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克癃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及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玲;谢辉;颜苗;何清湖;樊新荣

关键词:克癃胶囊, 前列腺增生,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氧化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克癃胶囊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克癃胶囊低、高剂量组(3.6,7.2 g·kg-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干预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建立前列腺增生的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灌服,连续4周.观察不同药物对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样品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组织中Nrf2/ARE信号通路抗氧化因子Nrf2,血细素单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升高,前列腺上皮皱褶增生,大鼠血清GSH含量明显降低,Nrf2,HO-1和NQO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克癃胶囊明显降低前列腺指数,改善前列腺上皮组织的增生,促进大鼠血清GSII的含量增加(P<0.01);克癃胶囊能上调Nrf2,HO-1和NQO1的mRNA表达水平(P <0.05,P<0.01).结论:克癃胶囊能明显抑制大鼠的前列腺增生,低剂量的克癃胶囊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化湿颗粒对D-IBS大鼠脑中酪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及5-羟色胺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脑中酪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及5-羟色胺(5-HT)转运体角度探讨健脾化湿颗粒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25,12.5,25 g·kg-1)、阳性药组(匹维溴铵,0.03 g·kg-1),共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灌服番泻叶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复制D-IBS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各组大鼠糖水偏爱度的的变化,应用健脾化湿颗粒进行干预14 d.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中酪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及5-HT转运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显著下降(P<0.01),脑中酪氨酸羟化酶表达显著升高,单胺氧化酶及5-HT转运体表达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及匹维溴铵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显著升高(P<0.05,P<0.01);除阳性组大鼠单胺氧化酶相对表达量外,各治疗组大鼠脑中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及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单胺氧化酶和5-HT转运体阳性表达及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 <0.05,P<0.01).与匹维溴铵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糖水偏爱度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脑中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及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脑中单胺氧化酶及高剂量组大鼠脑中5-HT转运体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中单胺氧化酶及5-HT转运体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健脾化湿颗粒降低D-IBS模型大鼠脑内5-HT含量与其下调脑中酪氨酸羟化酶表达,上调单胺氧化酶和5-HT转运体表达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其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迎寒;吕英超;刘玉玲;陈光晖;张晓峰;马帅;程建军;赵素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谱效关系的朝鲜天南星和东北天南星相似性评价

    目的:对天南星药材指纹图谱与抗肿瘤药效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基于主要药效成分的朝鲜天南星与东北天南星化学成分相似性,为朝鲜天南星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1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朝鲜天南星与东北天南星药材指纹图谱;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其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偏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6批朝鲜天南星和5批东北天南星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找到各自药效贡献较大成分,评价二者相似性.结果:成功建立了11批不同来源天南星药材的指纹图谱,同时验证了不同来源天南星的抗肿瘤药理活性.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朝鲜天南星与药效关联系数>0.80的15个成分中有12个与东北天南星一致;偏小二乘回归分析验证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综合分析证明,基于主要药效成分的朝鲜天南星与东北天南星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本实验以抗肿瘤药效为导向,验证了朝鲜天南星与东北天南星基于化学成分的相似性,为朝鲜天南星作为习用品提供合理依据的同时,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帅;包永睿;杨欣欣;李天娇;孟宪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数据挖掘法浅析中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及相关机制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法分析和总结林洪生老师以“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理论为指导,治疗肺癌的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进修期间,跟随林洪生老师门诊收集治疗肺癌的有效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行数据挖掘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524首,涉及中药182味,总结“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处方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扶正固本、祛邪清源”指导用药随病情演变而变换主次.结论:“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不同阶段肺癌的治疗,运用现代医学手段治疗期间以扶正固本为主,不耐受现代医学治疗并有合并症则以祛邪清源为主,现代医学治疗后维持巩固阶段以扶正祛邪与固本清源并重.总结用药规律,进一步印证“扶正祛邪、固本清源”机制贯穿于肺癌中医治疗的整个过程.

    作者:陈婷婷;王应天;田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白术-茯苓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研究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术、茯苓不同配比药对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不同配比药对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库检索、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结果:在白术,茯苓,药对(1∶1),药对(1∶2),药对(2∶1)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6,22,30,29,41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种,分别是亚油酸、棕榈酸和α-柏木烯.白术与3个药对挥发油共有成分共计有16个,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苍术酮,(-)-g-榄香烯,β-人参烯;而茯苓挥发油中仅有6个成分能被3个药对检测到,仅占茯苓成分的27%.结论:从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来看,3个药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来自于白术,不同配伍比例药对挥发油的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药对(2∶1)为明显,这可能与白术的用量增加有关.3个药对挥发油均有新的成分被检测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某些物理或化学的变化.

