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观察

高晓晖

关键词:胃复安, 麻仁软胶囊, 苯海拉明, 地塞米松, 肺癌, 呕吐
摘要:目的:观察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再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出现严重不耐受现象后予昂丹司琼;观察组A组给予胃复安、麻仁软胶囊、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B组仅予胃复安治疗。观察3组患者呕吐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对3组化疗前后体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A组控制有效率为90.3%,优于B组的74.42%(P<0.05);对照组控制有效率仅50.00%。 A组、B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化疗后体力评分均较化疗前降低,其中A、B两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25±1.23)d,短于对照组的(8.35±2.26)d(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长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观察组喘憋、咳嗽、哮鸣和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铁守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QCC现场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实施

    品质管理圈( QCC),主要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6~10名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小组,其以提升工作绩效,达到改善业绩为目标[1]。为促使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我们积极尝试应用QCC管理工具管理临床护理质量,而现场管理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所谓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2]。然而在QCC运行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护理团队中现场管理的存在如下问题,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栗江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儿均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利巴韦林颗粒、开喉剑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食欲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流涎停止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及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具有退热时间快、愈合时间短等优势,药物安全可靠,可作为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治疗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游淑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秀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B型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B型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妇科急腹症手术确诊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急查B型超声,比较B型超声检查与手术确诊结果,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 B型超声对妇科急腹症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3.62%,提示B型超声用于妇科急腹症患者入院急查准确率较高。结论 B型超声用于妇科急腹症患者入院急查准确率较高,切实可行,可为临床医师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慧冰;刘松;范满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童混合性散光所致弱视的配镜原则和疗效分析

    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1.0[1]。弱视严重危害儿童的视神经功能,如不及时对儿童的弱视进行有效治疗,贻误佳治疗时机,会逐步发展为高度近视,引起患儿眼球的一系列严重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更甚者有可能致盲。近年来,儿童弱视的发病率逐步攀升,早期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发展成低视力症或致盲,影响儿童的正常健康成长。在发现儿童弱视时,应及时配镜并进行弱视相关治疗,减少弱视对患儿眼球机能的损害,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儿童混合性散光所致弱视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儿童混合性散光所致弱视患儿50例,对配镜原则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华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奥扎格雷治疗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治疗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方法选取频发TIA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曲克芦丁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TIA停止时间;2组均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定血液流变指标、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聚集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优于对照组的37.8%(P<0.05),3d内TIA发作控制率为55.2%,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4.3%(P<0.05)。结论奥扎格雷治疗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可在短期内清除或减少发作,阻止病情进展,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

    作者:田丽环;郭华梅;安宇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接收的分娩产妇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照组仅应用缩宫素。比较2组疗效以及第3产程时间、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Hb、Hct的减少幅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治疗依从性组内干预前后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甲组(44例,20mg/d)、乙组(44例,60mg/d),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5%,心绞痛发作次数为(7.7±0.8)次/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9.5%;与乙组的95.5%、(3.1±0.3)次/周、1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剂量,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秋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

    目的:观察高效液相方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在盐酸二甲双胍片剂中的含量。方法选择Hypersil CN(200mm ×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3.5)(35∶75),检测波长:234nm,进样量10μl,1.0ml/min流速,柱温为室温(25℃)条件下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含量,并于同一波长下,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比较2法结果。结果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平均含量(与标识量比较)为(100.49±0.14)%,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平均含量为(101.55±0.4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有效评估盐酸二甲双胍片剂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本法结果准确、方法简单、灵敏度高。

    作者:温丽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会阴侧切伤口感染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会阴侧切后引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2016年医院行会阴侧切致伤口感染患者45例,分析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医疗人员术中操作不当引起感染的比率44.44%,而患者自身因素引发感染的比率55.56%,提示两种感染因素均应受到重视。所有会阴侧切伤口感染患者经有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感染症状均明显缓解、消失,康复出院,护理期间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对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和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和提升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秋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尿管刺激针对性护理在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尿管刺激针对性护理在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来医院接受治疗的全麻手术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导尿,进行常规护理,如尿管涂抹石蜡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护理。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及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2h、24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为2.22%,寒战发生率为2.22%,躁动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0.00%、20.00%、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管刺激针对性护理在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减少患者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卢丽滨;叶丽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护理模式,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比较2组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管理态度与安全管理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11例(11.0%),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5例(5.0%),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 Z=-3.422,P<0.01)。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苏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显著,为该类药物在血脂相关性疾病治疗中奠定了地位。其次,他汀类药物对抗血栓、改善内皮功能等较多方面均有良好效果。故随着血脂相关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增高,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中国血脂异常调查研究( DYSIS-China)结果显示[1],在中国近九成的血脂异常患者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但由于任何药物有其药物不良反应,大剂量用药患者的胆固醇达标率并不高于中、低剂量患者,临床上还有他汀类药物的“6规则”,使用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加1倍,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降低6%。可见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应予以重视,笔者整理近年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资料,就如何减少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如何合理应用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青兰;王友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实施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尿潴留发生率和首次拔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首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

    作者:黄其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系统化护理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预防接种儿童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观察、比较2组预防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防接种儿童发生不良反应2例(5.0%),优于对照组的8例(2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用于儿童预防接种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消除接种儿童心理压力,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雪梅;犹世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2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42例AML患者中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缓解40例,治疗无效2例。所有患者的生命期得到延长,随访截止时仍有2例患者健在。所有患者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其余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对于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一定效果,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缪韦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