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香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增多,建筑事故和交通事故日益增多,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显著升高,由此给患者的自身健康和家庭带来巨大困难和危害[1]。有研究显示,脑外伤患者,尤其是重度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快而严重,且较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总体致残、致死率较高[2]。对于出现重度脑外伤患者,能否被救治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而及时的急救处理。由于对重度脑外伤患者相关并发症治疗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患者总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我们在及时正确的治疗脑部原发病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并发症的处理和分析[3]。因此,医务人员要对重度颅脑外伤的相关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并采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治疗。本研究中选取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梅毒( 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苍白亚型(也称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人类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病变,目前尚不能用人工培养梅毒螺旋体成功[1],人类梅毒螺旋体感染发生率有上升趋势[2],梅毒螺旋体呈纤细的密螺旋体螺旋状结构,可以伸缩、蛇行、旋转式等运动,感染梅毒螺旋体患者机体上皮组织遭到破坏,感染梅毒螺旋体患者更容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中国二胎计生政策实施,加重中国老龄化问题。梅毒的治疗采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确诊是否为梅毒螺旋体感染,笔者将梅毒螺旋体医学实验学检测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何基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诊的孕中期孕妇175例,其中2014年6~8月接诊的80例为夏季组,2014年12月-2015年2月接诊的95例为冬季组。所有孕妇均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观察、记录组间孕妇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夏季组孕妇维生素D水平高于冬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组维生素D缺乏率94.74%,高于夏季组的58.75%(P<0.05)。夏季组中,城市组孕妇维生素D水平低于农村组孕妇( P<0.05);冬季组中,城市组与农村组孕妇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维生素D水平存在明显季节与城乡差异,其中冬季孕妇普遍缺乏维生素D,夏季尽管缺乏率较低,但城市孕妇维生素D有明显缺乏,应引起重视。
作者:梁菊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利用障碍,患者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发生严重紊乱,从而导致高血糖、糖尿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短期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主要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和摄食营养过多是引起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高的主要原因[1]。饮食防治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所必不可少的措施[2]。
作者:陈明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于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用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无效的20例产妇,再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深部肌内注射,30min可以再次使用。结果经单次或重复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妇20例,其中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并且应用缩宫素、米索无效的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出血明显减少,降低了切除子宫的危险性,使产妇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作者:侯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 O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治疗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80例,按照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采用OC治疗)及腹腔镜组(采用LC)各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3.24)h、(1.53±0.39)h、(5.43±0.82)d,对照组分别为(29.41±5.34)h、(3.67±0.76)h、(9.23±1.4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LC治疗胆结石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文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预后影响及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12月的行非糖尿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麻醉前和入SICU后0h、6h、12h、24h、48h的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强化组血糖水平在相同时间节点一直低于常规组,血糖始终维持在4~10mmol/L水平。而常规组胰岛素水平在手术后上升,并且于入SICU6h(T3)时达高峰,随后下降;胰岛素强化组的胰岛素水平在手术后入SICU即刻比常规组高( P<0.05)。相比常规组,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促进ICU留滞时间及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缩短( P<0.05),2组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林静;章渭方;王国彬;方俊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比较B型超声、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 MRCP)在临床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B型超声组、腹部CT组和MRCP组各150例。各组采用对应的检查方式,比较3组检查方法的阳性率与对直径<8 mm的肝外胆管结石诊断阳性率。结果MRCP组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与腹部CT组,腹部CT组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 P<0.05)。 MRCP组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率高于B型超声组与腹部CT组( P<0.05);腹部CT组与B型超声组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型超声仍为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之首选,可作为初步诊断手段。 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可降低漏诊几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利于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黄阳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抑郁自评表(SAS)和焦虑自评表(SDS)以及IVF-ET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SDS分别为(20.10±5.28)分、(21.30±5.43)分低于对照组的(38.19±7.49)分、(41.10±6.19)分(P<0.05)。2组取卵数、受精率与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比例为53.33%高于对照组的26.67%( 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IVF-ET患者的SAS、SDS,且可以改善结局。
