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柳柳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均实施静脉补液、镇静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脂肪酶、白细胞数、TNF-α和IL-6数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77.6%(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18.4% (P<0.01).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邱荣金;卢劲瑜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烧伤治疗过程中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价值.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从医院治疗的烧伤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取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外科削痂和植皮等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同时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蛋白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供皮区愈合时间以及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蛋白含量以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烧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时间,而且能够改善血浆蛋白值以及血红蛋白值等相关指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张守信;牛晓玲;崔炳环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分析柴苓汤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柴苓汤,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观察组治疗后QLQ-C30量表中生理、日常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功能、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睡眠、食欲、腹泻、便秘、呼吸困难、经济状况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苓汤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有积极的临床价值,能够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晚期躯体痛苦.
作者:于吉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医院西药房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探究相应的处理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西药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方法 抽取医院2016年1-12月西药房审核的3 000张西药处方,对处方剂量、用法、适应证、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3 000张处方中出现有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为1.50%,其中内科处方占13张,外科处方11张,妇科处方6张,急诊处方9张,儿科处方6张;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用药次数不合理等.结论 该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要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药师严格对处方审核力度,全面提高西药房处方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何皖苏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及其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44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以及其后处理图像表现.结果 44例患者经过CT检查表明存在55粒输尿管结石,其中单侧输尿管观察到两粒结石者4例,双侧输尿管分别观察到1粒结石者5例,34例患者并发肾结石,1例患者并发多囊肝、多囊肾.CT检查可观察到结节状、条状或者长椭圆形高密度影.本次15例患者输尿管结石处于输尿管上段,共19粒;10例处于输尿管下段,共11粒;19例处于输尿管中段,共25粒.输尿管出现结石梗阻患者CT检查可观察到近端增粗、扩张.其中14例患者管壁可见均匀增厚4~5mm,增强后管壁出现轻度、中度的均匀强化,8例患者肾周脂肪以及肾窦脂肪密度增加,且肾周筋膜增厚,15例患者肾体积增大.CPR二维重组可将输尿管扩大、结石的情况非常直观、清晰的显示出来,增强后肾盂期进行CT尿路成像可将近段输尿管扩大以及输尿管结石的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图像较立体.结论 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CT平扫后进行CPR二维重组,增强后实施三维重组可清晰显示输尿管扩张以及结石等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式.
作者:王香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中药合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42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结果 因无辨证论治而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7例(40.48%);因用量与用法发生错误而致不良反应11例(26.19%);因中西药联用不当而致不良反应8例(19.04%);因中药炮制不当而致不良反应6例(14.29%).其中,未辨证论治引起的不良反应率高,这与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总结影响中药合理使用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合理使用中药,充分发挥其药效,规避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加强药物配伍、炮制及煎煮过程,掌握药物相关禁忌证,从而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凡全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的加权总分结果分组,MOAS加权总分≥5分患者作为A组28例,加权总分为0分者作为B组34例.针对2组患者的攻击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2组患者既往攻击行为史、脑电图(EEG)结果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分数、敌对猜疑因子和激活性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其他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RS评分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既往攻击行为史对患者的攻击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 针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看护应当根据以其目前的攻击行为特征为基础,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蒋华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并为临床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为87.80%,病理检查检出率为97.56%,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误诊率为14.63%,病理检查误诊率为4.88%,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癌具有临床价值高、检出率与病理检查无明显差异,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提示对肺癌的确诊仍旧应当结合多种诊断方式进行.
作者:戴春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总结3D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31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结肠癌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的准备均按照3D腹腔镜的要求与特点进行,并总结其术中的配合要点与手术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12.15±0.10) min;术中出血量为(54.25±0.40) ml;住院时间为(8.56±0.10)d;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而言,3D腹腔镜既保留了既往腹腔镜手术微创、精细的特点,又兼具了新技术中高清立体、视野直观清晰的特点,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加上术中专业、熟练的要点配合,更是保障了其手术的精确性与顺利性.
