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瑞;何明武;杨帆
目的 探究髓芯减压及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92例(98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髓芯减压及植骨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根据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和Ficat分期改变进行临床评价. 结果 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与末次回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临床成功率为68.4%,其中FicatⅠ、Ⅱ、Ⅲ期的成功率分别为92.9%、71.4%和45.7%,FicatⅢ期与FicatⅠ、Ⅱ期临床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catⅠ期与Ⅱ期临床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髓芯减压及植骨术是治疗FicatⅠ、Ⅱ期(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FicatⅢ期(中期)患者治疗效果差.
作者:王宏伟;崔文芳;冯雪亮;付臣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现代建筑业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各种原因所致的坠落伤也逐渐增多,已成为除交通事故外导致人类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严重复合性创伤的常见原因[1].可造成头颅、颈部、胸部、四肢等部位严重外伤,患者预后差,病死率致残率高[2]. 高处坠落伤也是急诊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早期正确判断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戴建英;胡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8例接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 试验组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替普酶治疗. 比较并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小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万贺;白瑞娇;张俊光;张海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 方法 将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20例和非血液灌流组20例. 非血液灌流组给予常规治疗. 血液灌流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血液灌流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期间生化指标水平. 结果 血液灌流组临床疗效优于非血液灌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优于非血液灌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行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有较好疗效,提高了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红梅;吴金玉;杨鹊英;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比伐卢定急诊PCI治疗对出血高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以及炎性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比伐卢定组)和对照组(肝素组)各50例. 观察组急诊PCI术前静脉给予比伐卢定;对照组在急诊PCI术前给予普通肝素. 入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每隔4h抽取静脉血,连续监测72h,采用美国Triage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心肌酶学指标,计算机IMAGE软件自动分析心肌酶学曲线下面积作为心肌梗死面积判断标准,术后1个月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 EF值)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 E/A比值) ,采用免疫化学法检测血浆钠尿肽( BNP)水平. 术后第3天,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 结果 术后72h,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为(4387.98 ±876.27)U· h/L小于对照组的(4906.82 ±854.18)U·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2h,观察组BNP水平降低,E/A比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hs-CRP与IL-6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比伐卢定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可以减轻血管内炎性反应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脏舒张功能,但对于心脏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晓雪;韩宇扬;张利;槐建业;王建明;郝少峰;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化疗时联合PDCA循环管理及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20例接受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个性化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联合PDCA循环管理及个性化护理的研究组各110例. 分析2组3个疗程化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在接受化疗治疗前,2组间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及生活质量评分(FACT-G-V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接受3个临床化疗后,2组HAMA、HAMD和FACT-G-V4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及FACT-G-V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联合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接受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的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卫芝;张丽;胡轶婷;毕旭平;董媛媛;郑清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Castleman病( 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1956年由Castleman首次报道并命名. 临床上按肿大淋巴结的分布分为局灶型( LCD)和多中心型( MCD). 病理学上按组织学特征分为透明血管型( HV)、浆细胞型( PC)和兼有二者特征的混合型.
作者:郭润兮;周业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辅助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效果. 方法 将19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9例. 试验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前列地尔,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总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 UMA)、尿6-酮-前列素Flα(6-keto-PGFlα)和血栓素B2 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治疗前总蛋白、UMA、6-keto-PGFlα、血栓素B2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2组总蛋白、UMA、血栓素B2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6-keto-PGFlα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辅助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乌新春;翟玉普;张生;郭全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 CHE)、总胆汁酸( TBA)及AST/ALT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112例,另选健康者60例(对照组) ,测定2组血清CHE、TBA及AST/ALT比值,并按照Child-Pugh分级比较. 结果 112例患者中CHE显著降低,而TBA和AST/ALT值升高明显,各组数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Child-Pugh分级不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CHE、TBA及AST/ALT比值联合测定能较早的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有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 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抗感染、平喘、对症治疗等)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平喘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咳嗽、气促、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咳嗽、气促、喘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汤正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深部热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78例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 观察组采用深部热疗联合D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DP方案化疗,连续治疗2周期后评估患者免疫指标及卡式评分( KPS).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 CD3 +, CD4 +,CD3+CD8+,CD3 +CD56+)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2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深部热疗能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璞;卢宜民;陈剑虹;王军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和对照组(米氮平) ,治疗观察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化因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末SCL-90中的躯体化因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8周2组SCL-90中的躯体化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前2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HAMA评分较治疗前逐渐下降,且研究组第2、4、8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好,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陈洪来;朱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人身安全. 卫生部就药事管理专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规定:药品一经发出,除了质量问题外不得退换[1].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人为因素等原因导致患者退药现象经常发生,而拒绝退药难免会造成患者不满情绪,激化医患矛盾,导致医患纠纷. 医院为做好对患者的优质服务工作,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及其对医院的负面影响,又不得不退药[2-3]. 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减少退药,本研究对2014年1-12月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退药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裴贵珍;刘晓霞;蒋艳琼;漆新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早期综合干预结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妊娠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母婴结局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24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 2组患者均给予体征检测、体质量、饮食和运动等早期综合干预,试验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甲状腺素片治疗. 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母婴结局及预后. 结果 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妊娠终止、剖宫产及其他等不良妊娠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预后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阴道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结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妊娠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和预后.
作者:孙亚玲;辛春;郭明;袁志英;刘志红;陈翠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高频单药组方、灌肠及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对患者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单药组方、灌肠治疗. 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C-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后4周,2组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2组各维度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周,2组各维度SF-36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高频单药组方、灌肠及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不仅可有效的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脂情况,同时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继华;赵胜元;孙富芝;李斌;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腓总神经损伤在下肢单发性神经病中非常常见,由于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位置表浅,导致腓总神经容易在此处损伤.损伤大多累及腓深分支,有时累及整支神经,单纯累及腓浅神经的较少见. 腓总神经损伤的致病因素多样,如外伤、骨折、长时间处于蹲位、习惯性交叉腿、腿部挤压伤、减肥速度过快等.本文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3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肌电图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肌电图检查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定位诊断价值.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妇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220例足月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以产前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以产前在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的研究组各110例. 对比2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分娩结局. 结果 研究组自然分娩者70例(63.64%),剖宫产40例(36.36%).对照组自然分娩者51例(46.36%),剖宫产者59例(53.64%). 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新生儿低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接受产前针对性心理干预后,产妇自然分娩率可达到显著的提高,且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刘淑姿;季红秀;路娜;吴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西部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410例抗结核初次治疗病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抗结核治疗中可能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 结果410例西部地区初治患者中治愈308例,治愈率75.1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和健康教育程度、严重不良反应、间断治疗、重度肺结核为初治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论 针对西部地区特点,制定合理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预防严重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有效的督导,能有效提高西部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治愈率.
作者:何涛;汪峰;唐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 比较并评价这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及总有效率. 结果 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吸吮能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苗耐英;温慧敏;刘新建;梁红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bFGF)凝胶外用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将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清创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49例与对照组(清创后无菌凡士林纱布外敷)51例. 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愈合所需时间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愈合时间、浅Ⅱ度愈合时间和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伤后1、2、3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第1、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rb-bFGF创面局部外用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作者:徐风瑞;何明武;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