    作者:岳美颖;于海艳;周勤梅;潘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通窍活血方联合氟桂利嗪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目的:评价应用通窍活血汤剂联合氟桂利嗪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并探究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水平预测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的效能.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诊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A(35例)和治疗组B(35例),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和抗凝等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A和治疗组B分别给予通窍活血汤剂和通窍活血汤剂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临床疗效,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和健康人群的血小板大聚集率(MAR),血清钙离子和CaMKⅡ的水平;治疗后随访1年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生活能力(IADL评分)和生活质量(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QOL)间的差异,并探究治疗后CaMKⅡ水平预测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的效能.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A,B组患者的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梗死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B组在治疗4周后较治疗A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AB组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治疗B组在治疗4个月后较治疗A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A,B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预后良好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aMKⅡ和MA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a2+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治疗B组为明显(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通窍活血汤剂联合氟桂利嗪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预后;应用血清CaMKⅡ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的效能较高.

    作者:江颖;王凯华;张永全;方兴;文晓东;欧俐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补肺益肾方对TGF-β1/BMP-4诱导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肺益肾方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4(BMP4)诱导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TGF-β1/Smad信号传导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GF-β1/BMP4诱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分为正常组(10%正常大鼠血清),诱导增殖组(含7.5μg·L-1TGF-β1与5.0 μg·L-1 BMP-4的10%正常大鼠血清),4%补肺益肾方含药血清(含7.5 μg·L-1TGF-β1与5.0 μg·L-1 BMP-4,6%正常大鼠血清及4%补肺益肾大鼠血清),6%补肺益肾方含药血清(含7.5 μg·L-1TGF-β1与5.0 μg·L-1 BMP-4,4%正常大鼠血清及6%补肺益肾大鼠血清)及8%补肺益肾方含药血清组(含7.5 μg·L-1TGF-β1与5.0μg·L-1 BMP-4,2%正常大鼠血清及8%补肺益肾大鼠血清).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密度,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mad1,2,3和5以及p-Smad2/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分化抑制因子-1(ID-1)和ID-2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BMP-4作用24 h后,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P<0.05),补肺益肾方抑制TGF-β1/BMP-4诱导的细胞增殖,显示出浓度依赖性,其中8%浓度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TGF-β1/BMP-4及补肺益肾方均不影响Smad1,2,3和5蛋白的表达;但TGF-β1/BMP-4诱导p-Smad2/3的表达(P<0.05),8%补肺益肾方显著抑制TGF-β1/BMP4诱导的p-Smad2/3表达(P<0.05).TGF-β1/Smad2通路的下游效应基因的检测发现,TGF-β1/BMP4及补肺益肾方均不影响PAI-1,ID-1和ID-2 mRNA的表达;但TGF-β1/BMP4诱导后,CTGF mRNA表达水平的显著增加(P<0.01),8%补肺益肾方抑制TGF-β1/BMP-4诱导的CTGF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补肺益肾方抑制TGF-β1与BMP-4合用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p-Smad2/3/CTGF通路的活化是可能的作用途径.

    作者:任周新;李建生;沈俊岭;梅晓峰;余海滨;冯月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黄芪葛根配伍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炎症的作用与机制

    目的:考察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炎症的调节作用与机制,分析黄芪葛根配伍在降糖降脂抗炎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方法:6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服蒸馏水(10 mL·kg-1),阳性药组灌服金芪降糖片混悬液(1.47 g·kg-1),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汤组分别灌服黄芪水煎液(2.7,1.35,4.05 g·kg-1),连续给药30 d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肝组织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n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脂联素受体1(AdipoR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及其配伍(黄芪葛根汤)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肝脏Ins(葛根组除外),InsR水平,增加AdipoR1,AMPK(葛根组除外),GLUT-4,PPARα,FATP4mRNA表达,降低TNF-α(葛根组除外)水平,减少p38 MAPK mRNA表达(P<0.05).在调节InsR,PPARα mRNA,TNF-α水平时,单用黄芪作用比两药合用效果好.结论:黄芪葛根配伍在调节血糖血脂炎症过程中各有侧重,其机制与升高肝脏Ins水平、增加GLUT-4,FATP4 mRNA,降低p38 MAPK mRNA有关.

