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麻醉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郭鸿雁

关键词:麻醉, 瑞芬太尼, 芬太尼苏醒,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对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手术麻醉效果。方法将82例住院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比2组患者麻醉情况、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插管前、插管后、停药后SBP、DB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芬太尼麻醉相比,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程度相对更小,患者术后可更快苏醒,并且更快达到拔管状态,手术安全性更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普外科手术输血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观察该院普外科手术中输血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均在术中或术后行输血处理,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基本情况,对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00例患者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1例(1%),为输入病毒灭活滤白新鲜的冰冻血浆后患者四肢出现片状荨麻疹,但经相应的临床处理后,不良反应消除,未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影响。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输血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输血前需做好完善的准备,同时输血中及输血后需加强观察,对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需及时有效的处理,进而提高输血安全性。

    作者:李福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6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该院行激光治疗DME患者64例98只眼临床资料,治疗3~6个月后复查荧光素眼底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水肿完全消退57只眼占58.2%,水肿好转28只眼占28.6%,水肿无效9只眼占9.2%,水肿加重4只眼占4.1%。视力提高68只眼占69.4%,视力稳定25只眼占25.5%,视力下降5只眼占5.1%。黄斑水肿补充激光2只眼占2.0%。结论激光治疗DM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控制DME进展,有助于视力的恢复,降低DME致盲的危险性。

    作者:张祥元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川芎清脑颗粒佐治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芎清脑颗粒佐治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川芎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羊角胶囊联合西比灵治疗,对比2组患者头痛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发热、皮肤瘙痒、腹泻、恶心、头晕、呕吐、皮疹、嗜睡、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嗜睡。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较复方羊角胶囊治疗偏头痛更方便、更有效、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计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卡式配血联合凝聚胺配血用于基层医院输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将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式配血(卡式配血)、凝聚胺介质配血(凝聚胺配血)按不同情况有机结合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观察近2年的全部输血病历的安全性。结果249例输血病例中多数均顺利得到了安全及时的输血治疗和抢救成功,有3例发生不同情况。结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既可保证输血安全,又可保证危重患者抢救及时输血,建议基层医院两种配血方法并存。

    作者:张运起;张云璞;张振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急性颈髓损伤继发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 ACSCI )患者继发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病机制,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颈髓损伤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 ACSCI继发水电解质紊乱较常见,本组达83.58%(56/67),其中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79.10%(53/67),其发生与脊髓损伤程度、损伤平面、是否合并感染及呼吸衰竭等有关。经适当补液及积极补充高浓度钠盐治疗后,低钠血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部分患者血钠浓度始终不能恢复正常。结论 ACSCI常可导致严重、顽固的低钠血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盐耗综合征( CSWS )相似,适当补液、补充高浓度钠盐及多尿患者补充脑垂体后叶素治疗有效。

    作者:杨振明;宗述正;温生文;杨光;郑文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布美他尼抑制癫痫的研究进展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众多,包括遗传、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伤等,由于发作的突然性及发作形式的多样性,除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生活能力,对患者本身存在许多潜在的威胁,如摔倒、舌咬伤、猝死等。现有的抗癫痫药物虽能控制大部分患者的癫痫发作,但有部分患者仍反复发作。对不能控制的癫痫,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迫切。布美他尼常作为一种袢利尿剂在临床使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其作为神经细胞 Na+-K+-2Cl-cotransporter-1(NKCC1)抑制剂,还具有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作者:王德芳;唐兴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整体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试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可提高患儿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应推广应用。

    作者:代秀琼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中心2013年5月-2016年3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4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中有42例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7.7%;经鉴别诊断,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彩超二维声像图特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病变患者血管数、血管分布密度、血管分布面积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艾琰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时间、输血量、胃液pH值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0,P<0.05)。观察组患者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胃液pH值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正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具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比较2组产后出血率和产后2h、24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3.8%(2/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5/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1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8.1%(5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产后2h、24h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杨丽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能级循环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能级循环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应用能级循环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量表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定法( FMA)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后12周2组患者的FIM评分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研究组FIM与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能级循环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作者:杨艳;申士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BPSD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B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为8周。2组患者均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Cohan Mansfield 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定激越行为的改善程度,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自编依从性量表观察患者服药依从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治疗第4周,2组BEHAVE-AD评分和CMA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第8周,2组BEHAVE-AD评分和CM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第4、8周2组BEHAVE-AD评分和CM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嗜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2组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从治疗第4、8周研究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痴呆伴发BPSD效果显著、相对安全,患者具有更好依从性。

