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诱导期对小儿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研究

姜锋

关键词:诱导期, 右美托咪啶, 全麻, 苏醒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麻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右旋美托咪啶治疗,观察2组患儿各个时点的MAP和HR指标、躁动评分、CHPPS评分情况。结果经观察T2、T4时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T4时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点,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及CHP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减少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建议对全麻患儿在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啶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分析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此病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对膝关节功能造成较大损害,如不给予患者及时处理会导致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1]。目前对于此类疾病采用关节镜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稳定膝关节[2]。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术,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虎;叶明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观察组喘憋、咳嗽、哮鸣和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铁守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晚期妊娠妇女血脂检测的意义

    目的:分析妊娠中晚期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正常妊娠中晚期产妇200例,根据孕周将其分为A组(24~28周)54例、B组(29~32周)46例、C组(33~36周)37例、D组(37~42周)63例,均抽取产妇空腹静脉血,测定产妇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载脂蛋白A1( ApoA1),游离脂肪酸( NEFA)脂蛋白( a)[ Lp( a)]。结果血清TG、NEFA水平随着产妇孕周的增加而上升,分娩前达到高峰(P<0.05);血清 ApoA1、HDL-C 及 ApoA1/ApoB 随着产妇孕周增加而降低(P <0.05),血清TC、LDL-C水平随着产妇孕周的增加而先升后降(P<0.05),在37周前达高峰;ApoB及Lp(a)水平在产妇妊娠中晚期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正常妊娠的产妇在孕期中晚期时血脂代谢会发生显著改变,且血脂各指标变化不一,因此,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加强血脂检测。

    作者:王武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尿常规中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假性结果的原因研究

    目的:探析尿常规中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假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选取医院行尿常规检查的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分别给予显微镜检查(甲组)与干化学检验(乙组),比较分析2组检验结果的符合率及产生假性结果的原因。结果甲组尿常规检查中,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56.3%,阴性符合率为43.8%;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62.5%,阴性符合率为37.5%。乙组尿常规检验中,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62.5%,阴性符合率为37.5%;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72.5%,阴性符合率为27.5%。甲组假性结果原因为体内疾病、尿液酸碱度等,乙组假性结果原因为药物、尿液酸碱度、温度等。结论在尿常规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检验中,普遍存在着假性结果,为了避免假性结果的出现,可在以后检验工作中联合多种检验方法,大限度的规避一些影响因素,从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为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黄翠芳;苏嘉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阜阳市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康复对策

    产后抑郁是较为常见的产妇心理疾病,发病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产妇自身身心健康、产妇家庭和谐及新生儿健康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笔者对阜阳市各医院产妇进行抽样调查,探讨、分析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康复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雪;李俊;刘凤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显著,为该类药物在血脂相关性疾病治疗中奠定了地位。其次,他汀类药物对抗血栓、改善内皮功能等较多方面均有良好效果。故随着血脂相关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增高,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中国血脂异常调查研究( DYSIS-China)结果显示[1],在中国近九成的血脂异常患者在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但由于任何药物有其药物不良反应,大剂量用药患者的胆固醇达标率并不高于中、低剂量患者,临床上还有他汀类药物的“6规则”,使用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加1倍,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降低6%。可见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应予以重视,笔者整理近年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资料,就如何减少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如何合理应用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青兰;王友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胎心监护对足月单纯性羊水过少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胎心监护对足月单纯性羊水过少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单纯性羊水过少孕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正常足月单胎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胎心监护,比较2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NST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NST异常率57.5%、剖宫产率52.5%,均高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出现围产儿死亡病例,观察组羊水Ⅱ度以上污染率25例(31.3%)、Apgar评分≤7分9例(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例(16.3%)、4例(5.0%)(P<0.05)。结论胎心监护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徐素珍;刘佰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并采取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涂淑芳;何琼霞;柯菁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及临床因素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特征: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易产生全身性疾病。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反映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也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1]。骨质疏松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合并症,也是其影像学上的早改变之一。为探究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的临床关系,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国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胃管在食管内盘旋罕见案例1例