    作者:刘倩;范颖;李新;刘丽;李军;林庶茹;訾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茵陈五苓散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茵陈五苓散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蛋白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分别获取茵陈五苓散中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疾病并构建化合物-靶点,靶点-疾病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注释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ene ontology biology process,GO-BP)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58个候选化合物,103个靶点,11个中枢(hub)靶点及262种疾病,关键靶点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ESR1等,疾病以肿瘤、免疫和内分泌为主.GO-BP条目146条,参与信号转导、转录翻译、促增殖抑凋亡、细胞组成和氧化应激条目等5种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108条,含靶点数目较多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肿瘤、病毒、寄生虫等.结论: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茵陈五苓散的候选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进一步的开发为新药提供了思路.

    作者:樊耀华;欧海亚;王汉裕;吕东勇;连逸青;侯江涛;邝卫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北沙参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免疫活性考察

    目的:分离、纯化北沙参多糖(Glehniae Radix polysaccharides,GRP)并对各纯化组分(GRP-1,GRP-2,GRP-3)进行结构表征及体外免疫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GRP,Sevage法除蛋白,活性炭脱色素,DEAE纤维素DE-52柱色谱法及葡聚糖凝胶G-75(Sephadex G-75)柱色谱法分离与纯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HPLC对北沙参多糖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R)及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对GRP-1进行结构表征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并考察北沙参多糖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GRP经柱色谱分离可获得GRP-1,GRP-2,GRP-3共3种多糖组分,UV测得三者的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6.16%,48.64%和89.73%.其中,GRP-1为具有相对均一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相对分子质量23.01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81.86∶0.12∶0.17∶1 259.7∶0.54∶0.33,红外光谱表明其结构中存在α型糖苷键.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GRP-I组分对体外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GRP-2及GRP-3对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结论:GRP-1是由多种单糖组成的相对均一的多糖组分,并具有较好的体外免疫活性.

    作者:杜宝香;相美容;付业佩;张静;蒋海强;容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组方对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体外经皮吸收的影响,以阐明MXF外用的配伍机制,为其经皮给药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外用配伍机制研究积累数据.方法:采用Franz体外扩散池法,以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接受液,采用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细辛挥发油类成分(细辛脂素和甲基丁香酚)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h)和稳态渗透速率(Jss)为指标,考察麻黄组、附子组、细辛组、麻黄-附子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麻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对大鼠背部的透皮吸收情况.结果:各成分的Q12h和Jss比较,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排序均为全方组>麻黄-细辛组>麻黄组>麻黄-附子组,且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排序均为附子-细辛组>附子组>麻黄-附子组>全方组,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甲基丁香酚排序为细辛组>麻黄-细辛组>附子-细辛组>全方组.各组中细辛脂素的Q12h和Jss差异不大.结论:不同配伍组方对MXF中各指标成分的经皮吸收有影响,且对不同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成分不同,经皮吸收效果也不同.细辛对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附子对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经皮吸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麻黄和附子均会对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王艳宏;赵雪;刘书博;关枫;李伟男;李永吉;陈大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疆青杞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目的:研究新疆青杞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新疆青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发现21个化合物,包括3个酰胺,7个酚酸,1个香豆素及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香豆酰基酪胺(1),N-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反式阿魏酸酰胺(2),对羟基苯甲酸(3),藜芦酸(4),原儿茶酸(5),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邻羟基苯甲酸(7),对羟基苯甲酸乙酯(8),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9),七叶内酯(10),甘草素(11),橙皮素(12),柚皮素(13),木犀草素(14),芹菜素(15),柯伊利素(16),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17),香叶木素(18),大豆苷元(19),染料木素(20),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21).结论:化合物1~ 20为首次从青杞中发现,化合物3~12,14 ~ 17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发现.经文献调研发现,分离得到的酚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具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展新疆青杞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崔燕;李萌;王戎博;戴胜军;李桂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糖脂清方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对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脂清方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30 mg·kg-1)腹腔注射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脂清高、中、低(12,6,3 g·kg-1)剂量组,另设正常组.连续灌胃8周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取材.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脂清方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P<0.05,P<0.01),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原平台游泳路程及游泳时间(P<0.05,P<0.01);显著改善海马组织病理情况,更加显著地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P<0.D1).结论:糖脂清方可以显著降低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并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晓青;王旭;邵鑫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辨治盆腔炎性疾病远期后遗症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辨证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远期后遗症(SPID)(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32例SPID采用区组法,按SAS软件生成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盆炎清罐肠,于月经干净后3d开始,每晚1次,连续10 d.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内服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辨证治疗,1剂/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行经期停服.进行治疗前后湿热瘀阻证和盆腔体征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和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湿热瘀阻证和盆腔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水平和CD4+/CD8+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L-4和IL-10均高于对照组(P<0.01),IL-6,IL-8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3.33%(x2=4.481,P<0.05).结论:在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基础上,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内服辨证治疗湿热瘀阻型SPID患者,可减轻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调节免疫-炎症因子的作用,临床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秀荣;郝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加味真武汤辨治慢性心力衰竭阳气亏虚证心肌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真武汤辨治慢性心力衰竭(CHF)阳气亏虚证患者疾病进展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区组分层随机法,将120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贝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比索洛尔片,12.5 mg/次,2次/d;螺内酯片,20 mg/次,1次/d;地高辛片,0.125 ~0.25 mg·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真武汤辨证治疗,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3个月,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进行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评估,6 min步行试验(6 MWT),记录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E/A;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期Lee氏心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TGF-β1,CTGF,TNF-α和IL-1β水平;评估治疗后和随访期6个月内NYHA分级加重、心衰加重需要增加剂量或加用新药物、导致住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Ridit分析,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VEF,CO,SV和E/A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和随访期,观察组Lee氏心衰评分和气亏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叭);观察组治疗和随访期间(共6个月)疾病进展的累积发生率为19.3%,少于对照组的42.86%,(x2=7.333,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BNP,TGF-β1,CTGF,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真武汤治疗阳气亏虚型CHF患者,能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衰程度,增加活动能力,提高了临床疗效;并能减轻心肌纤维化(MF),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延缓疾病进展,稳定病情.

