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段保良

关键词:硝苯地平缓释片, 依那普利, 冠心病, 高血压, 老年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医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入院时2组患者均接受抗凝、降脂、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尼群地平、氢氯噻嗪片及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片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比较2组患者血压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可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1%(P<0.05)。2组患者均未给予药物治疗,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降压平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对2组餐后2h血糖值(2hPBG)、空腹血糖值( FPG)、发生餐后低血糖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组在餐后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2hPBG和FPG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餐后低血糖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餐后低血糖发生率,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本科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效果显著。

    作者:高延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7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75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早期症状,缩短治疗周期,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墨尔本试验药物Venetoclax能够杀死提高癌细胞存活率的BCL-2蛋白质

    墨尔本的一项药物试验在Royal Melbourne Hospital和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进行,试验中使用的药物名叫Venetoclax,结果显示该药物能够杀死提高癌细胞存活率的BCL-2蛋白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处方分析

    本院为以中医中药为主要治疗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药饮片处方量约占中药处方量的30%。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由于调配错误引起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不但给医院带来了不利影响,更加威胁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笔者对本院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调配差错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提高中药饮片调配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康复护理配合局部注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结合肩周局部药物注射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该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28例为治疗组,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该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及肩周局部痛点药物注射。于治疗前、治疗3d、1周、4周时分别采取数字模拟疼痛评分( NR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FMA)、Barthel指数( ADL BI)、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 HAMD)对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ADL 能力、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NRS、FMA、MBI、HAMD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RS、FMA、MBI、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肩痛程度NRS积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3天及1周、4周时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云;黄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FDA已批准安进Kyprolis联合地塞米松用于R/R MM患者的治疗

    美国生物技术巨头安进( Amgen)抗癌药Kyprolis( carfilzomib)近日在美国监管方面传来喜讯,FDA已批准Kyprolis联合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的组合疗法( Rd)以及联合Revlimid( lenalidomide,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的组合疗法( KRd)用于既往已接受1-3线治疗的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R/R MM)患者。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问题

    阿莫西林作为临床上抗感染的优先选择药物,其可以在因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等造成的组织和器官感染疾病的治疗中推广运用,包括泌尿系统、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等情况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随着阿莫西林在临床上推广的使用,有关使用阿莫西林造成了不良反应的案例开始增多,而对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完成相应研究并且实施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完成预防治疗,是有利于该种药物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的。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因阿莫西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德胜;钟秋明;钟星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医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入院时2组患者均接受抗凝、降脂、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尼群地平、氢氯噻嗪片及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片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比较2组患者血压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可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1%(P<0.05)。2组患者均未给予药物治疗,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降压平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保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肝血管内皮瘤7例

    肝血管内皮瘤也称为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是婴儿期常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肝脏良性肿瘤,有关该病产前超声诊断鲜有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7例肝血管内皮瘤的产前超声表现及其随访变化,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淑芬;沈小玲;陆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FDA已受理默沙东单抗产品bezlotoxu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近日宣布,FDA已受理单抗产品bezlotoxumab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BLA),这是一种实验性抗毒素( an-titoxin),用于预防艰难梭菌( C.difficile)感染的复发。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医院接收小儿急性喉—支气管炎患者7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试验组接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及不良症状消失所花费的时间对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温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声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雾化吸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支气管炎临床疗效高,患者的治疗疗程明显缩短,病情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白晨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接收肾小球肾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试验组接受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治疗效果及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出统计。结果2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且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但对照组患者肌酐、尿素、尿蛋白等指标恢复情况不及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患者患者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的降低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茂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76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和异物感的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作者:张凯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致双下肢水肿1例

    患者,男,75岁,主因“双下肢浮肿2个月”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年,血压14~160/90~100mmHg波动,偶有头晕,平时口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50mg/12.5mg,每天1次,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普伐他汀钠片20mg,每天1次。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今年3月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每天1次,血压控制平稳,2周后出现双下肢浮肿症状,无发热、腰痛等不适。查体:血压130/90mmHg,脉搏60次/min,眼睑浮肿,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及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浮肿明显。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双下肢静脉未见异常,腹部超声:脂肪肝,余未见异常,实验室:肝功能、肾功能、甲功、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考虑水肿系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引起可能性较大,停服上述降压药物,给予厄贝沙坦片150mg,每天1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0.15g/12.5mg,每天1次,1d后浮肿明显缓解,3d后浮肿基本消退,1周后无浮肿,随访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程保青;孔凡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骨科术后肺栓塞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9月在医院治疗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16例与存活组72例。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特征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死亡组患者16例(18.18%),明显低于存活组的72例(81.82%);2组患者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2组患者在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心悸、咳血以及发热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昏厥和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肺栓塞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对缓解患者病情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聚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析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接收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作对比。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IL-1以及TNF-α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醒脑静注射液,并将其用于急性脑出血中,可阻滞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过程,利于相关血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快速改善。

    作者:默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情志调摄

    中医七情学说渊源于《黄帝内经》,七情的概念在《黄帝内经》中未明确提出,但七情学说所论述的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成熟。《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八种情绪,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畏。指出情绪是由五脏精血所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1]。广泛的论述了七情的生理,病理和七情病症的治疗。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概括,认为“畏”与“恐”同类,在宋朝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中首次提出“七情”的概念。形成七情学说,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张常青;张聘年;徐元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42.0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0%( 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