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李大立

关键词:心动过缓, 麻黄附子细辛汤, 参麦注射液,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博爱县中医院收治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动态心电图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h 平均心率、慢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24h 平均心率、慢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率,且不良反应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孟鲁司特片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匹多莫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A、IgG、IgM)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FVC、FEV1、P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IgA、IgG、IgM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 IgA、IgG、IgM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疾病复发。

    作者:韩长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善病情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脱髓鞘疾病。改善病情治疗(DMTs)是目前常用于缓解期的治疗方法,受个体化差异、疾病所处阶段、给药时机等因素影响,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本研究对 DMTs 的起始时机、治疗计划的改变和停药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 MS 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盛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尼群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作者:孙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检查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进行治疗的100例 AUB 患者,均进行 B 超检查及宫腔镜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正确率高于 B 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AUB 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为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李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襄阳市谷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109例,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贴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口服联合脐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改善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焦虑情绪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改善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焦虑情绪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万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5例四肢多处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 HAMA 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降低四肢多处骨折患者围术期焦虑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显著。

    作者:郭爱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病房住院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病房住院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患者837例,对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37例患者甲状腺结节检出543例(64.9%);各年龄段患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女性各年龄段患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患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年龄段患者单发、钙化、弥漫性病变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各年龄段患者多发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状腺结节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异常率高于无甲状腺结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TSH、舒张压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较高,多关注老年患者的健康状态,早期诊断、治疗并定期随访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心桐;乔成栋;王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某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血压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某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0例,记录患者出院时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结果2014年某院降压药物种类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 B)、利尿剂和复方制剂,其中 CCB 的使用频次多,占31.3%;其次为 ACEI,占21.5%。2014年某院降压药物使用中二联用药多,共132次(44.0%),其中 CCB + ACEI 常见,共65次(21.7%);三联用药中 CCB +ACEI +β- B 共22次(7.3%);四联用药中 CCB + ACEI +β- B +利尿剂共18次(6.0%)。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医生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禁忌证、适应证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可持续治疗的方案。

    作者:付京凤;代秀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缬沙坦治疗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某院收治的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血压〔24h 收缩压(SBP)、24h 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肾功能指标〔24h 尿微量清蛋白(UAE)、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h SBP、24h D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BP、24h DBP 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IVST、LVDd、LVPWT、LV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IVST、LVDd、LVPWT、LVMI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UAE、Scr、BU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UAE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勇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皮钙黏蛋白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上皮钙黏蛋白(E - cadherin)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Cadherin 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在细胞黏附及早期的分化过程中也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其只有在 Ca2+存在时才有作用,由此得名。本文就E - cadherin的结构、功能与肿瘤关系及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魏红;李华;赵丽花;高静;齐淑静;张静;胡秀丽;刘文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溪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9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结核治疗有效率、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血糖控制达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可以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有助于控制血糖。

    作者:孙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专项点评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对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方法从洛阳东方医院2015年1—6月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1560份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312份,从适应证、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3方面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用药病历69份,占22.1%。其中适应证不合理32份,以外科为著;用法用量不合理31份,以内科为著;存在药物相互作用8份。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加强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程征;李佳鑫;高玉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药房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发生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患者2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与儿童出现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前5名药物分别为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有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处理后治愈127例(62.3%),好转77例(37.7%),未出现死亡的患者。结论引起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主要与患者本身、药品本身与药品的使用方法有关。在临床上使用中药制剂时应加大其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提高使用中药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黄莹;王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起效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腺苷预适应对体外循环中未成熟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腺苷预适应对体外循环中未成熟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9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各30例。腺苷预处理组在麻醉诱导后经颈静脉留置管由微量泵给予腺苷,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泵入。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开始40min(T2)、体外循环停机(T3)、停机后2h(T4)、停机后6h(T5)和停机后24h (T6)6个不同时间点测定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 -1)与白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体外循环开始前及结束时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跨肺比值。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TNF -α、sICAM -1、IL -8均有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性粒细胞计数、TNF -α、sICAM -1、IL -8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性粒细胞计数、TNF -α、sI-CAM -1、IL -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sICAM -1、IL -8在T2、T3、T4、T5、T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 -α在 T2、T4、T5、T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停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腺苷能通过降低血中 sICAM -1、TNF -α、IL -8水平,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内扣押程度,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对未成熟肺的损伤。

    作者:丁敏;杨晓刚;李晓璀;孙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介休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肌梗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闫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RI 和 CT 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 MRI 和 CT 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2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进行 CT 扫描,对其中9例同时实施 MRI 检查,对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密度、形状及信号强度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 能够很好地反映周围结构同病灶之间的关系,类圆形或圆形肿瘤14例,不规则形8例,存在分叶征7例。其中14例肿瘤的边缘规则,包膜不完整或完整;8例边界模糊,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9例患者行 MRI 扫描,其中6例患者边缘清晰,3例边缘模糊,T1WI 均为等低信号,T2WI 则主要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存在明显强化。结论 CT 检查能够有效反映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强化特征及其同周围结构的关系,而 MRI 的信号变化则可有效地对病灶的组织学成分进行反映,同时结合 MRI 和 CT 检查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师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蒋秀文;杨学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门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9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的门诊处方4525张,其中抗生素处方691张(15.27%),对抗生素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用抗生素处方544张(78.73%),二联用抗生素处方147张(21.27%),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处方24张(3.47%);口服给药517张(74.82%);静脉给药20张(2.89%);其他154张(22.29%);单品种使用频率位居前6位的抗生素有地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丙烯、特比萘芬、头孢泊肟、阿莫西林。结论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强化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丁波;朱玉萍;信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选取2013—2014年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180例,其中2013年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收治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了药学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80例患者中临床不合理用药138例(76.67%),其中药品使用量不合理21例(11.67%);药品使用方法不合理24例(13.33%);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品19例(10.56%);重复用药34例(18.89%);使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不符40例(22.22%)。观察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药品使用方法不合理、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品、重复用药、使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不符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有效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有利于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

    作者:朱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