    作者:王健;李芳;周晓露;曾庆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清燥救肺汤“润燥”作用的分子机制

    目的:观察清燥救肺汤(QJT)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细胞毒素MPN372,水通道蛋白5(AQP5),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润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96只SPF级BABL/c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QJT(0.3 mL/只)组,阿奇霉素(0.3 mL/只)组,每组2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进行MP感染模型处理,于造模后第3,7,10,14天取材,对小鼠肺组织病理炎症程度评分、并计算肺指数及干湿比,于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MPN372,SP-A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P感染后,小鼠肺组织病理评分、肺指数升高,干湿比降低,炎症表现第7天重;电镜下观察发现第7天肺泡Ⅱ型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线粒体肿胀,肺泡间隔增厚;小鼠肺组织中MPN372 mRNA明显升高,AQP5蛋白及SP-A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第7天均为极值.与模型组比较,QJT干预后,肺组织炎症得到控制,电镜下炎性改变有所减轻;MPN372 mRNA表达明显减少,SP-A mRNA及AQP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05);QJT组与阿奇霉素组于第14天在SP-A与AQP5表达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QJT通过减轻肺部炎症、降低MP毒素含量、增加肺组织活性物质含量体现“润燥”作用.

    作者:吴振起;韩冬阳;王贵帮;李晓菲;张聪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天麻产地及活性成分测定

    目的: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结合HPLC对天麻的产地进行鉴别,并对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及整体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集了云南、湖北、贵州和东北三省4个产地天麻,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对其产地进行鉴别.采用硫酸+硫酸锰+溴酸钠+丙酮+样品成分振荡体系,以天麻样本作振荡底物,建立天麻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结合图谱显著的直观差异及系统相似度模式识别对不同产地天麻进行鉴别评价,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活性物质相对整体含量.同时,建立4个产地天麻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测定不同产地天麻的天麻素含量.结果:非线性指纹图谱法与HPLC指纹图谱分类结果一致,均能把天麻的产地给予溯源.活性成分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天麻存在品质差异,两种方法相结合,既能对单个活性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又可获得活性成分整体含量的结果.结论:该研究为天麻的产地鉴别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快速的新方法,为科学表征天麻活性成分含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方宣启;王芳斌;周彬彬;周兴旺;张建辉;张继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克癃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及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克癃胶囊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克癃胶囊低、高剂量组(3.6,7.2 g·kg-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干预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建立前列腺增生的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灌服,连续4周.观察不同药物对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样品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组织中Nrf2/ARE信号通路抗氧化因子Nrf2,血细素单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升高,前列腺上皮皱褶增生,大鼠血清GSH含量明显降低,Nrf2,HO-1和NQO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克癃胶囊明显降低前列腺指数,改善前列腺上皮组织的增生,促进大鼠血清GSII的含量增加(P<0.01);克癃胶囊能上调Nrf2,HO-1和NQO1的mRNA表达水平(P <0.05,P<0.01).结论:克癃胶囊能明显抑制大鼠的前列腺增生,低剂量的克癃胶囊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玲;谢辉;颜苗;何清湖;樊新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R语言以当归芍药散为例探究辛润法的组方规律

