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分析

马俊贤

关键词: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病情、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用药种类和方式.结果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的用药方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时常用的治疗方案,除此以外,抗菌素药物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方案和静脉滴注治疗方案等,也是当前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以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处理

    目的 分析医院西药房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探究相应的处理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西药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方法 抽取医院2016年1-12月西药房审核的3 000张西药处方,对处方剂量、用法、适应证、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3 000张处方中出现有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为1.50%,其中内科处方占13张,外科处方11张,妇科处方6张,急诊处方9张,儿科处方6张;45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不合理类型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用药次数不合理等.结论 该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要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药师严格对处方审核力度,全面提高西药房处方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何皖苏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中药合理应用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中药合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42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结果 因无辨证论治而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7例(40.48%);因用量与用法发生错误而致不良反应11例(26.19%);因中西药联用不当而致不良反应8例(19.04%);因中药炮制不当而致不良反应6例(14.29%).其中,未辨证论治引起的不良反应率高,这与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总结影响中药合理使用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合理使用中药,充分发挥其药效,规避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加强药物配伍、炮制及煎煮过程,掌握药物相关禁忌证,从而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凡全女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2组镇静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在用药后30 min、用药后1h以及手术结束时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32.35% (P <0.05);观察组手术后2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味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以及术后镇痛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加凯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ICU病房中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同时检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尹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降血糖、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情况,观察比较2组糖尿病疗效.结果 观察组病灶好转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的37.50% (P< 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 h PBG)数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BG和2 h PBG数值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 (P <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智寿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腺肌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确的胆囊壁疾病,主要是胆囊腺体和胆囊肌层出现良性增生病变,这种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尤其是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术前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一般是以胆囊切除术的标本为诊断依据.患者出现这种疾病,对身体机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行疾病的确诊治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笔者以我院3年间收治的25例胆囊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干扰素与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门诊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与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门诊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VAD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小剂量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红蛋白、肌酐、骨髓浆细胞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酐、骨髓浆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0%,低于对照组的88.00% (P <0.01).结论 干扰素与小剂量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门诊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性高,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上高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羟考酮用于全身麻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羟考酮用于全身麻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全身麻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102例,均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羟考酮镇痛,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镇痛.2组均在手术缝皮时停用七氟醚并给药,观察比较2组拔管时间,拔管时的躁动情况、心率变化,术后不同时间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呼吸抑制评分.结果 2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12 h运动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评分为(1.87±0.51)分,低于对照组的(2.32±0.65)分(P<0.01).结论 羟考酮用于全麻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张胧兮;王胜春;李航;蔡铠懋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阳性住院患者165例为观察组,165株非重复菌株均行细菌药敏试验,观察耐药性.另择取同期医院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阴性住院患者165例为对照组,对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和耐药性.结果 危险因素方面,观察组感染者入住ICU>7d者35.8%,引流/植入69.1%,合并基础疾病27.3%,合并其他细菌感染30.3%,各项指标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 >7 d、引流/植入、合并基础疾病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SAM)、环丙沙星(CIP)、美洛培南(MEM)、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四环素(TCY)、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CC)、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IPM)和左氧氟沙星(LVX)具有高耐药性,耐药率达80% ~ 100%,对多粘菌素B(POL)具有高敏感性(98.8%).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与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有创性诊疗及ICU入住存在密切相关性,对临床常用广谱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加重抗菌药物耐药性.

    作者:周梅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医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骨硬化蛋白检查,比较2组之间骨硬化蛋白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腹主动脉钙化程度与骨硬化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骨硬化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为45.00%(18/40),且主要位于L4水平;而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50% (1/40),位于L4水平;重度腹主动脉钙化患者的骨硬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钙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腹主动脉钙化(AAC)积分的不断增加,患者的骨硬化蛋白水平显著提升.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水平表达与患者血管钙化程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升高是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高危因素.

    作者:申磊;高志英;王莉华;高永宁;侯晶晶;王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例,采用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效果: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0% (7/8).结论 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其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长春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并为临床上治疗肺癌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为87.80%,病理检查检出率为97.56%,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误诊率为14.63%,病理检查误诊率为4.88%,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癌具有临床价值高、检出率与病理检查无明显差异,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提示对肺癌的确诊仍旧应当结合多种诊断方式进行.

    作者:戴春明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手术治疗肺癌患者67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炎性指标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水平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的ET、CRP及IL-6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及社会功能评分则降低(P均<0.01);与手术前比较,肺癌患者血清中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局部炎性反应状态,帮助清除病灶,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对于保障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万东民;柴辉;吕占赟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显露喉返神经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显露喉返神经在高风险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行高风险甲状腺手术患者中6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术中喉返神经是否显露分为A组34例(即显露组),B组32例(即未显露组),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 (P <0.01).结论 在高风险甲状腺术过程中对喉返神经进行显露,效果显著,利于保护喉返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萌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的23.21% (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整体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艳丽;尹会蓉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48例采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以子宫刮诊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断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结果 子宫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炎4例,子宫内膜增生10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内膜癌5例.48例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5例(10.4%),子宫内膜增生10例(20.8%),萎缩性子宫内膜24例(50.0%),子宫内膜息肉6例(12.5%),子宫内膜癌3例(6.4%).阴道超声检查对各种类型子宫内膜病变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子宫诊刮病理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可准确鉴别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娴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电刺激仪治疗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电刺激仪治疗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雅思牌)进行治疗和护理,根据哇田饮水试验得分和营养状态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2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对于老年痴呆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吞咽功能改善速度,加快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铷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宫外孕患者腹腔镜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宫外孕患者腹腔镜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外孕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β-hCG指数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结果 观察组宫外孕治疗成功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2组患者在输卵管畅通、宫内妊娠、宫外妊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β-hCG指数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为(7.81±2.21)d,短于对照组的(15.76±3.29) d(P <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治疗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会蓉;邓艳丽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5例手术治疗效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重,系膜通常会有水肿症状,导致其阑尾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张力会异常升高,且阑尾腔内均为脓液,需及时手术,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评价手术方案应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价值,选取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期待能提高其临床效果.

    作者:陈云飞 刊期: 2017年第29期

  •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2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尿素氮、胆固醇、肌酐、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8.89% (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可以较好控制血压水平,且不会对患者的心功能造成影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慧玲 刊期: 2017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