作者:黄俊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2007年在天津召开的临床肿瘤学术会议上,卫生部正式公布乳腺癌为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之首,每年正以3%的速度增长,且我国乳腺癌发病明显年轻化,大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该病的预后,因此提高乳腺癌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确诊并治疗。在国外,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筛查的主要工具,超声只是辅助诊断或用作疾病排除,在我国超声的普及率高于钼靶,且超声适用于各种乳腺疾病,所以乳腺超声在中国得以普遍应用[1]。
作者:任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试验用药品( IP),是指用于临床试验中的试验药物,对照药品或安慰剂[1]。试验用药品的管理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与复核检查的一个重点关注环节。药物临床试验中,试验用药品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数量、装运、递送、接收、分配、应用后剩余药物的回收与销毁等方面的信息。为加强试验用药品的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的项目管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于2014年引入了PDCA循环理论管理体系,规范试验用药品的管理。
作者:蔡佳莺;范明霞;谢黎崖;颜志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二十世纪以来研究发现,吸烟是心血管病、癌症和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减少发病率,可延长寿命。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自发的戒烟效果并不理想[1]。Hughes等[2]系统综述了1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未经治疗的吸烟禁欲时间,以及自发戒烟的复吸率,发现有吸烟习惯者在无干预下,多数尝试过戒烟但复吸率很高,戒烟6个月以上的仅占3%~5%。建议在戒烟开始的第1周加强干预,能够提高戒断率。
作者:杨淑岭;冯爱东;齐焕;董建霞;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变化而成,有和解与泻下之功,对半表半里、兼有实热之证颇有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大柴胡汤有护肝,保护胃肠黏膜,利胆和降低括约肌张力,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脂质代谢,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抗炎、解痉、调节糖代谢等作用。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实际上,大柴胡汤的应用范围广泛,对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邓咏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达英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多囊卵巢患者150例,平均分成二甲双胍组、达英组及综合组各50例,记录观察3组在服用药物前后相关临床症状变换与各项激素水平及2种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结果二甲双胍组多毛、痤疮、月经紊乱患者治愈率分别为62.50%、52.63%、77.50%,达英组分别为61.11%、45.00%、75.00%,而综合组治愈率分别为80.00%、85.71%、88.57%,综合组治愈率高于二甲双胍组、达英组( P<0.05)。联合用药组服药后T、FINS、LH、DHEAS、FBG、TG均较治疗前、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达英组治疗后显著降低,SHBG水平显著提高(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效果相比于单纯使用达英-35,用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内分泌激素水平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丽;翟自霞;候小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眼外伤患儿96例(104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96例患儿中男65例(67.7%),女31例(32.3%);农村患儿57例(59.4%),城市患儿39例(40.6%);尖锐物体引起的损伤58例(60.4%);跌撞碰伤25例(26.0%);肢体击打伤5例(5.2%);爆炸伤3例(3.1%);动物伤2例(2.1%);烫伤2例(2.1%);化学烧伤1例(1.0%)。结论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以锐性物所致常见,儿童眼外伤预防重于治疗,监督儿童不良习惯及加强儿童监管,有助于降低儿童眼外伤率。
作者:田辉强;田辉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2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12月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的患者1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3月-2014年8月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应用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患者16例作为研究组,观察2组产妇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有效的方法,其安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止血快,临床效果明显,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孙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CT与B型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效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0月疑似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100例,进行B型超声、CT检查,以随访结果作为定性诊断“金标准”。结果随访证实室管膜下出血发生率40.0%、脑室内出血25.0%、脑实质出血21.0%、硬膜下出血6.0%、蛛网膜下出血9.0%。 CT诊断室管膜下出血与脑室内出血敏感度、符合率低于B型超声诊断,CT诊断脑实质出血敏感度与诊断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出血敏感度、符合率高于B型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诊断出血平均体积(4.6±0.5)ml,超声(4.9±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系数0.09。结论 CT和B型超声检查诊断不同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价值不尽相同,CT诊断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出血有优势,超声在诊断室管膜下出血与脑室内出血有优势,两者均可定量出血量。
作者:龚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2组临床指标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ISI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全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6月的手术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7~12月、2015年1~6月及2015年7~12月的手术患者各120例分别为作为观察组A、观察组B及观察组C。在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的使用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管理,观察并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合理使用率及术后感染率前后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结果观察组A、观察组B及观察组C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呈下降趋势。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可以显著的减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合理使用率,同时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杨骅;马继琴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