    目的:基于当归芍药散“辛润”的理论价值,探究该方中辛温药物当归、川芎在辛润法中的组方规律.方法:纳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当归、川芎“辛润”相关方剂,使用R语言,R-studio软件,进行数据透视,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提取、分析相关方剂的药物频次、药物组合、以及核心药组的关联用药情况.结果:纳入川芎“辛润”方剂共91首,得到22个核心组合及19条关联规则,其中15条规则置信度为1,“白芍=>当归”,“川芎,白芍=>当归”,“茯苓=>当归”,“川芎,茯苓=>当归”4条规则的提升度大于1;纳入当归“辛润”方剂共284首,得到25个核心组合及19条规则,置信度均为1.高频次药物主要有理血药、补气药、清热药、祛风药、理气药;核心用药组合有“川芎-当归”(74%),“川芎-甘草”(55%),“川芎-白芍”(48%),“当归-甘草”(46%),“当归-白芍”(42%),“当归-地黄”(36%);高支持度核心药组关联用药常见当归、川芎、芍药、甘草相关配伍.结论:“辛润”治燥方剂当中,当归、川芎重点与补益肝肾、疏肝理血药物同用,常配伍补气健脾、祛风解表药物,体现出“辛润”流津布液治燥法的组方规律;核心用药规律与当归芍药散的配伍特点基本一致.

    作者:陈一君;林秋珊;刘颖;熊森林;吴庆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芦荟大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迁移及纤维状肌动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迁移及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人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细胞的药物毒性实验筛选出芦荟大黄素对人正常肝细胞无明显毒性的大无毒浓度(TC0);以TC0为高浓度并稀释成3个不同的芦荟大黄素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为芦荟大黄素组,另设置未加药物HepG2细胞为空白组;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两组细胞作用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小室移动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能力;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分析芦荟大黄素对HepG2细胞F-actin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芦荟大黄素对人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细胞的TC0为50μmol·L-1,以TC0为高浓度,将芦荟大黄素(10,30,50 μmol·L-1)作用于HepG2细胞;与空白组相比,芦荟大黄素组细胞培养48 h后增殖抑制率升高,且呈剂量递增型(P<0.01);芦荟大黄素组细胞培养48 h后划痕距离增宽,迁移能力降低,且呈剂量递减型(P<0.01);F-actin面积缩小,排列紊乱且不规则,边缘模糊,且呈浓度递减型(P<0.01);芦荟大黄素组细胞NF-κB p65表达增多,p-eNOS表达减少,且呈浓度递减型(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可能通过增强NF-κB p65,降低p-eNOS表达,促进F-actin解聚,减少微丝形成,从而降低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发挥其抑制肿瘤的作用.

    作者:王晓辉;王伊林;靳小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绿茶中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分析

    目的:在建立气相色谱法(GC)方法学的基础上,比较绿茶中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验证其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50 mg· kg-1)复制糖尿病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灌胃咖啡因和绿茶浸出液进行干预,并且每3周测定1次血糖值,诱导第12周时M 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认知功能,选择HP-5色谱柱,二阶升温程序,流速1.0 mL· min-1,分流比10∶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和进样口温度均为250℃,载气为氮气的色谱条件进行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咖啡因的线性范围1.28 ~ 128 mg·L-1(R2=0.998),低检测限和低定量限分别为0.7,1.28 m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8.0%,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均>90%.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46.71±4.25),(61.2 ±5.44) mg.h·L-1,半衰期(t1/2)分别为(2.82±0.38),(3.71±0.13)h,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3.25±2.02),(17.12±1.08) mg·L-1,清除率(CL)分别为(0.43±0.08),(0.33±0.07)L·kg-1·h-1.与模型组比较,咖啡因组和绿茶组血糖下降、认知能力和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得到改善.结论: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代谢存在差异,且具有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功效,这为绿茶和咖啡因临床用于防止糖尿病认知障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作者:刘国旗;刘声菊;王娇;李莉;李兴;伍庆;潘卫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