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小儿七氟烷麻醉下自主呼吸的影响

林鹏

关键词:不同剂量, 瑞芬太尼, 七氟烷, 自主呼吸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小儿七氟烷麻醉下自主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七氟烷麻醉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或隐睾固定术治疗的患儿105例,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瑞芬太尼低剂量(0.03μg/kg)、瑞芬太尼中剂量(0.06μg/kg)、瑞芬太尼高剂量(0.09μg/kg),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BP)以及心率(HR).结果 3组T 1、T 2时间点MV、R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 3、T 4、T 5时间点MV、RR水平均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T 3、T 4、T 5时间点MV、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VT、M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高剂量持续输注对小儿自主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输注瑞芬太尼时应尽量选择低剂量瑞芬太尼,减轻对患儿自主呼吸的抑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巴塞尔宣言》探讨培养药学技术服务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及社会的进步,药师的职能已发生了转变.全球医院药学第一次大会共识(巴塞尔宣言)发布,药师发展有了明确指南.《宣言》中第 15 条提出本科药学生课程应包含医院药学相关内容,研究生培训项目和医院药学专科化培训也应建立起来[1].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药学专业在课时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延续着以化学为主导的传统模式,使得药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满足不了药师的职能需求.本文就这一现实提出改进的措施,旨在充实药剂师的个人修养教育、医疗相关教育及临床实习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医院药师、社区药师做好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

    作者:张红雨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小胶质细胞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即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能力,是指神经系统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突触活动受到调控引起突触传递效率的易化或抑制,使得从单个神经元到整个神经环路均发生适应性变化以维持神经功能的相对稳定.其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突触可塑性是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1].机体可通过多种细胞分子途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其中神经胶质细胞在突触可塑性调节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者:孙浩;陈明明;廖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甘露醇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Ⅰ在普通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甘露醇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Ⅰ(ORSⅠ)在普通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96例,观察组服用甘露醇联合ORSⅠ,对照组服用复方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散.比较2组肠道清洁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和药品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93.75%,2组排便次数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和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12%和1.04%,对照组呕吐和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21%和1.0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费比对照组总费用便宜68.62元.结论 甘露醇联合ORSⅠ可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行普通结肠镜检查前良好的肠道清洁剂.

    作者:陈青青;王新艳;范惠珍;袁芸;高小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3月-2015年8月骨髓穿刺标本140例,分析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率.结果 140例标本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与结果临床诊断相符率:缺铁性贫血(IDA)为84.62%,感染性疾病为68.9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为75.00%,恶性淋巴瘤疾病为55.5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68.7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54.55%,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为50.00%,巨幼细胞性贫血为66.67%,其他疾病比例62.50%.结论 部分血液性疾病在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中选择骨髓细胞形态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可起到辅助作用.

    作者:王文天;王凌;曾德辉;郭静;王盛兰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精神科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异常与心肌酶谱增高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精神科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异常与心肌酶谱增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精神科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异常患者112例为甲组,检测其心肌酶谱;选取精神科住院心肌酶谱异常患者60例为乙组,检测其肝功能.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精神科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异常与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及磷酸肌酸激酶(CK)增高呈正相关(P<0.01),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无相关性(P>0.05).结论 心肌酶谱增高是由于药物损伤肝细胞引起,若无心电图异常和其他临床资料提示心肌严重受损,可按药物性肝损伤处理,减少精神科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勤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猝死率和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前2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猝死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用药相对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雅慰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新医改政策对我院合理用药及医疗费用的影响

    目的 分析新医改政策对医院合理用药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的数据作为新医改前的研究资料,将2016年的数据作为新医改后的研究资料,对比分析新医改前后的药占比、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处方合格率及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结果 新医改后前药占比低于新医改前,处方合格率高于新医改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医改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比下降25.8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下降,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2.93%.新医改后门诊均次总费用和住院均次总费用均有明显下降,且均次药品费用下降百分比明显高于均次总费用(P<0.05),以住院均次药品费用下降幅度大.结论 新医改政策显著降低了药占比和医疗费用,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但还未达到启东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要求,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深化改革.

