mm,5 μm),流动相A为10 mM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H=3.0);流动相B为乙腈-乙醇(1∶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40 ℃,流速为1.0 ml/min.在实验中通过对系统适用性、精密度、专属性、标准曲线与线性、回收率、重复性等的测定确保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索拉非尼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良好;索拉非尼在0.02403~0.03605 m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0%,RSD为1.05%.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原料药含量的测定.
作者:毛依群;何永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白光模式、富士能智能染色内镜(FICE)、卢戈染色方法及在FICE模式下联合卢戈染色对食管病变进行内镜观察,比较不同模式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来医院内镜中心进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部位存在病变并取活检的患者393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普通白光模式组(A组)97例、高清智能染色内镜组(B组)97例、卢戈染色组(C组)96例和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模式下联合卢戈染色组(D组)103例,并进行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取标本作病理检查,分析4种不同模式的检出情况.结果 D组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对早期食管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略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对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D组对于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FICE模式联合卢戈染色能够更清晰更快捷地显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进行更准确的活检,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进而更早、更准确的诊断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
作者:汪杰;卫双连;马金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大量抗生素的问世,新药特药相继用于临床,一些药物在适应证及联合用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1].不合理的用药,不但会使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还可引起菌群失调,引起诸多不良反应,所以合理应用抗生素非常重要.本次将临床上常用的丁胺卡那霉素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杰东;沈文杰;江云贵;姚文波;朱孝娟;马鹏飞;徐雄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归脾丸中当归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6.5)-甲醇(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6 nm,柱温为30 ℃.结果 阿魏酸回归方程为A=6437.89C+9633.86,r=0.9996,线性范围4.032~30.240 μg/ml;组分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4%;RSD为1.76%(n=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检测较为快速,可用于归脾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铃英;陈福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采取正畸治疗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予以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方法,对照组则予以常规的正畸方法.治疗后1年对比观察2组中上切牙倾角、凸距和磨牙位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上中切牙倾角及上中切牙凸距大于对照组,磨牙位移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低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正畸的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理想,并能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前景广.
作者:伍远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神经内科疾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对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经济、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3月-2016年3月笔者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了为期1年的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培训.现就培训的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邓惠容;常惠礼;江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保妇康凝胶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13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保妇康凝胶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妇康凝胶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12.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4.62%(3/65)低于对照组的15.38%(10/6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保妇康凝胶联合乳酸杆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欣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76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对其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研究表明产科出血量与休克的发生率呈正比关系;宫缩乏力、产道损伤、凝血障碍、胎盘因素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结论 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是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根据产妇的出血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利于降低产妇的病死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小芹;马小建;陈秀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与替勃龙联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PMOP患者163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1例给予阿仑膦酸钠、替勃龙及维D钙咀嚼片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阿仑膦酸钠、安慰剂及维D钙咀嚼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BM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65%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腰椎正位、胫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区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与替勃龙联用可明显提高PMOP患者的BM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望溪;伍艳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主要食品中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5个区县抽查肉制品(包括生畜肉、生猪肉)、水产品、流动早餐3类食物样品共225份,按照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运用V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样品进行病原菌鉴定,检测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结果 从225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69株(30.67%),其中蜡样芽胞杆菌26株(47.27%),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11.43%),沙门菌15株(6.67%),副溶血性弧菌6株(12.0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株(1.14%);3类食品中病原菌阳性率高的是流动早餐(50.91%),其次为肉制品(28.33%),第三为水产品(14.00%).结论 攀枝花地区居民消费食品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流动早餐是主要的污染食品;蜡样芽孢杆菌在流动早餐中污染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肉制品中污染严重.
作者:冯森;沈来红;陈嫣;刘相琨;潘泓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常规牵引复位疗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复位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能力恢复时间.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能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牵引复位治疗,患者远期预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岚;陆成才;韦善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持续皮下注射给药技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晚期伴有难治性癌痛癌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吗啡制剂口服镇痛,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注射吗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SF-36)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状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生存期.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测生存期为(6.8±1.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7±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晚期癌症难治性癌痛患者来说,吗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针对不能口服吗啡的患者可行持续皮下注射给药,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耐受性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张凌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伴或不伴门体分流的急慢性严重肝病,患者渐进出现的病情程度跨度大,且有潜在可逆性的神经生理功能异常和运动障碍,可从轻微的行为异常到深昏迷甚至死亡.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睡眠和认知模式紊乱、能量代谢障碍、氧化/消化应激和神经炎性反应等.
作者:高明生;李志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