    患者,男,49岁,因“旋耕机致左下肢、左腋窝、胸部疼痛7h+”于2016年2月11日入院。查体:左侧胸部稍肿胀,皮下捻发感,左侧4~6肋骨压痛。腹部压痛不明显,左侧腋窝偏后侧见一约4cm伤口,无活动性出血,左大腿近端及大腿中下段见敷料包扎,大腿中下段见金属异物插入,局部加压包扎。查胸部CT显示:1.双肺挫裂伤;左侧少量液气胸;右侧胸膜腔少量积液。2.左第4、5、6肋骨骨折;左第2、3、7肋骨可疑线性骨折。3.左侧锁骨骨折。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在全身麻醉下急诊行左下肢(髋外侧、大腿下段内侧)开放损伤清创、探查、肌肉修复术,术中清创后拔出大腿下段异物,因左侧腋窝伤口进入胸腔、心包破裂、膈肌破裂、引出浑浊液体,请胸外科、普外科接台手术。手中诊断患者系胸腹联合伤:左开放性血气胸,左4、5、6肋骨骨折,心包破裂,心肌挫伤,膈肌破裂,胃穿孔。均给予相应手术处理。术后ICU复苏观察,术后第1天患者胃管引流不畅,回抽阻力较大,考虑患者突发意外,胃内可能有较多食物掺杂,导致胃管堵塞,立即汇报医师后,重新置胃管,护士通过气过水声,并能抽出少许胃液,判断胃管在胃内,置管当天观察患者胃液引流较少,通过常用的3种方法进行检查,只有在抽取胃液时发现胃液较少,其他2种均能确定胃管在胃内,便未作特殊处理。术后第2天为了解患者肺部情况,需要查看胸部CT,才发现胃管不在胃内,而是在食管内盘旋(图1、图2)。随后立即拔出胃管重新置管,仍通过气过水声,并能抽出较多胃液,判断胃管在胃内,患者数日后经治疗好转转普外科继续治疗。

    作者:王杨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生脉与参麦2种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在人体吸收代谢等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随机将医院招募的20例健康受试者分为参麦注射液组和生脉注射液组各10例,记录2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血药浓度通过相应软件得到2种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药物中人参苷Rg1、人参苷Rb1、人参苷Re成分在人体药峰浓度、清除率、末端消除半衰期、达峰时间表现分布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由于2种药物临床药理作用相似,其在人体内药代动力也极为相似,但两者在临床应用上侧重点不同。

    作者:李文英;安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23%,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AGR2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 CP)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外周血前梯度蛋白2( AG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NSCLC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作为治疗组,并以2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组化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AGR2的表达,分析AGR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 GP化疗总有效率为45.0%;(2)治疗组化疗前AGR2水平(143.6±35.0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2±1.12ng/ml)(t=8.005,P=0.000);化疗后血清AGR2水平(7.35±1.54ng/ml)比化疗前明显降低(t=4.471,P=0.001);(3)化疗有效的患者血清AGR2水平(7.28±1.31ng/ml)较化疗前(14.45±3.20ng/m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78,P=0.000)。而化疗无效的患者血清AGR2水平(12.45±3.04ng/ml)较化疗前(13.95±2.78ng/ml)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P=0.394);(4)AGR2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密切相关(均P=0.000);化疗后鳞癌患者AGR 2水平比腺癌下降稍明显。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血清AGR2的表达,NSCLC患者化疗前后AGR2的变化与肺癌的进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陈圆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肺癌方辅治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肺癌方辅治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肺癌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21.82%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疾病控制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1.82%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中药肺癌方治疗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缓疾病进展,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金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QCC现场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实施

    品质管理圈( QCC),主要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6~10名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小组,其以提升工作绩效,达到改善业绩为目标[1]。为促使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我们积极尝试应用QCC管理工具管理临床护理质量,而现场管理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所谓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2]。然而在QCC运行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护理团队中现场管理的存在如下问题,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栗江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难治性白血病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小剂量地西他滨化疗治疗,观察组实施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观察组发生血液学毒性反应4例(11.76%),对照组发生血液学毒性反应5例(14.71%)(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有较好的疗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治疗依从性组内干预前后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盐酸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诱导期对小儿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麻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右旋美托咪啶治疗,观察2组患儿各个时点的MAP和HR指标、躁动评分、CHPPS评分情况。结果经观察T2、T4时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T4时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点,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及CHP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减少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建议对全麻患儿在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啶治疗。

    作者:姜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 P<0.05);试验组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才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坠积性肺炎的病因及治疗

    通常患有严重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易并发坠积性肺炎,尤以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为常见[1]。笔者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坠积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坠积性肺炎产生的原因和具体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