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珍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时间、输血量、胃液pH值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0,P<0.05)。观察组患者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胃液pH值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正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国产智能红细胞洗涤机及配套耗材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l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方法进行不同的实验验证机器的性能。结果采用该国产智能红细胞洗涤机及配套设备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检测结果:容量(364.6±1.90)ml,血红蛋白(47.43±7.27)g,游离血红蛋白(0.52±0.10)g/L,白细胞残留量(0.13±0.06)×107,甘油残留量(1.44±0.58) g/L,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该国产智能红细胞洗涤机及配套设备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符合要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时卉丽;赵倩;杨凤霞;李建民;何路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在血液标本安全性检测中的应用误区。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该血站检验的无偿献血者标本39236例,将每份血液样本留取于NAT与ELISA样管,对其进行不同手段的检测,对比2种检测手段的阳性检出率及其联合检出率。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NAT阳性率为0.56%(220/39236),ELISA阳性率为0.51%(199/39236),ELISA、NAT 阳性率0.40%(157/39236),NAT 阳性ELISA阴性占0.16%(63/39236),其中1例HCV-RNA患者和27例HBV-DNA患者被鉴别出来;ELISA阳性、NAT阴性率为0.11%(42/39236),NAT阳性与ELISA双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78.90%,NAT阳性与抗-HIV双试剂阳性、抗-HCV、HBsAg符合率分别为100.00%(20/20),65.96%(31/47),83.00%(106/132)。结论为保证血液安全,必须加强酶免检测与血液核酸检测的互补。
作者:毛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一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使用Y-BOCS和汉密顿焦虑( HAMA)量表评定患者的强迫症和焦虑症精神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8周末使用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Y-BOCS评分及HAM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Y-BOCS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8周末2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能有效缓解强迫、焦虑症状,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邓燕;佟靓;吴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关系及叶酸联合甲钴胺的干预作用。方法血浆Hcy水平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比较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n=78)和认知功能正常患者( n=82)的血浆Hcy水平;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叶酸联合甲钴胺,检测记录Hcy水平及MMSE分值。结果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Hcy水平为(24.61±4.27)μmol/L高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的(18.93±5.66)μmol/L;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MSE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其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浆Hcy水平和MMSE分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的高低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程度具有一定影响,叶酸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琳琳;陈春友;仇晨峰;吴伟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PNS并发ARF患者1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归纳患者病情特点,总结有效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结果10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80例(80.0%),有效18例(18.0%),无效2例(2.0%),总有效率达98.0%。结论 PNS并ARF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针对病情特点予以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念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针对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专项处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08例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处方用药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临床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时,不合理用药率为86.03%(351/408),常见的用药不适宜包括超适应证用药,用药疗程不适宜,药物剂量不适宜等。结论开展专项处方点评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敏;吴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人类红细胞血型属同种异型抗原,目前已发现红细胞血型系统35个,ABO血型基因位点在第9号染色体上,一般不改变,但某些因疾病的原因如白血病或实体瘤等有可能致使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此种减弱一般是暂时性,随着疾病的缓解逐渐恢复原来的血型。 ABO血型的准确鉴定十分重要,血型错误可影响输血工作, ABO血型鉴定错误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在血型鉴定中,ABO亚型常导致血型错判,交叉配血不合[1]。本文对1例疑难血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及分析,为输血科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提供实践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红;邢巧玲;李雅洁;罗敏莉;韩省华;杨翠丽;毛丽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对Ⅲ期结肠癌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79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1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8例行常规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Ⅲ期、右半结肠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2组左半结肠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拔管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显著提高了Ⅲ期结肠癌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蔡文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暖宫孕子胶囊联合定坤丹治疗女性不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女性不孕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暖宫孕子胶囊与定坤丹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暖宫孕子胶囊治疗,比较2组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6%(48/50)高于对照组的88%(44/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不良反应剂量减半自行消失,无需停药。结论暖宫孕子胶囊与定坤丹联合治疗女性不孕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女性患者受孕,提高妊娠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史巧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120例以用药不同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又将试验组患者随机分为3个亚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试验1组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试验2组使用手法穴位按摩,试验3组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法配合穴位按摩。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3个亚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3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法配合穴位按摩能提高DPN治疗的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华水清;冉茹;张亚丽;李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比较低分子肝素疗法与前列地尔+奥曲肽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奥曲肽治疗,观察、比较2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3±1.1)d、(5.4±1.8)d,短于对照组的(3.7±1.6)d、(7.2±2.3)d(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前列地尔+奥曲肽疗法。
作者:刘岩;李龙辉;徐蕾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选择该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皮下积液预防治疗,观察患者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13例,其中环形负压引流患者3例,单管负压引流患者10例,无1例患者术后复发,未对术后的综合治疗措施造成影响。结论在围术期加强皮下积液预防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利用胶管引流或胶片放置、注射器抽液、医用生物蛋白胶腔内注射及分段加压包扎等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进行处理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宗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6-12月住院期间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40例患者病历,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相关要求,进行点评与解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是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生脉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240例患者病历中,214例(89.17%)使用1种中药注射剂,26例(10.83%)联合使用2种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选药不合理、超剂量使用和溶媒选用不适宜等方面。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用药,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曹益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手术麻醉效果。方法将82例住院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比2组患者麻醉情况、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插管前、插管后、停药后SBP、DB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芬太尼麻醉相比,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程度相对更小,患者术后可更快苏醒,并且更快达到拔管状态,手术安全性更高。
作者:郭鸿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该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该院所有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设计统一的表格,每天由感染管理科专人对各临床科室每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出院病例情况进行登记,将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使用登记表每月汇总、反馈,每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5年1-10月住院患者8401例,使用抗菌药物5480例(65.23%),其中预防性用药2145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44例(33.98%);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601例(74.64%),其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d 670例(41.85%),使用抗菌药物时间3~7d 859例(53.65%),使用抗菌药物时间8~15d 72例(4.50%)。其中一联用药531例(97.61%),二联用药13例(2.39%);其中一联用药1456例(90.94%),二联用药145例(9.06%),术前、术后均未出现二联以上用药。结论该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围术期预防用药的时间控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严格控制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作者:崔琳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辅助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有失眠、食欲不振与腹胀等轻微不适,其中观察组出现1例(2.5%),对照组出现2例(5.0%),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理想,且安全可靠,值得普及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立;于耀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胃肠穴位帖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慢性胃炎患者150例分为2组,观察组75例采用胃肠穴位帖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比较2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胃脘或脘腹胀痛、胃脘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反酸、疲乏无力、口苦口干、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穴位帖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服从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 QR )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患者,男,66岁,因持续性胸痛1.5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高血脂、吸烟史。入院时查体:血压90/60mmHg,神志清,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3导联病理性Q波、V1~6导联ST 段抬高0.1~0.2mV。急查心肌酶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7U/L(0~40U/L),肌酸激酶2551U/L (35~190U/L ),乳酸脱氢酶1351U/L(90~250U/L),α-羟丁酸脱氢酶1227U/L(76~19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70U/L(0~25U/L),肌钙蛋白 I >50ng/ml(0~0.14ng/ml)。心脏彩超示EF 50%,急性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尖部),主动脉退行性变,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低值,左心舒张功能减退。
作者:李琳;李琦;赵培勇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