    作者:曲春晖;孙平;孙忠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我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该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该院所有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设计统一的表格,每天由感染管理科专人对各临床科室每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出院病例情况进行登记,将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使用登记表每月汇总、反馈,每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5年1-10月住院患者8401例,使用抗菌药物5480例(65.23%),其中预防性用药2145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44例(33.98%);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601例(74.64%),其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d 670例(41.85%),使用抗菌药物时间3~7d 859例(53.65%),使用抗菌药物时间8~15d 72例(4.50%)。其中一联用药531例(97.61%),二联用药13例(2.39%);其中一联用药1456例(90.94%),二联用药145例(9.06%),术前、术后均未出现二联以上用药。结论该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围术期预防用药的时间控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严格控制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作者:崔琳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血清及胸腔积液 CA125、腺苷脱氨酶测定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及胸腔积液CA125、腺苷脱氨酶( ADA)在测定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接收治疗的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试验组)及6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及胸腔积液CA125、ADA在不同病理类型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CA125、A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及胸腔积液CA125、ADA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伍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6-12月住院期间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40例患者病历,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相关要求,进行点评与解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是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生脉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240例患者病历中,214例(89.17%)使用1种中药注射剂,26例(10.83%)联合使用2种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选药不合理、超剂量使用和溶媒选用不适宜等方面。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用药,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曹益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作者书写关键词须知

    (1)本刊采用“浅标引”,即标引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论著类文章一般每篇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 MeSH)》和《中医药主题词表》中所列的词。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关键词组配,例如,有关食管异物的文章标引关键词,而在《MeSH》中无“食管异物”一词,则可用《MeSH》中列有的“食管”和“异物”两个关键词分别列出;②如果无法组配时,可选用直接的上位关键词,例如“五硫化物”(《MeSH》“中无),则标“硫化物类”(《MeSH》中有);③必要时,可适当地应用自由词。(2)肿瘤的标引:肿瘤(neoplasm)包括癌(cancer)、瘤(tumor)和囊肿(cyst)。《MeSH》中对肿瘤有2种表达方法,一种是按发病部位表达(如肺肿瘤、胃肿瘤等),一种按组织类型表达(如“腺癌”、“癌,鳞状细胞”等)。《MeSH》中对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未加区别,其恶性程度由肿瘤的组织类型决定的。因此,对肿瘤研究类文章的主题词标引,尽可能标引两个主题词,分别表明发生部位和组织类型,如胃腺癌需标引“胃肿瘤”和“腺癌”。(3)缩写词一般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标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4)关键词间用“;”隔开,以便倒装的词汇(如“心肌炎,急性”)与顺装词汇分开。英文关键词每个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暖宫孕子胶囊联合定坤丹治疗女性不孕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暖宫孕子胶囊联合定坤丹治疗女性不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女性不孕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暖宫孕子胶囊与定坤丹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暖宫孕子胶囊治疗,比较2组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6%(48/50)高于对照组的88%(44/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不良反应剂量减半自行消失,无需停药。结论暖宫孕子胶囊与定坤丹联合治疗女性不孕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女性患者受孕,提高妊娠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史巧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吗啡联合地佐辛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2月骨科和肝胆外科择期大中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术后采用经静脉途径患者自控镇痛,吗啡组镇痛药物为吗啡0.5mg/(kg· d),地佐辛组镇痛药物为地佐辛0.5mg/(kg· d),联合组为吗啡0.25mg/(kg· d)+地佐辛0.25mg/(kg· d)。观察术后6、12、24、48h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镇痛有效率,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术后6、12、24、48h静态VAS评分、动态VAS评分、镇痛有效率、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地佐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大中手术后镇痛效果好,小剂量地佐辛可增强吗啡镇痛作用,进而减少吗啡用量,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严文荣;张志英;周火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70.2%,治疗后2组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远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心率和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晓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比索洛尔对单纯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递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单纯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性递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羧甲司坦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情况、6min步行测试结果、相关炎性递质的表达情况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FEV1/FVC、FEV1%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FVC(%)、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6min步行测试结果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相关炎性递质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运动耐量、降低相关炎性递质的表达,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大柳;陈本敦;林坚;戴木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