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芝
核磁共振检查(MRI)是临床为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其作为近几年内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人体损害小,且能有效反映人体肝脏、子宫、脑、心脏、脾脏、肾脏、前列腺等器官及血管情况,帮助医师诊断一些早期不易察觉的病变[1].其具有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高、参数多、扫描快速等优点,是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早期筛查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在进行MRI增强扫描时一般需要加入对比剂[2].
作者:马婧怡;张丽;张万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观察组分别于输血通路异侧采血、标本未溶血、采样后立即送检;对照组分别于输血通路同侧采血、标本溶血、采样后1 h后送检,对比分析2组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 2组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血部位、样本溶血性、样本送检时间均对生化检查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赵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考察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为促进门急诊更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4年全年的处方为非干预组,2015年全年的处方为干预组,分别从性别、年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男性较女性输液比例高,儿童在各年龄段输液比例高,通过干预,2015年的输液比例比2014年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制定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可减少门急诊静脉输液的不合理使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惠霞;熊锋;赖异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倍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81.3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倍剂量(40 mg/d)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秀英;刘芳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对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物质功能评分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熊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通阳祛瘀方辅治缓解期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缓解期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β阻滞剂联合通阳祛瘀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缓解期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舒适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舒适护理组与围术期常规护理组相比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实施围术期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在小儿喘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来医院就诊的203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2例,所有患儿均采用止咳化痰等基础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部分根据需要辅以吸氧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有喘息性疾病的患儿在止咳化痰等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吸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数值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PEF、FVC及FEV1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艳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该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布、易感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MRSA感染患者42例的临床病历资料,调查患者的临床状况,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记录MRSA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MRSA感染分布特征.结果 MRSA分离标本以血液和痰液较多,长期住院、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是引起MRSA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MRS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许多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加强病区的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王继仿;潘爱平;顾月芹;朱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SDS、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SDS、S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凤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鉴定,分析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送检痰标本共1 893份,分离病原菌924株,阳性率为48.8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88株,占63.64%;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9.31%;真菌250株,占27.06%.引起呼吸道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有肺炎克雷伯菌(24.68%)、铜绿假单胞菌(11.80%)、大肠埃希菌(7.79%)、鲍曼不动杆菌(5.6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33%).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70%);对二、三代头孢类、左氧氟沙星等其他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定期监测和分析本地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马宏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卒中后肌张力障碍在卒中后2周~6个月发病率20%左右,主要表现为卒中后痉挛,给患者造成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影响患者的步态和日常生活功能,甚至是痉挛性疼痛,严重制约着患者的功能康复[1-2].而瘫痪肢体的功能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能否全面康复、重返社会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正确的评估康复疗效,成为神经康复中的重要工作.
作者:姜帆;卢柳西;姜中碧;田梦婕;李兴贵;展群岭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27株,其中分离出多的科室是ICU,其次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纤支镜灌洗液、尿液,且均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高于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该院ICU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风险高,且多见耐药菌株.含舒巴坦的β-内酰胺抗菌药物对此类感染有较好疗效.
作者:高礼杰;杜鸣;廖亚玲;夏飞;陈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患者,男,59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12年,再发1 d入院.该患者于12年前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有咽部烧灼样疼痛、大汗,持续约15 min,含服消心痛可缓解,曾于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多支血管狭窄,狭窄率在30%~50%,给予扩冠、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平时坚持口服欣康片、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 d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疼痛程度较前加重,口含硝酸甘油2粒10余分钟可缓解.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等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天约10支,少量饮酒史.心电图示:窦缓,律齐,50次/min,Ⅱ、aVF导联呈Qrs型,Ⅲ导联呈QS型,T波倒置.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标记物、心肌酶提示:TN-I 2.20 ng/ml,LDH 278 U/L,CK 420 U/L,CK-MB 42 U/L,AST 77 U/L.
作者:李娜;纪征;孙淑娴;赵庆霞;王兆祥;史苏娜;王斌;李伯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分析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组予以全程护理.观察比较2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仅能提高抢救成功率,还能减少住院期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志鹰;罗瑞琼;林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西医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评估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后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身体功能、社交活动、心态状况、睡眠质量)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7%,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 为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后期生存质量,建议临床上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马传宝;翟晓冉;张家陪;韩苗苗;朱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矽肺患者预后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矽肺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QOL-100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矽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凤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对中药注射剂医嘱点评,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逐步规范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方法 利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随机抽取2015年全年每位医师在院病例及出院病例各2份,共抽取27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医嘱1 547条,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品种、剂量、溶剂、给药途径、频次、联合用药等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1 547条中药注射剂医嘱中,遴选药品不适宜40条,占31.25%;联合用药不适宜36条,占28.13%;溶媒不适宜30条,占23.44%.并结合点评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结论 通过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发现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监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赵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β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情况.方法 整理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例新生儿β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围生期因素、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β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肺炎9例,败血症4例.经抗感染治疗后,12例痊愈,1例自动出院.结论 β族溶血性链球菌易导致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疾病,积极早期诊断和抗感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痊愈.
作者:乐丹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