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血尿的常见病因

吴莉

关键词:肉眼血尿, 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数量, 显微镜下, 尿液, 离心, 镜下血尿, 诊断, 镜检, 沉淀
摘要:凡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血尿.取新鲜尿液10ml,以1800转/分离心5分钟后取沉淀0.2ml镜检,红细胞≥5个/HP(或不离心尿中红细胞≥1个~2个/HP)即可诊断血尿.如仅在显微镜下见到红细胞增多而尿色无改变称为镜下血尿;尿中红细胞增多(1L尿中含血量超过1ml)肉眼即可看出则称为肉眼血尿.
临床儿科杂志相关文献
  • 疑难病例分析——生后6月开始四肢呈进行性肌无力

    病史简介男性,6.5岁,来自甘肃白银.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自出生6个月始,发现患儿双下肢活动明显减少,继而累及上肢,不能抬腿举臂,四肢肌无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软瘫状态,不能站立行走,仅能坐、卧,并伴有吞咽动作缓慢.两便尚能自行控制.曾先后在当地及外地医院就诊,疑为“Flappy综合征”.因诊断未明,故赴上海进一步求诊.追问病史,其兄生后亦呈现进行性肌无力症状,于13岁死亡.父母均健康.家族中其他成员无类似病史.体检发现患儿神清,应答准确.软瘫状,不能站立和行走,四肢肌及肋间肌萎缩明显,肌张力及肌力严重低下.两手因掌肌萎缩呈轻度畸形,尚略能活动,有握物动作.脊椎未见变形.腱反射未能引出.实验室肌电图检查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未作肌肉活检及酶学检查.诊断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II型.

    作者:蔡虹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

    为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应用ELISA法检测37例过敏性紫癜及40例上感患儿(对照组)血清中柯萨奇病毒B组特异性抗体(CBV-IgM).结果:过敏性紫癜组血清CBV-IgM阳性17例(45.95%),对照组阳性4例(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2.85,P<0.01.3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血清AdV及RSV抗体阳性各2例,CMV抗体均阴性.结果表明,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之一.

    作者:周少明;孙志勤;董宗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多脏器功能不全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在儿科急救中较常见,其发病过程中免疫功能的变化,也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对21例MODS患儿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以观察MODS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阳;姚建宏;窦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立止血和小苏打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20例疗效观察

    1997年起,我科收治20例急性胃粘膜出血的新生儿应用小苏打和立止血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足月儿15例,早产儿5例;出生体重2050g~4050g,入院月龄:

    作者:席敦升;于拥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尿的临床与病理、草酸盐肾病

    血尿为儿科泌尿系统常见症状之一.大致可分为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其病因诊断已见上述.目前国内儿科尚未制定有关血尿的诊断、检查常规,临床上对血尿患儿缺乏有关针对性检查,甚至作了不必要的检查,不仅对诊断无帮助,且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有鉴于此我院根据多年收治血尿的经验并参考有关文献制定了小儿血尿诊断流程常规,逐年加以补充修改,经临床实践,切实可行,现作一介绍以供参考(表1).

    作者:何威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外部性脑积水81例临床与CT表现

    外部性脑积水是非梗阻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1996年12月至1999年9月本院共收治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81例,其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1.7月~19月,平均7.3月;

    作者:孙志权;张荣英;周焕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284名健康儿童CK-MB活力水平检测分析

    随着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技术的发展,此法作为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指标之一,已在国内实验室广泛使用.本文将健康儿童CK-MB测定结果,分年龄、性别和健康成人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如下.

    作者:项岳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以叹息为主要表现的小儿精神心理障碍59例临床分析

    自1997年以来,我科门诊诊治以叹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心理障碍患儿,对其中临床资料较完整的59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石峨岭;梁桂芝;刘文艳;金玉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儿童风湿热及风湿性心瓣膜病85例临床分析

    为观察儿童风湿热及风湿性心瓣膜病临床动态变化趋势,分析本院90年代诊治的85例风湿热及心瓣膜病发生状况、临床特点和治疗预防复发情况.结果示本组风湿热造成急性心瓣膜炎占77.65%,首诊慢性心瓣膜病占22.35%,其中三分之二患儿以往无急性风湿热病史.首次发病复发率为14.12%,风湿活动复发常以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症状就诊.激素抗风湿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心脏炎和改善心功能.1例反复风湿活动顽固性心力衰竭接受二尖瓣置换术者效果甚佳.结果表明,减少儿童风湿性心瓣膜病形成不仅要控制急性风湿热,而且需要及时发现潜隐的风湿活动.

    作者:朱卫华;康曼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营养支持疗法抢救成功10例分析

    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immature infant, EII)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000g新生儿.EII因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消化系统不完善,对营养吸收造成影响.我科从1997年1月~1999年6月共抢救成功10例.治疗中,我们积极进行了营养支持治疗,现就EII的营养及热卡供给讨论如下.

