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元春;孙学军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医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375mg/m2)治疗,4次/周;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剂量为每次100mg/m2进行治疗,1次/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特异性抗体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
作者:尹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符合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试验组给予稳心颗粒及比索洛尔治疗,疗程8周。比较8周后每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心率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8月武威市凉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依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头汤方,均以15d 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关节疼痛及关节压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关节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ESR、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属安全性评价标准2级,不影响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剑威;张聘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呋喃西林滴鼻液中醋酸可的松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Ultima-teTM XB-C18(4.6mm ×250mm,5μm)为固定相;乙腈—水(36∶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结果醋酸可的松在0.02317~0.2317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1.6%, RSD为1.2%(n=9)。结论该方法测定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呋麻滴鼻液的含量。
作者:张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脑外伤后癫痫患者的防治方法与成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5年10月1日医院治疗的脑外伤后癫痫患者86例,依据防治手段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丙戊酸钠缓释片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注射液,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及用药成效。结果2组用药防治后,各指标均有所改变,且在谷氨酰转移酶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上的改变更显著,癫痫防治有效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外伤后癫痫患者以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醒脑注射液防治效果极佳,应广泛应用。
作者:殷建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是一类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型心肌病,以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笔者通过对1例扩张型心肌病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探讨药学监护在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边原;裴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干预措施,以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医护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患儿家长自愿原则将医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64例。2组均接受中西药治疗,对照组施行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儿临床医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于中西医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措施可提升病症医护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具推广意义。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胃肠道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2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胃肠功能,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元春;孙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联合应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肿瘤相关糖链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 CYFRA21-1、CA125、VEGF)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肺小细胞癌患者80例为试验组,另选同期的肺良性病变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CYFRA21-1、CA125、VEGF三项指标予以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细胞癌各指标检出率均较高,鳞癌CA125与VEGF检出率要显著低于大细胞癌,腺癌CYFRA21-1与VEGF的检出率要显著低于大细胞癌,鳞癌CA125检出率要显著低于腺癌,而腺癌CYFRA21-1的检出率要显著低于鳞癌,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YFRA21-1、CA125、VEGF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作者:刘志强;王湘毅;孙晓革;仝兴亚;张国锋;沈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在肝癌的常规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5月治疗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待护理疗程后,对2组患者行SCL-90评分,护理前后ADL评分,护理后满意度、以及遵医行为指标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安全的护理措施,对于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均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淑岭;郑欢伟;杜瑞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数字X线机应用于早期浅表型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医院接受数字X线机检查的78例早期浅表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X线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数字X线进行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率。结果观察组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确诊为早期浅表型胃癌,对照组的39例患者中有31例确诊为早期浅表型胃癌,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数字X线机检查是诊断早期浅表型胃癌的基本手段,掌握娴熟的胃双重造影技术,并配合黏膜法、加压法和充盈法,跟踪观察钡剂流动,获得优质造影片,显示清晰的病变细微变化,可以准确了解胃部癌组织情况,有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对早期浅表型胃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庆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云南白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2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对照采取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云南白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中痊愈24例(31.58%),显效27例(35.53%),有效18例(23.68%),无效7例(9.21%),总有效率为90.79%。对照组中痊愈19例(25.00%),显效21例(27.63%),有效22例(28.95%),无效14例(18.42%),总有效率为81.58%。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57±1.23)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4.53±1.42)d,观察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联用泮托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止血迅速,并可加速溃疡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子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5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6例与对照组175例。试验组采用宫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佳选择。
作者:郑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对医院内再利用物品的处理,因此,其工作性质与院内医疗护理质量以及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息息相关。近年来,院内感染的病例数不断上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成为医院工作的关键环节,也给当前医院管理提出一个重要课题。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常规配置部门,其在预防、阻断病菌感染、传播方面具有极为重大的责任[1]。供应中心应做好对无菌物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保证向临床各科室所供物品符合规定,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笔者就当前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控制、预防方面的现状、作用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切实落实供应中心的消毒工作,为打造医院安全的医疗环境作出努力。
作者:陈家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7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注射液治疗)各35例,对比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4.3%),观察组患儿体温正常恢复时间、胸腔积液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5.7%)明显对于对照组(2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杨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常见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病变、心力衰竭、高血压、卒中等,与其相应的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严重血脂紊乱、肥胖、炎症、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等。本文旨在针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苏志国;刘新东;刘国强;高胜男;刘思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对全麻手术患者抑制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的研究。方法对住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在麻醉时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而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注射瑞芬太尼,对拔管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记录拔管前及即刻拔管后的1、3、5min时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等变化,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拔管即刻与拔管后与拔管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的拔管后与即刻指标数据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的时间与拔管的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合理应用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够缓解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出现,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跃斌;孙广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医院治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普瑞巴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睡眠干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进行疗效评定,并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VA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HAMD以及HAMA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同时间点,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采用普瑞巴林的疗效较卡马西平好,起效快、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睡眠、焦虑及抑郁等症状,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锋;高允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进行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各30例,对3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70.00%和93.33%,其中中医组与西医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西药结合治疗组与中医组、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是临床上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佳方案。
作者:谷玉辉;李永章;沈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疾患,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逐渐加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后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肺性脑病,病死率较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COPD急性加重严重影响着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加剧并发症的发展及病情的发展。为了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对我院120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桑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