    作者:徐慧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艾司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艾司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症状总积分、Hp根除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P<0.05).治疗前2组症状总积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8周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7%(45/47)高于对照组的78.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郭永华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吸氧、解痉、平喘、降温等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2组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静脉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功能损害).结果 2组热退时间、咳止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7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10/45)低于对照组的60.00%(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方便易行,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秦欢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行肠道准备,对照组24例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比较2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优等肠道观察时间占比和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27).观察组清洁程度积分、优等肠道观察时间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耐受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4,P=0.010).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能够提供更好的肠道清洁度、更清晰的视野;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患者依从性高,为检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范先靖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12月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分析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于2016年1月由药剂科实施干预措施对临床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将干预前设置为对照组,干预后设置为试验组,随机选择样本进行比较,2组以每月抽取病历100份为基数,累积抽取12个月共1200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药物性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试验组发生抗菌药不合理应用213份,其发生率为17.75%,对照组发生抗菌药不合理应用386份,其发生率为32.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用药指征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疗程不合理及药物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历中出现药物性不良反应7例,其发生率为0.58%,对照组患者病历中出现药物性不良反应37例,其发生率为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剂科的有效干预能显著改善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不但能对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进行有效改善,同时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伍剑锋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效果的影响,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干预前(2014年)317例和干预后(2016年)500例出院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眼科围术期静脉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9.37%下降至5.00%,使用合理率从8.25%上升至64.0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基本合理、术后24 h停药率明显升高、用药疗程长问题明显改善.结论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相关干预后使用率明显下降,合理率明显上升,但仍存在部分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的问题.

    作者:张剑;林彩琴;汪洋清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我院2014-2016年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医院2014-2016年口服降糖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结果 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三种药物的用药频度稳居前三位.结论 医院口服降糖药品种较齐全,用药量呈上升趋势,临床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赖志荣;梁雪文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小儿七氟烷麻醉下自主呼吸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对小儿七氟烷麻醉下自主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七氟烷麻醉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或隐睾固定术治疗的患儿105例,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瑞芬太尼低剂量(0.03μg/kg)、瑞芬太尼中剂量(0.06μg/kg)、瑞芬太尼高剂量(0.09μg/kg),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BP)以及心率(HR).结果 3组T 1、T 2时间点MV、R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 3、T 4、T 5时间点MV、RR水平均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T 3、T 4、T 5时间点MV、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VT、M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高剂量持续输注对小儿自主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输注瑞芬太尼时应尽量选择低剂量瑞芬太尼,减轻对患儿自主呼吸的抑制.

    作者:林鹏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分骨垫在普通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骨垫在儿童尺桡骨骨折夹板外固定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儿童尺桡骨骨折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经手法复位,采用分骨垫、普通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周 ~6个月,其中2例于1周后行X线复查提示骨折端移位较大,接受手术治疗,其余38例至末次随访时X线提示骨折接近解剖复位或解剖复位,且骨折线变模糊甚至消失,患儿前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手法复位、分骨垫、普通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疗效确切,患儿功能恢复及满意度良好,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治疗适用于开放性尺桡骨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以及手法整复后再发生移位患者.

    作者:魏小强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儿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5例临床特点及迟发性脑病发生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因素.方法 对25例儿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儿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迟发性脑病高危因素.结果 (1)25例患儿中位年龄9.48岁,出现迟发性脑病3例,年龄9~11岁.(2)未发生迟发性脑病与迟发性脑病患儿昏迷时间、首次高压氧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脑病患儿抽搐次数多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儿(P<0.05).(3)迟发性脑病患儿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儿(P<0.01).结论 儿童一氧化碳中毒后抽搐发生次数及WBC明显升高,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异常越明显,发生迟发性脑病危险性越大.

    作者:黄宏彪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芪苈强心胶囊辅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辅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46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服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钠肽(BNP)、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NP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NP水平均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辅治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建广;韩玉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我院脂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报告49例分析

    目的 分析脂溶性维生素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儿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上报的49例脂溶性维生素ADR报告.结果 49例患儿中2013年5例(10.21%),2014年25例(51.02%),2015年15例(30.61%),2016年4例(8.16%);发生ADR的季节以冬季为主28例(57.14%),其次为春季18例(36.73%);脂溶性维生素(Ⅰ)发生ADR 40例(81.63%);性别男24例(48.98%),女25例(51.02%);年龄1.7~12.0岁;感染性疾病38例(77.55%);患儿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因素39例(79.59%).49例ADR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或)系统157例次,其中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例次(43.31%).49例患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维持生命体征等综合治疗,全部转归良好,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脂溶性维生素是易致敏药物,ADR易在有过敏性因素的患儿中出现,感染本身可能是诱发ADR的一个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脂溶性维生素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月红;赵洁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试验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进行回访,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效果尚佳,可缩短手术用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手术风险,适合广泛在临床中使用.

    作者:黎云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吻合口出血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智健 刊期: 2017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