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肾性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汪丽

关键词:真武汤, 当归芍药散, 慢性肾性水肿, 阳虚血瘀型
摘要:目的 观察使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肾性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阳虚血瘀型慢性肾性水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体质量及水肿积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值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体质量及水肿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定量和水肿积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肾性水肿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5例手术治疗效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重,系膜通常会有水肿症状,导致其阑尾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张力会异常升高,且阑尾腔内均为脓液,需及时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评价手术方案应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价值,选取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期待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作者:陈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2.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提高表皮屏障修复或重建的进度,同时还可巩固前期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松;王力;易立科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骨硬化蛋白检查,比较2组之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腹主动脉钙化程度与骨硬化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骨硬化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为45.00%(18/40),且主要位于L4水平;而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50% (1/40),位于L4水平;重度腹主动脉钙化患者的骨硬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钙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腹主动脉钙化(AAC)积分的不断增加,患者的骨硬化蛋白水平显著提升.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水平表达与患者血管钙化程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是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高危因素.

    作者:申磊;高志英;王莉华;高永宁;侯晶晶;王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及其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44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以及其后处理图像表现.结果 44例患者经过CT检查表明存在55粒输尿管结石,其中单侧输尿管观察到两粒结石者4例,双侧输尿管分别观察到1粒结石者5例,34例患者并发肾结石,1例患者并发多囊肝、多囊肾.CT检查可观察到结节状、条状或者长椭圆形高密度影.本次15例患者输尿管结石处于输尿管上段,共19粒;10例处于输尿管下段,共11粒;19例处于输尿管中段,共25粒.输尿管出现结石梗阻患者CT检查可观察到近端增粗、扩张.其中14例患者管壁可见均匀增厚4~5mm,增强后管壁出现轻度、中度的均匀强化,8例患者肾周脂肪以及肾窦脂肪密度增加,且肾周筋膜增厚,15例患者肾体积增大.CPR二维重组可将输尿管扩大、结石的情况非常直观、清晰的显示出来,增强后肾盂期进行CT尿路成像可将近段输尿管扩大以及输尿管结石的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图像较立体.结论 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CT平扫后进行CPR二维重组,增强后实施三维重组可清晰显示输尿管扩张以及结石等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式.

    作者:王香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例,采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效果: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0% (7/8).结论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其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长春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均实施静脉补液、镇静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脂肪酶、白细胞数、TNF-α和IL-6数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77.6%(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18.4% (P<0.01).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邱荣金;卢劲瑜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用药效果、TIMI血流分级状况、MBG分级情况、出血情况等,以评价该方案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患者实施2种方案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出血患者,出现患者死亡1例(4.76%);对照组中有出血1例(4.76%),死亡2例(9.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出现急性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通过实施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使其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状况均有效改善,从而提高预后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任月如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目的 分析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 选取实施健康保健的幼儿园儿童2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感染控制,观察组实施全面预防控制措施,观察2组幼儿传染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传染病总发生率为3.97%,低于对照组的15.08% (P<0.01);观察组幼儿家长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7.78% (P <0.05).结论 对幼儿园儿童实施传染性疾病全面预防控制管理,可明显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何洁颖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红蛋白在晚期胃肠癌姑息性化疗后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晚期胃肠癌患者姑息化疗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并分析Hb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第一周期化疗前及后一周期化疗后的静脉血Hb值,随访所有患者至肿瘤进展;分析患者化疗前后的贫血程度变化,不同疗效患者化疗前后的Hb值变化及其与PFS的关系.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贫血率明显高于化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评效为疾病稳定(SD)或疾病进展(PD)患者的Hb值较化疗前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的Hb值与PFS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化疗可使部分患者Hb值降低;化疗后的Hb值可以作为预测PFS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程雪;卞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显露喉返神经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显露喉返神经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行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患者中6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术中喉返神经是否显露分为A组34例(即显露组),B组32例(即未显露组),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 (P <0.01).结论 在高风险甲状腺术过程中对喉返神经进行显露,效果显著,利于保护喉返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萌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左氧氟沙星应用于妇产科感染患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应用于妇产科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诊治疗的妇产科感染患者38例,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商品名:可乐必妥片)治疗,每次300 mg,每天2次,用药时间为7~14d.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腹痛、下腹部压痛、附件压痛、子宫举痛等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白带、宫颈分泌物颜色,治疗前后进行白带细菌培养了解患者感染菌株情况,同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期间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8例患者痊愈33例,痊愈率为86.8%,总有效率为94.7% (36/38).细菌清除34例,细菌清除率为89.5%.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恶心、纳差、胃部不适等不良发应,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妇产科感染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迎鸽;王莉;白立娜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应用呼吸机治疗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呼吸频率和心率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呼吸机治疗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ICU收治的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1.2±2.08)次/min,与对照组的(31.5±2.03)次/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18.9±2.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26.5±2.34)次/min (P <0.05);治疗前,观察组心率为(103.4±9.81)次/min,对照组为(102.7±8.52)次/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70.3±8.26)次/min,优于对照组的(81.5±8.85)次/min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PaCO2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采用呼吸机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率状况,而且能够让患者的呼吸频率保持平稳,改善其血气分析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尿素氮、胆固醇、肌酐、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8.89% (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可以较好控制血压水平,且不会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影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慧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内手术部位感染的引发因素及防治措施

    目的 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内引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内手术部位出现感染,对照组围手术期内手术部位未出现感染,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有效的感染预防治疗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超过60岁(32.5%)、术中低体温(37.5%)、合并慢性疾病(52.5%)、术前备皮不当(62.5%)、手术时间1h以上(57.5%)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的12.5%、10.0%、35.0%、27.5%、20.0% (P <0.01).结论 年龄、合并慢性疾病、低体温、手术时间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导致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内手术部位出现感染,临床应高度注重这些高危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措施,才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花红碧;许世康;曹能琦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观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原因并观察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防控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防控措施,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术中大出血的发病原因,2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满意度.结果 剖宫产产妇术中大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联合胎盘因素、子宫切口延长,分别占60.00%、26.67%、10.00%、3.33%;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612.42±123.05) ml,低于对照组的(908.35±212.40) ml(P <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加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作者:李志红;赵运法;刘九红;宫梦雪;赵瑞敏;史计月;尹亚彬;郭静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3D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

    目的 总结3D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31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结肠癌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的准备均按照3D腹腔镜的要求与特点进行,并总结其术中的配合要点与手术的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12.15±0.10) min;术中出血量为(54.25±0.40) ml;住院时间为(8.56±0.10)d;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而言,3D腹腔镜既保留了既往腹腔镜手术微创、精细的特点,又兼具了新技术中高清立体、视野直观清晰的特点,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加上术中专业、熟练的要点配合,更是保障了其手术的精确性与顺利性.

    作者:罗伶俐;王丽;冯宇峰;蔡婧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 (P<0.05).观察组6h止血的例数为47例(79.66%),多于对照组的26例(44.07%)(P<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9.74±2.15)h,短于对照组的(11.25±2.34) h(P<0.01).结论 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止血疗效明显,快速、安全,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任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病情、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用药种类和方式.结果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的用药方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常用的治疗方案,除此以外,抗菌素药物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方案和静脉滴注治疗方案等,也是当前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以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俊贤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8.33% (P<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血栓通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啸虎;吴秀玮;高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干扰素与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门诊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与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门诊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VAD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小剂量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红蛋白、肌酐、骨髓浆细胞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酐、骨髓浆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低于对照组的88.00% (P <0.01).结论 干扰素与小剂量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门诊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性高,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上高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