作者:罗伶俐;王丽;冯宇峰;蔡婧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比较地氟醚与七氟醚用于老年人全麻后苏醒情况.方法 选取ASAⅡ~Ⅲ级、年龄65~85岁,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地氟醚维持麻醉,另外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均使用舒芬太尼0.3~0.4μg,依托咪酯0.2~0.3 mg,顺阿曲库铵0.2 mg.术中肺泡有效浓度(MAC)1.0~1.1,控制平均减压幅度为基础压力的10%左右,术后记录2组停止吸入麻醉药到苏醒拔管时间及转出恢复室时间与麻醉恢复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名字时间以及转出恢复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恢复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氟醚应用于老年全麻手术中,苏醒拔管时间要更短,能够获得良好的短期恢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胜春;张胧兮;李航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宫腹腔镜插管通液传统治疗法,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法,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输卵管通畅性及并发症情况,临床效果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或P<0.01);2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性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的78.00% (P <0.01).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相对于传统宫腔镜插管通液疗法更有效,创伤小,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燕英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比较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每组180例.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 ~ 160 mg/d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 mg/d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PFVE,E峰)、左房收缩期大流速(PFVA,A峰)及E/A比值等指标,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h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缬沙坦组的86.1%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12个月后LVEDd、IVSd、LVPWd、PFVE、PFVA、E/A值各参数均改善(P<0.01),且治疗12个月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较缬沙坦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出现头痛、消化不良2例,未经特殊处理缓解.缬沙坦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长期治疗可逆转LVH、改善心脏功能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祝婕;林建华;王舸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总结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表现及用药分布,观察患者药物合用情况、给药途径,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提出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结果 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是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构成比依次为32.29%、23.96%和10.42%;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是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构成比依次为27.08%、19.79%和17.71%;老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以2~3种西药合用多见,构成比65.62%;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是引起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构成比依次为42.71%、29.16%和17.71%.结论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多,症状表现复杂,临床应加强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孙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原因并观察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防控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防控措施,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术中大出血的发病原因,2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满意度.结果 剖宫产产妇术中大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联合胎盘因素、子宫切口延长,分别占60.00%、26.67%、10.00%、3.33%;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612.42±123.05) ml,低于对照组的(908.35±212.40) ml(P <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加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作者:李志红;赵运法;刘九红;宫梦雪;赵瑞敏;史计月;尹亚彬;郭静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 (P<0.05).观察组6h止血的例数为47例(79.66%),多于对照组的26例(44.07%)(P<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9.74±2.15)h,短于对照组的(11.25±2.34) h(P<0.01).结论 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止血疗效明显,快速、安全,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任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聚乳酸医用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预防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颈前皮瓣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手术指证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时使用浸润丹参注射液的聚乳酸医用可吸收膜,对照组不使用浸润丹参注射液的可吸收膜.观察2组患者术后3~7d有无颈部不适、疼痛感、肿胀程度及随访3个月后颈部活动和吞咽活动牵扯感.结果 术后3~7d,观察组颈部疼痛、颈部肿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结论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联合丹参注射液对于预防腔镜下甲状腺术后粘连是有效、安全的,保证微创治疗甲状腺手术美观的优势,可作为一种新的预防术后粘连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彪;刘仕云;曾晓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与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门诊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VAD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小剂量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红蛋白、肌酐、骨髓浆细胞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酐、骨髓浆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低于对照组的88.00% (P <0.01).结论 干扰素与小剂量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门诊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性高,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上高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洛赛克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治疗,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同时记录2组的止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为(21.4±7.8)h,短于对照组的(34.7±15.6)h(P<0.05);观察组24 h止血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50.0% (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奥曲肽对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止血时间,还能使止血率得到有效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龚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医院精神科门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为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医院精神科门诊抗精神病药物处方6 393张,通过对处方数据的统计,对每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联合用药情况及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 该院抗精神病用药处方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共10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再根据各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分析得出医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基本符合目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原则,但联合用药频度过高.结论 通过本次统计分析发现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的非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基层医疗单位正被广泛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医院近时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特点,为指导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运用、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作者:杨爱兰;陈荣;薛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48例采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以子宫刮诊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断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结果 子宫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增生10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内膜癌5例.48例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5例(10.4%),子宫内膜增生10例(20.8%),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50.0%),子宫内膜息肉6例(12.5%),子宫内膜癌3例(6.4%).阴道超声检查对各种类型子宫内膜病变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子宫诊刮病理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可准确鉴别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娴 刊期: 201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