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碧;许世康;曹能琦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骨硬化蛋白检查,比较2组之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腹主动脉钙化程度与骨硬化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骨硬化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为45.00%(18/40),且主要位于L4水平;而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50% (1/40),位于L4水平;重度腹主动脉钙化患者的骨硬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钙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腹主动脉钙化(AAC)积分的不断增加,患者的骨硬化蛋白水平显著提升.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水平表达与患者血管钙化程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是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高危因素.
作者:申磊;高志英;王莉华;高永宁;侯晶晶;王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胆囊腺肌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确的胆囊壁疾病,主要是胆囊腺体和胆囊肌层出现良性增生病变,这种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尤其是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术前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一般是以胆囊切除术的标本为诊断依据.患者出现这种疾病,对身体机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行疾病的确诊治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笔者以我院3年间收治的25例胆囊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含苯磺酰胺结构新型分子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对抗糖尿病的活性.方法 取对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苯磺酰胺结构新型分子合成路线,并通过研究发现中间体与目标分子TM1、TM2相对实用及简捷的合成路线.结果 通过本研究设计实验得到二十多种化合物,反应要求温和,收益率高,上限可达95%;根据体外抗糖尿病活性显示,所得化合物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活性相对较弱.结论 醇体系可促进含对氨基苯甲酸、苯磺酰胺结构分子进一步优化.
作者:孙秀玲;卢华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的加权总分结果分组,MOAS加权总分≥5分患者作为A组28例,加权总分为0分者作为B组34例.针对2组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2组患者既往攻击行为史、脑电图(EEG)结果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分数、敌对猜疑因子和激活性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其他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RS评分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既往攻击行为史对患者的攻击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 针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看护应当根据以其目前的攻击行为特征为基础,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蒋华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总结3D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31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结肠癌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的准备均按照3D腹腔镜的要求与特点进行,并总结其术中的配合要点与手术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12.15±0.10) min;术中出血量为(54.25±0.40) ml;住院时间为(8.56±0.10)d;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而言,3D腹腔镜既保留了既往腹腔镜手术微创、精细的特点,又兼具了新技术中高清立体、视野直观清晰的特点,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加上术中专业、熟练的要点配合,更是保障了其手术的精确性与顺利性.
作者:罗伶俐;王丽;冯宇峰;蔡婧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ICU病房中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同时检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尹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A、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托珠单抗治疗,B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CRP、ESR、VAS评分、晨僵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与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A组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CRP、ESR、VAS评分数值低于B组,晨僵时间短于B组(P均<0.01).结论 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临床效果优异.
作者:肖德利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EBV感染患儿118例临床资料.结果 EB病毒感染以发热(82.20%)、咽峡炎(95.76%)、淋巴结肿大(83.90%)、双眼水肿(43.37%)等较为多见,且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并可出现肝损害.结论 EB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但经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钟蓓;封其华;曹斌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比较卵巢囊肿腹腔镜下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31例和B组28例,A组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B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对卵巢近期功能.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 <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在卵巢囊肿中治疗,相对传统开腹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2种手术方法对卵巢功能均无显著影响.
作者:徐佳庆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医院精神科门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为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医院精神科门诊抗精神病药物处方6 393张,通过对处方数据的统计,对每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联合用药情况及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 该院抗精神病用药处方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共10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再根据各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分析得出医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基本符合目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原则,但联合用药频度过高.结论 通过本次统计分析发现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的非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基层医疗单位正被广泛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医院近时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特点,为指导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运用、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作者:杨爱兰;陈荣;薛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晚期胃肠癌患者姑息化疗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并分析Hb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第一周期化疗前及后一周期化疗后的静脉血Hb值,随访所有患者至肿瘤进展;分析患者化疗前后的贫血程度变化,不同疗效患者化疗前后的Hb值变化及其与PFS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贫血率明显高于化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评效为疾病稳定(SD)或疾病进展(PD)患者的Hb值较化疗前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的Hb值与PFS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化疗可使部分患者Hb值降低;化疗后的Hb值可以作为预测PFS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程雪;卞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降血糖、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情况,观察比较2组糖尿病疗效.结果 观察组病灶好转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的37.50% (P< 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 h PBG)数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BG和2 h PBG数值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 (P <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智寿 刊期: 2017年第29期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重,系膜通常会有水肿症状,导致其阑尾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张力会异常升高,且阑尾腔内均为脓液,需及时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评价手术方案应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价值,选取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期待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作者:陈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在经24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为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在经24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为使用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的阴转率、ALT复常率、HBsAg血清转换率、HBsAg的阴转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的阴转率、ALT复常率、HBsAg血清转换率、HBsAg的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换使用拉米夫定在干扰素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马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 将医院心内科行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低血压、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功能等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压力管理、健康责任感、人际关系、营养、躯体活动、HPLP健康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主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张园萍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炎性指标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水平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的ET、CRP及IL-6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及社会功能评分则降低(P均<0.01);与手术前比较,肺癌患者血清中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局部炎性反应状态,帮助清除病灶,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对于保障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万东民;柴辉;吕占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近几年,由于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而由于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会造成患者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其受到了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1].据有关研究表明,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采用药学服务既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者潜在的隐患,同时还能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以解决[2-3].因此药学服务对抗生素合理使用临床意义重大,报道如下.
作者:全颖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烧伤治疗过程中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医院治疗的烧伤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取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外科削痂和植皮等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同时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蛋白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以及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蛋白含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烧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而且能够改善血浆蛋白值以及血红蛋白值等相关指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张守信;牛晓玲;崔炳环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中药合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42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结果 因无辨证论治而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7例(40.48%);因用量与用法发生错误而致不良反应11例(26.19%);因中西药联用不当而致不良反应8例(19.04%);因中药炮制不当而致不良反应6例(14.29%).其中,未辨证论治引起的不良反应率高,这与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总结影响中药合理使用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合理使用中药,充分发挥其药效,规避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加强药物配伍、炮制及煎煮过程,掌握药物相关禁忌证,从而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凡全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注射用兰索拉唑使用说明书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应用指南制定注射用兰索拉唑使用评价细则,并对医院2015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187例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 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合理使用评价标准,通过回顾性应用评价标准,研究发现注射用兰索拉唑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过长,病程记录不完善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建立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在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唑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发现注射用兰索拉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郑碧进;方剑英;蔡耀;郑荔莉;林琦;方圆;翁爱彬 刊期: 201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