    作者:吴婕翎;陈运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临床病例讨论——心脏杂音、手足搐搦、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史摘要男,1999年9月出生.生后1月因心脏杂音、呛咳、气促、手足搐搦第1次住院.体检有左侧鼻唇沟浅,心脏杂音,胸片示心影增大、心尖上翘、肺纹模糊.有低血钙(1.59mmol/L),高血磷(2.49mmol/L),血甲状旁腺激素(PTH)低(9.8ng/dl).T细胞CD3 48.9%、CD4 22.9%、CD8 37.5%,IgG 6.9g/L.经补钙、抗生素治疗,诊断为新生儿支气管肺炎、低血钙、先心、面瘫于22天后出院.生后3个月又因缺氧发作频繁、低血钙第2次住院,控制低血钙和缺氧发作后作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住院期间曾出现肺部、肠道感染,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给予抗感染、胸腺肽、静脉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住院28天出院.病儿15个月时,因反复感染3月余来门诊随访,发现其下颌小、腭弓高、外耳位低.T细胞亚群CD3、CD4、CD8均低下.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生后即发现左侧面瘫.父母均为化工操作工,健康,否认家族遗传史.

    作者:何振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儿童Behcet综合征5例误诊分析

    Behcet(白塞氏)综合征在儿童中较少见,临床症状广泛,当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时,易误诊为其它系统疾病.我科于1993年~1998年曾诊治5例,开始均系外院误诊.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岁~5岁;病程1月~4月.

    作者:程贤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儿童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亚急性甲状腺炎因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和漏诊,自1992年7月至1999年12月对232例小儿甲状腺肿大进行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有7例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玉波;战雪丽;田春莉;李萍;李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头孢曲松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使用K-B法和E-test法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检测头孢曲松(罗氏芬)等5种抗生素对100株肺炎链球菌(SP)和100株流感嗜血杆菌(HI)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SP对青霉素耐药率35.7%,头孢曲松耐药率4%,头孢噻酚、头孢呋辛、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9.6%、23.5%和88.2%.HI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12%,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100%敏感,红霉素耐药则达96%.提示头孢曲松对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常见病原菌依然保持良好抗菌活性.

    作者:陆权;张泓;季芳;陆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骨髓移植后患儿的免疫状态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关系

    骨髓移植后的病人往往伴有免疫功能缺陷,特别是在移植后早期(6个月内),为探讨骨髓移植后病人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与免疫状态的关系,用PMA+Ionomycin以及CD3分子Cross-Linking刺激后,作免疫抗体标记,进行FACS分析,了解T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发现骨髓移植后早期(6个月内)病人细胞内钙离子与正常儿童及移植后18个月病人比较显著升高,同时细胞表面标记检查提示CD45RA+ T细胞减少,CD45RO+ T细胞增多,DNA合成明显低下,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骨髓移植后早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异常升高与T细胞功能低下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薛惠良;潘慈;陈静;汤静燕;王耀平;顾龙君;陈同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尿与薄基底膜肾病

    1966年,McConville首次报道了一组表现持续血尿而无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的患儿,经详细的泌尿系统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尿培养等均无异常发现,其中大部分患儿进行了肾活检,在光镜下除个别病例显示系膜细胞轻度增生外无其他异常发现,而家系调查发现大部分患儿有明确的血尿家族史,故称为“良性家族性血尿”.1973年,Rogers报道了一个4代34例成员的家系,其中8例有持续血尿而无肾功能不全及眼、耳异常,这些病例的肾活检光镜及免疫荧光无异常,而电镜示肾小球基底膜(GBM)弥漫变薄.这一研究首次揭示了良性家族性血尿的病理特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薄基底膜肾病(TBMN)除有血尿外,还可表现蛋白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不全,有些TBMN并无血尿家族史,而且GBM变薄还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所以目前多主张用“TBMN”替代“良性家族性血尿”的命名.现就TBMN综述如下.

    作者:徐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上海市内家庭寄养孤残儿童的智力现状评析

    评析124例孤残儿被寄养后的智力发展及家庭寄养的意义,用智力测验和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测定IQ,结果IQ正常27例,边缘30例,弱智63例,无法测定4例.53/63例弱智中,轻度34例,中度17例,重度及极重度各1例.生活能力量表测定结果大致相似.说明约50%寄养孤残儿已很好或较好地回归社会家庭生活中.领养开始年龄小、时间长,其智力发展好或较好.

    作者:王子才;唐彩虹;钱冬梅;朱佳静;王季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过敏性紫癜时血TT、PT、KPTT、PAG(M)、T细胞亚群测定及超小剂量肝素钙的临床应用

    敏性紫癜是以全身小血管炎性改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血管中有微血栓形成,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文对我科住院的5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及超小剂量肝素钙的临床疗效作一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幼儿急疹128例临床分析

    我科1999年1月~2001年4月共收治幼儿急疹128例,其中男65例,女63例,年龄6个月~1岁109例,~2岁19例.全部病例起病急聚,体温~39℃56例,~41℃72例;

    作者:章国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血尿检查方法

    血尿病因极其复杂.首先确诊是否真性血尿,其次明确血尿来源于肾小球还是属非肾小球性,后诊断血尿病因.

    作者:陈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