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梅;犹世碧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接收的分娩产妇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照组仅应用缩宫素。比较2组疗效以及第3产程时间、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Hb、Hct的减少幅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此病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对膝关节功能造成较大损害,如不给予患者及时处理会导致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1]。目前对于此类疾病采用关节镜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稳定膝关节[2]。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术,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虎;叶明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患者,男,49岁,因“旋耕机致左下肢、左腋窝、胸部疼痛7h+”于2016年2月11日入院。查体:左侧胸部稍肿胀,皮下捻发感,左侧4~6肋骨压痛。腹部压痛不明显,左侧腋窝偏后侧见一约4cm伤口,无活动性出血,左大腿近端及大腿中下段见敷料包扎,大腿中下段见金属异物插入,局部加压包扎。查胸部CT显示:1.双肺挫裂伤;左侧少量液气胸;右侧胸膜腔少量积液。2.左第4、5、6肋骨骨折;左第2、3、7肋骨可疑线性骨折。3.左侧锁骨骨折。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在全身麻醉下急诊行左下肢(髋外侧、大腿下段内侧)开放损伤清创、探查、肌肉修复术,术中清创后拔出大腿下段异物,因左侧腋窝伤口进入胸腔、心包破裂、膈肌破裂、引出浑浊液体,请胸外科、普外科接台手术。手中诊断患者系胸腹联合伤:左开放性血气胸,左4、5、6肋骨骨折,心包破裂,心肌挫伤,膈肌破裂,胃穿孔。均给予相应手术处理。术后ICU复苏观察,术后第1天患者胃管引流不畅,回抽阻力较大,考虑患者突发意外,胃内可能有较多食物掺杂,导致胃管堵塞,立即汇报医师后,重新置胃管,护士通过气过水声,并能抽出少许胃液,判断胃管在胃内,置管当天观察患者胃液引流较少,通过常用的3种方法进行检查,只有在抽取胃液时发现胃液较少,其他2种均能确定胃管在胃内,便未作特殊处理。术后第2天为了解患者肺部情况,需要查看胸部CT,才发现胃管不在胃内,而是在食管内盘旋(图1、图2)。随后立即拔出胃管重新置管,仍通过气过水声,并能抽出较多胃液,判断胃管在胃内,患者数日后经治疗好转转普外科继续治疗。
作者:王杨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 APE)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34例AP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APE患者随访远期预后结果(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将入选患者分为良好组97例与不良组37例。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恶性肿瘤、心房纤颤、右心功能不全、休克/低血压、院外抗凝治疗情况、BNP、cTnl、PaO2、D-二聚体、PT等指标对APE患者远期预后有影响。而年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院外抗凝治疗差为影响APE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E院外治疗应保证维持有效抗凝,同时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对存在右心功能不全者须积极改善心功能,而对恶性肿瘤患者需综合考虑。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5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153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坏疽性阑尾2例,腹膜后阑尾1例,术后无出血、无二次手术,无术后粘连、肠瘘、粪瘘及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3~7d,术后随访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被广大临床外科医师及患者接受。随着设备与技术的普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亦会成为阑尾炎标准术式。
作者:陈育宾;王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治疗依从性组内干预前后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25±1.23)d,短于对照组的(8.35±2.26)d(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长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予25%硫酸镁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青霉素G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G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治疗中,采用左氧氟沙星疗效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再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出现严重不耐受现象后予昂丹司琼;观察组A组给予胃复安、麻仁软胶囊、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B组仅予胃复安治疗。观察3组患者呕吐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对3组化疗前后体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A组控制有效率为90.3%,优于B组的74.42%(P<0.05);对照组控制有效率仅50.00%。 A组、B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化疗后体力评分均较化疗前降低,其中A、B两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介入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患者死亡、冠状动脉痉挛、夹层或穿孔闭塞等。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与手术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菊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粉刺性乳痈相当于西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于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为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1]。笔者发现,来我科就诊此类疾病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近年来研究发现,粉刺性乳痈在临床上可分为4期:溢液期、肿块期、脓肿期、瘘管期,根据各期不同的临床特点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西医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切除范围大,术后乳房变形及定期换药对患者追求美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2]。笔者通过观察我院门诊诊治粉刺性乳痈病例25例,认为粉刺性乳痈溢液期及肿块早期为此病的发病初期,此阶段治疗及其关键,临床上应用当归芍药散治疗粉刺性乳痈初期,现就当归芍药散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相关中医机理进行探讨。
作者:杨娜;刘琛;吴黎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感染率超过50%,0~13岁儿童常见。相关统计学指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感染率在95%左右;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为90%~100%;而在胃炎、十二指肠炎患者的发生率为80%~90%[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深入研究,出现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作者:褚连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B型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妇科急腹症手术确诊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急查B型超声,比较B型超声检查与手术确诊结果,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 B型超声对妇科急腹症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3.62%,提示B型超声用于妇科急腹症患者入院急查准确率较高。结论 B型超声用于妇科急腹症患者入院急查准确率较高,切实可行,可为临床医师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慧冰;刘松;范满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医院确诊MM患者94例临床资料,评估所有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生率、第二肿瘤的类型、从治疗至发生第二肿瘤的时间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91例MM患者治疗过程中继发第二肿瘤4例,发生率4.39%,实体肿瘤及血液肿瘤均有发生。4例患者自诊断MM至第二肿瘤发生平均时间为16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预后尚不明确,需进一步随访研究,以更好地评估风险与利益,使MM患者获得佳治疗效果。
作者:夏珺;毛静珏;杨蕾;孙鸿丽;王婧;孙超;郭宏锋;周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外伤性脑萎缩是发生重度脑外伤后的一种继发性疾病,是严重的脑外伤后遗症,常发生于脑部挫裂伤后、脑内血肿外科清除术后,病理表现为局限性的脑组织萎缩,但临床上也存在病变程度累及患者大脑半球及全脑的弥漫性脑萎缩[1]。本文就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肠黏膜是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其选择性吸收氨基酸、维生素、离子等营养物质,阻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细菌或毒素等穿过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和其它组织器官。各种病理情况均能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致使有害物质入血循环引发严重脓毒症、败血症,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1]。笔者现就姜黄素( Cur)对乙醇诱导的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王改;王志华;李宁;段红年;徐欢;马江涛;刘鑫惠;刘佳琪;陈红娜;蔡力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声音是声带游离缘震动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当声带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声带的振动也会不规律,影响嗓音的质量。手术治疗是声带良性病变的主要方法,声带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声门关闭的程度、消除干扰声带正常振动波形的因素,常用方法有间接喉镜、支撑喉镜、电子喉镜及纤维喉镜下手术等方法[1]。因此,如何提高声带良性病变手术治疗的效果,已经成为耳鼻喉外科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2]。笔者为了研究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选取本院行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45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赵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3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2例(西医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快速康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王焱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产后抑郁是较为常见的产妇心理疾病,发病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产妇自身身心健康、产妇家庭和谐及新生儿健康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笔者对阜阳市各医院产妇进行抽样调查,探讨、分析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康复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雪;李俊;刘凤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