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癌的 MRI 影像学诊断

严和强

关键词:前列腺癌, MRI, 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影像学诊断资料,就前列腺癌不同分期的MRI影像特点与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初发型前列腺癌16例(84.2%),复发型前列腺癌3例(15.8%)。病灶位置:外周带14例(73.7%),中央腺体4例(21.1%),病灶横跨外周腺与中央腺者1例(5.2%)。伴骨转移7例(36.8%),伴淋巴结转移3例(15.8%)。结论 MRI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具有方便、无创、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势,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诊断方法,适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感染率超过50%,0~13岁儿童常见。相关统计学指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感染率在95%左右;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为90%~100%;而在胃炎、十二指肠炎患者的发生率为80%~90%[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深入研究,出现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作者:褚连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阜阳市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康复对策

    产后抑郁是较为常见的产妇心理疾病,发病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产妇自身身心健康、产妇家庭和谐及新生儿健康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笔者对阜阳市各医院产妇进行抽样调查,探讨、分析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康复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雪;李俊;刘凤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实施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尿潴留发生率和首次拔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首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

    作者:黄其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康复新液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成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治疗为期1周,治疗结束后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标准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时间(2.87±1.29)d短于对照组的(5.51±1.53)d(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康复新液与西瓜霜喷雾剂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游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在肝胆外科的应用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在肝胆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院内护理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服务。分别记录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以及睡眠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焦虑感和疼痛感,并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李晓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尿管刺激针对性护理在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尿管刺激针对性护理在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来医院接受治疗的全麻手术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导尿,进行常规护理,如尿管涂抹石蜡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护理。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及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2h、24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为2.22%,寒战发生率为2.22%,躁动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0.00%、20.00%、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管刺激针对性护理在减少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减少患者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卢丽滨;叶丽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及临床因素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特征: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易产生全身性疾病。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反映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也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1]。骨质疏松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合并症,也是其影像学上的早改变之一。为探究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的临床关系,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国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

    外伤性脑萎缩是发生重度脑外伤后的一种继发性疾病,是严重的脑外伤后遗症,常发生于脑部挫裂伤后、脑内血肿外科清除术后,病理表现为局限性的脑组织萎缩,但临床上也存在病变程度累及患者大脑半球及全脑的弥漫性脑萎缩[1]。本文就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难治性白血病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小剂量地西他滨化疗治疗,观察组实施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观察组发生血液学毒性反应4例(11.76%),对照组发生血液学毒性反应5例(14.71%)(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有较好的疗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住院部药房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住院部药房2015年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治疗糖尿病处方3000张,降糖药物有13个品种,按照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用药频度( DDDs)、药物利用指数( DUI)对选定的降糖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0张处方中,口服降糖药物有13个品种,具体分为5大类:磺酰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效剂。双胍类日销量金额比率为28.59%,α-糖苷酶抑制剂为21.28%,磺酰脲类19.90%,占居前3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阿卡波糖片、格列吡嗪片DDDs占居前3位,各药DUI均<1.0,用药均合理。结论口服降糖药物种类供应齐全,且用药合理,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使用广泛,且趋于稳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针对医疗损害赔偿问题的法律实务分析

    由医疗损害赔偿引发纠纷的一系列疑难案件,给人民法院的审理带来了阻力[1]。人民法院在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损害赔偿引起的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出现了二元化现象。进而,导致受害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医患矛盾升级[2]。针对医疗损害相关的责任归责问题、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有风险的治疗前的告知义务、医疗机构有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管病历的义务、过度诊疗问题和医疗产品缺陷的责任等问题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第七章给出了明确规定,对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3]。然而,并无专门的法律条款来指导和规范针对医疗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4]。基于此,本文通过整理分析部分地区的医疗损害赔偿的实践经验,结合医学法学理论,为建立和完善医疗损害赔偿问题的专门法律奠定基础。

    作者:李云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CS 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PCS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PCS椎弓根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脊柱椎弓根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有关临床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半年内Cobb′s角和VAS得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脊髓神经损伤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采用PCS椎弓根螺钉治疗,安全性好,患者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开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案例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案例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其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接收的护理实习生14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法,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对2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可有效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护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值得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宋晓玲;李瑶;李昌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 APE)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34例AP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APE患者随访远期预后结果(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将入选患者分为良好组97例与不良组37例。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恶性肿瘤、心房纤颤、右心功能不全、休克/低血压、院外抗凝治疗情况、BNP、cTnl、PaO2、D-二聚体、PT等指标对APE患者远期预后有影响。而年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院外抗凝治疗差为影响APE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E院外治疗应保证维持有效抗凝,同时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对存在右心功能不全者须积极改善心功能,而对恶性肿瘤患者需综合考虑。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6个月后2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7.25±2.35)mmol/L及(10.22±2.20)mmol/L,优于对照组的(9.85±3.02)mmol/L及(12.61±4.68)mmol/L(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光会;漆平;杨晓君;李惠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NPDR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视力改善、眼底改善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眼底改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观察组FFA改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较羟苯磺酸钙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敏;田德增;韩雪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使用精神药物的具体情况。方法对医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患者出院病历中的药物剂量、疾病诊断及药物名称等。结果患者精神障碍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及酒精引发精神障碍;合并用药者为114例(77.03%),单一用药者为34例(22.97%);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氟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及帕罗西汀等;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奋乃静及利培酮等。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选择合并用药的方法,使用剂量应小于常规治疗剂量,在选择药物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对患者身体产生其他损害。

    作者:彭立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华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致上肢肿胀2例

    例1,男,25岁,因肝功能异常入院,遵医嘱输入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瑞阳制药有限公司)8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1次/d。静脉输液至12d时,拔针时未见上肢发生异常,4h后患者主诉输液侧手背部肿胀,伴痒感。查:患者手背部肿胀,局部未见红色斑丘疹,当时未做特殊处理,12h后患者整侧肢体高度肿胀,给予硫酸镁湿敷,效果不明显。第2天按上述医嘱输液,拔针时未见上肢发生异常,3 h后患者主诉输液侧手背部肿胀,伴痒感。查:患者手背部肿胀,局部未见红色斑丘疹,给予硫酸镁湿敷。10h后整侧肢体高度肿胀,给予硫酸镁湿敷,效果不明显。考虑与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有关。立即停用该药,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g滴壶给药1次/d,扑尔敏片4mg,每天3次口服,3d后肿胀逐渐消退。

    作者:张振玲;周俊卿;张艳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介入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患者死亡、冠状动脉痉挛、夹层或穿孔闭塞等。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与手术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菊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