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燕英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患者引产时合理应用Cook球囊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医院妇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患者232例为研究对象,均选Cook球囊方案引产.结果 232例患者应用Cook球囊后,Bishop分数从(3.39±0.92)分升至(8.79±0.18)分(P<0.05).7例(3.02%)患者引产失败,8例(3.45%)患者实施剖宫产.结论 对于足月妊娠患者,在促进其宫颈成熟操作中,通过实施Cook球囊方案,不仅能改善患者Bishop分数,而且还能保证其引产效果,降低引产失败率、剖宫产率等,从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80例,依据患者手术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划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0例.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开腹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耗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合VAS疼痛指标评估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观察比较2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引流管放置率及腹腔残余感染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VAS疼痛评分为(3.42±1.07)分,低于开腹组的(5.11±1.28)分(P<0.01);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引流管放置率、腹腔残余感染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阑尾炎方面,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其微创治疗方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手术质量有保障,后期并发症率低,有效缓解患者手术疼痛感,提高患者就医舒适度.
作者:朱守同;苗旺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洛赛克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治疗,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同时记录2组的止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为(21.4±7.8)h,短于对照组的(34.7±15.6)h(P<0.05);观察组24 h止血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50.0% (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奥曲肽对消化系统肿瘤内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止血时间,还能使止血率得到有效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龚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使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肾性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阳虚血瘀型慢性肾性水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体质量及水肿积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值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体质量及水肿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定量和水肿积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肾性水肿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汪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病情、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用药种类和方式.结果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的用药方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常用的治疗方案,除此以外,抗菌素药物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方案和静脉滴注治疗方案等,也是当前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以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俊贤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比较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每组180例.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 ~ 160 mg/d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 mg/d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PFVE,E峰)、左房收缩期大流速(PFVA,A峰)及E/A比值等指标,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h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缬沙坦组的86.1%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12个月后LVEDd、IVSd、LVPWd、PFVE、PFVA、E/A值各参数均改善(P<0.01),且治疗12个月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较缬沙坦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出现头痛、消化不良2例,未经特殊处理缓解.缬沙坦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长期治疗可逆转LVH、改善心脏功能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祝婕;林建华;王舸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精准护理在规范管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宣教,观察组采用路径式健康宣教.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出血倾向或栓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NR达标情况、服药依从性及定期监测INR的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准护理对规范房颤患者的抗凝管理切实可行.
作者:宋志虹;马琳晔;陈思萍;王文卿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医院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妊娠延长天数、治疗后药物起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妊娠延长天数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2.46%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7%,低于对照组的14.04% (P <0.05).结论 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丽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均实施静脉补液、镇静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脂肪酶、白细胞数、TNF-α和IL-6数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77.6%(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18.4% (P<0.01).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邱荣金;卢劲瑜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A、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托珠单抗治疗,B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CRP、ESR、VAS评分、晨僵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与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A组关节肿胀积分、关节疼痛积分、CRP、ESR、VAS评分数值低于B组,晨僵时间短于B组(P均<0.01).结论 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临床效果优异.
作者:肖德利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医院西药房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探究相应的处理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西药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方法 抽取医院2016年1-12月西药房审核的3 000张西药处方,对处方剂量、用法、适应证、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3 000张处方中出现有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为1.50%,其中内科处方占13张,外科处方11张,妇科处方6张,急诊处方9张,儿科处方6张;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用药次数不合理等.结论 该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要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药师严格对处方审核力度,全面提高西药房处方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何皖苏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在经24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为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在经24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为使用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的阴转率、ALT复常率、HBsAg血清转换率、HBsAg的阴转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的阴转率、ALT复常率、HBsAg血清转换率、HBsAg的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换使用拉米夫定在干扰素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马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输液、用药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6个月后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6个月后,2组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林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中选取55例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25例采取宫颈环电切术治疗,观察组30例则采取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3个月内复查病灶残留情况;统计术后>3个月发现的宫颈上皮内瘤复发率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均<0.01).观察组宫颈上皮内瘤复发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但宫颈环电切术的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故手术方式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崔柳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术后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行ESD治疗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是否患有糖尿病、病灶大小、术后溃疡大小、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灶部位进行分析,研究上述因素对ESD术后胃溃疡愈合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患者溃疡愈合效果较无糖尿病患者明显不佳,位于贲门、胃窦小弯及胃角的病灶溃疡愈合效果较其他部位病灶好.结论 糖尿病病史及病灶位置不同对溃疡的愈合产生影响.
作者:黄建敏;何利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重,系膜通常会有水肿症状,导致其阑尾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张力会异常升高,且阑尾腔内均为脓液,需及时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评价手术方案应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价值,选取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期待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作者:陈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2.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提高表皮屏障修复或重建的进度,同时还可巩固前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松;王力;易立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肿瘤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比较经护理后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27±5.13)d,短于对照组的(24.36±3.84)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33% (P <0.01).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配合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刘晓斌;冯宇峰;邵燕菁 刊期: 2017年第29期
胆囊腺肌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确的胆囊壁疾病,主要是胆囊腺体和胆囊肌层出现良性增生病变,这种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尤其是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术前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一般是以胆囊切除术的标本为诊断依据.患者出现这种疾病,对身体机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行疾病的确诊治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笔者以我院3年间收治的25例胆囊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在我国显示均较高,由于该病一般为多种疾病恶化到后的阶段,临床多并发其余较复杂的病症,严重影响着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在中医上,其归属的范畴在于心悸、积聚、水肿、喘症等,由于本虚标实,总犯有瘀血、痰饮,血脉滞积的病症.长期的心室过重负荷以及慢性心脏病变可以引起心肌收缩力锐减,锐减的心肌收缩会导致心血液排出量锐减,进而静脉系统阻滞,动脉系统泵出降低,难以供应组织代谢,此即为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衰[1].
作者:丁训左 刊期: 2017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