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张利芬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镜检查, 护理
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借助这种新的内镜微创技术,使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可实行内镜下切除而不再需要传统的开腹手术.ESD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治疗成本低、可完整切除病灶、减低病变残留及复发率的优点[1];同时,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或一次可进行多部位治疗等优点[2].但作为一种新技术,ESD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尤其是易发生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3].现将我院行ESD患者102例的护理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病患者76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合当归补血汤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的颈椎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桂枝加葛根汤和当归补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加葛根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患者病情恢复迅速.

    作者:朱瑞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青少年漏斗胸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青少年漏斗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漏斗胸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其采用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住院时间等.结果 32例青少年漏斗胸患者全部顺利的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3.7±7.1) min,术中出血量为(9.8±1.9) ml,3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4±2.0) d.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疗效优良率97.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在手术后1~3周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缓慢平稳增加运动量,且症状逐渐消失.32例患者全部顺利出院,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32例患者在手术前的平均Haller指数为(5.4±0.8),手术完成后4个月的平均Haller指数降至(2.0±0.8).结论 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青少年漏斗胸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胜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借助这种新的内镜微创技术,使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可实行内镜下切除而不再需要传统的开腹手术.ESD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治疗成本低、可完整切除病灶、减低病变残留及复发率的优点[1];同时,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或一次可进行多部位治疗等优点[2].但作为一种新技术,ESD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尤其是易发生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3].现将我院行ESD患者102例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利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SDS、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SDS、S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凤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胆管损伤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胆囊炎类型、胆囊结石类型、胆囊壁厚度.结论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可有效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杨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8例

    消化性溃疡本身属常见疾病类型,同时还是一种消化系统类疾病,其致病诱因较多,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量较多及胃黏膜组织的保护能力降低等.临床上,治疗常用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其中雷贝拉唑应用价值为突出,除了对机体胃酸的分泌能力进行有效控制外,还可增强用药持久性,因此其价值已获认同.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期待能提高其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

    作者:陈爱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患者42例分布特征及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布、易感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MRSA感染患者42例的临床病历资料,调查患者的临床状况,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记录MRSA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MRSA感染分布特征.结果 MRSA分离标本以血液和痰液较多,长期住院、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是引起MRSA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MRS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对许多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加强病区的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王继仿;潘爱平;顾月芹;朱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雷贝拉唑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54%、94.87%,均高于对照组的41.03%、82.0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较快缓解腹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德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绘画治疗在焦虑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绘画治疗在焦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22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分为观察组115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单独应用药物治疗(黛力新、阿普唑仑),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绘画治疗,每次2 h,每周3次.采用GAD-7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2组GAD-7评分0分患者均较治疗前增多,3分患者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0分患者较对照组更多(P<0.05).治疗后,2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0分患者均较治疗前增多,2分患者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0分患者较对照组更多,2分患者较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绘画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缓解失眠.

    作者:吕兰竹;李景珊;周月英;谢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伊可新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伊可新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鱼肝油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伊可新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及完成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伊可新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效果优于鱼肝油滴剂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凸显伊可新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其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孟鲁司特钠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在小儿喘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来医院就诊的203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2例,所有患儿均采用止咳化痰等基础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部分根据需要辅以吸氧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有喘息性疾病的患儿在止咳化痰等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核磁共振检查(MRI)是临床为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其作为近几年内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人体损害小,且能有效反映人体肝脏、子宫、脑、心脏、脾脏、肾脏、前列腺等器官及血管情况,帮助医师诊断一些早期不易察觉的病变[1].其具有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高、参数多、扫描快速等优点,是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早期筛查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在进行MRI增强扫描时一般需要加入对比剂[2].

    作者:马婧怡;张丽;张万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刘仕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脉痉挛中指导介入治疗1例

    患者,男,59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12年,再发1 d入院.该患者于12年前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有咽部烧灼样疼痛、大汗,持续约15 min,含服消心痛可缓解,曾于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多支血管狭窄,狭窄率在30%~50%,给予扩冠、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平时坚持口服欣康片、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 d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疼痛程度较前加重,口含硝酸甘油2粒10余分钟可缓解.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等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天约10支,少量饮酒史.心电图示:窦缓,律齐,50次/min,Ⅱ、aVF导联呈Qrs型,Ⅲ导联呈QS型,T波倒置.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标记物、心肌酶提示:TN-I 2.20 ng/ml,LDH 278 U/L,CK 420 U/L,CK-MB 42 U/L,AST 77 U/L.

    作者:李娜;纪征;孙淑娴;赵庆霞;王兆祥;史苏娜;王斌;李伯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IUD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收治的60例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术后立即使用宫喜宫腔形IUD者作为观察组,另取60例未使用IUD的女性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放置IUD前后的生殖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2组怀孕率.结果 观察组放置IUD第1、3个月的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均正常,且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怀孕率为25.00%,对照组怀孕率为3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术后应用IUD的避孕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霞;赵雅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肠道益生菌补充治疗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肠道益生菌补充治疗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非感染性腹泻7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肠道益生菌补充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腹泻停止时间、治疗后腹泻及脱水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泻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腹泻次数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脱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中采用肠道益生菌补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美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吸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数值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PEF、FVC及FEV1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艳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收治的非恶性肿瘤疾病患者34例组成疾病组,另选取34例胃癌患者组成癌症组,对全部入选患者进行13C呼气检查及胃镜检查,观察Hp感染阳性率;比较癌症组中不同分期、不同浸润深度患者中Hp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Hp阳性与胃癌的相关性.结果 癌症组Hp阳性率为79.41%,疾病组Hp阳性率为38.24%,癌症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组(P<0.01);Hp阳性率与胃癌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418,0

    作者:罗春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耐多药结核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感染复治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将44株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阳性结核菌株,复苏接种到罗氏培养基上,培养25 d.观察患者耐多药结核菌对不同二线抗结核单种药物敏感情况和多种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44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CPM、AMK、LOF、PAS的敏感率依次为72.73%、90.91%、63.64%、45.45%.结论 所纳入研究者对PAS敏感度较低,对CPM、AMK、LOF已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孟小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我院2014年与2015年门急诊输液处方情况调查对比分析

    目的 考察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为促进门急诊更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4年全年的处方为非干预组,2015年全年的处方为干预组,分别从性别、年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男性较女性输液比例高,儿童在各年龄段输液比例高,通过干预,2015年的输液比例比2014年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制定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可减少门急诊静脉输液的不合理使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惠霞;熊锋;赖异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