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

胡小华;欧阳娜;杨磊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胃肠外营养, 吸吮行为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余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以及治疗后血清指标,统计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以及全量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清蛋白以及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出生体质量且达到全量肠内营养,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丙戊酸钠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白细胞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白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收治的癫痫患者65例,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分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组34例,单纯部分发作(SPS)组12例,单纯失神发作(SAS)组10例,SPS +GTCS 组9例。4组患者均予以 VPA 治疗。观察4组患者血常规检查情况、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低57例(87.7%);红细胞降低5例(7.7%),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后基本恢复至正常2例,因症状严重改用其他抗癫痫药治疗1例;血小板计数降低12例(18.5%),其中出现皮肤瘙痒2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VPA 导致血液毒性反应呈多样化,时间为7d ~3年。4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4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痊愈24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3.1%。结论 VPA 治疗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白细胞计数与癫痫发作类型间无明显关联。

    作者:王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正常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监测及参考范围探讨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方法选择2013—2014年至遂川县人民医院进行常规孕检的健康妊娠妇女100例,按照妊娠时间分为妊娠早期组42例、妊娠中期组34例、妊娠晚期组24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100例。观察各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情况和特异性参考范围。结果血清 FT3、FT4、TSH 以 P2.5th 作为下限、以作为 P97.5th上限分别获得各自的特异性参考范围。FT3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3.34~5.73pmol/ L、3.12~5.49pmol/ L、2.93~5.42pmol/ L。FT4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12.61~19.03pmol/ L、8.52~17.44 pmol/ L、8.48~17.20pmol/ L。TSH 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0.30~4.10mIU/ L、0.57~4.77mIU/ L、0.78~4.63mIU/ L。妊娠早期组 F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晚期组 FT3以及早、中、晚期组 FT4、TSH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中、晚期组 FT3、FT4、TSH 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妊娠晚期组 FT4与妊娠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结论妊娠妇女体内甲状腺水平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具有较大改变,制定当地的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有利于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作者:谢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在高血压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在高血压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2、24、36个月的血压〔收缩(SBP)、舒张压(DBP)〕、脑卒中复发情况、心肌梗死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BP、DBP 时间与方法间无交互作用(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12、24、36个月两组患者 SBP、D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在高血压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相当,氨氯地平可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作者:张小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郏县中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痊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痊愈时间。

    作者:张利朋;张红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RI 和 CT 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 MRI 和 CT 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2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进行 CT 扫描,对其中9例同时实施 MRI 检查,对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密度、形状及信号强度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 能够很好地反映周围结构同病灶之间的关系,类圆形或圆形肿瘤14例,不规则形8例,存在分叶征7例。其中14例肿瘤的边缘规则,包膜不完整或完整;8例边界模糊,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9例患者行 MRI 扫描,其中6例患者边缘清晰,3例边缘模糊,T1WI 均为等低信号,T2WI 则主要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存在明显强化。结论 CT 检查能够有效反映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强化特征及其同周围结构的关系,而 MRI 的信号变化则可有效地对病灶的组织学成分进行反映,同时结合 MRI 和 CT 检查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师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蒋秀文;杨学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襄阳市谷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109例,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贴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博爱县中医院收治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动态心电图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h 平均心率、慢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24h 平均心率、慢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大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及处理探讨

    目的:探讨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辰溪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在给药前前臂内注射5000μg/ ml 皮肤过敏试验液,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阴性患者则注射给药,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患者采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直接给药观察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现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率,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药物治疗期间,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同时行皮肤过敏试验有助于显著降低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发生风险,及时积极抢救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患者,尽量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伟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专项点评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对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方法从洛阳东方医院2015年1—6月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1560份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312份,从适应证、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3方面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用药病历69份,占22.1%。其中适应证不合理32份,以外科为著;用法用量不合理31份,以内科为著;存在药物相互作用8份。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加强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程征;李佳鑫;高玉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喹硫平联合氯咪帕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氯咪帕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就诊于重庆市精神病院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给予喹硫平联合氯咪帕明治疗,对照组单用氯咪帕明治疗。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 - 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Y - BOCS评分时间和方法无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Y - BO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6、8周末研究组Y - 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 评分时间和方法无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喹硫平联合氯咪帕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杨海燕;刘学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DCA 循环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超说明书用药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超说明书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013年8月—2015年6月 PDCA 循环前后 PIVAS 审方药师审核出的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DCA 循环前后用药剂量、溶媒选择、配置浓度超说明书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 循环对 PIVAS 超说明书用药的干预效果明显,可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作者:梁孝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介休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闫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一例肥胖2型糖尿病的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对1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介绍药师如何运用循证药学协助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降糖方案。结果经治疗患者空腹血糖5.6mmol/ L,餐后血糖波动在7.3~8.5mmol/ L。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药师只有充分掌握相关医学和药学知识,并具有临床思维、循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药师的价值。

    作者:杨虹;黄毅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溪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9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结核治疗有效率、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血糖控制达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可以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有助于控制血糖。

    作者:孙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硝酸甘油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红十字会博爱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给予硝酸甘油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心功能〔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搏出量(CO)〕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VFS、LVEF、SV、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LVFS、LVEF、CO、SV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少。

    作者:魏英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参与一例鳞癌伴骨转移患者止痛药物治疗的实践与分析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对1例鳞癌伴骨转移患者的止痛药物调整治疗实践。方法针对具体案例,参与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对癌痛患者的癌痛治疗方案进行设计与调整,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合理性,给患者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王月红;苏云霞;吴英英;郭良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颈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宫颈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4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5医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术前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观察组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化疗前后肿瘤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脉管受累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手术治疗的条件,有利于进行肿瘤切除,提高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华;袁文芹;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7月徐州财贸职工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接诊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糖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

    作者:段文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将其中良性与恶性患者的血流分级与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恶性患者中不同分期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流Ⅳ级者比例高于良性患者,且恶性患者中分期较高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分期较低及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 Vmax、Vmin 及 RI 均高于良性患者,且恶性患者中分期较高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分期较低及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效果较好,且对恶性患者的严重程度也有积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兴丽;王朝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地佐辛诱导下喉罩置入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佐辛诱导下喉罩置入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按数字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进行全麻诱导,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进行全麻诱导。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结果诱导前、喉罩置入即刻及喉罩置入后1、3、5min 两组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喉罩置入前观察组患者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喉罩置入前收缩压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诱导前、喉罩置入前及喉罩置入后1、3、5min 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喉罩置入即刻观察组患者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喉罩置入即刻心率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地佐辛诱导下喉罩置入全麻可稳定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智;黄胜;陈世鸿;苏瑛;王运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