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癌的 MRI 影像学诊断

严和强

关键词:前列腺癌, MRI, 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影像学诊断资料,就前列腺癌不同分期的MRI影像特点与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初发型前列腺癌16例(84.2%),复发型前列腺癌3例(15.8%)。病灶位置:外周带14例(73.7%),中央腺体4例(21.1%),病灶横跨外周腺与中央腺者1例(5.2%)。伴骨转移7例(36.8%),伴淋巴结转移3例(15.8%)。结论 MRI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具有方便、无创、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势,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诊断方法,适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PCS 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PCS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PCS椎弓根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脊柱椎弓根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有关临床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半年内Cobb′s角和VAS得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脊髓神经损伤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采用PCS椎弓根螺钉治疗,安全性好,患者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开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再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出现严重不耐受现象后予昂丹司琼;观察组A组给予胃复安、麻仁软胶囊、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B组仅予胃复安治疗。观察3组患者呕吐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对3组化疗前后体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A组控制有效率为90.3%,优于B组的74.42%(P<0.05);对照组控制有效率仅50.00%。 A组、B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化疗后体力评分均较化疗前降低,其中A、B两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肾脏病血管异位钙化的药物治疗进展

    慢性肾脏病( CKD)血管钙化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矿化。据全国血液透析登记数据显示,2014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人数为14322例,其中65%死于心脑血管事件。 CKD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与CKD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 CKD-MBD)及血管钙化密切相关。血管钙化每增加1个单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6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9倍,因此血管钙化是CKD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强预测因子。多项研究显示,及早预防和治疗 CKD-MBD和血管钙化对改善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的预后,提高CKD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CKD血管异位钙化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和临床症状的2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2组均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方案,比较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32%,高于对照组的79.66%(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7.48%,高于对照组的77.97%(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案例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案例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其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接收的护理实习生14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法,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对2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可有效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护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值得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宋晓玲;李瑶;李昌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针对医疗损害赔偿问题的法律实务分析

    由医疗损害赔偿引发纠纷的一系列疑难案件,给人民法院的审理带来了阻力[1]。人民法院在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损害赔偿引起的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出现了二元化现象。进而,导致受害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医患矛盾升级[2]。针对医疗损害相关的责任归责问题、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有风险的治疗前的告知义务、医疗机构有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管病历的义务、过度诊疗问题和医疗产品缺陷的责任等问题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第七章给出了明确规定,对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3]。然而,并无专门的法律条款来指导和规范针对医疗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4]。基于此,本文通过整理分析部分地区的医疗损害赔偿的实践经验,结合医学法学理论,为建立和完善医疗损害赔偿问题的专门法律奠定基础。

    作者:李云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0例临床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指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1]。多数患者丧失超早期溶栓机会,还有部分患者存在出血可能等原因不能承受溶栓治疗。对于这些患者,指南建议: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扩容等治疗[2]。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抗凝剂阿加曲班治疗AI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刘星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5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153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坏疽性阑尾2例,腹膜后阑尾1例,术后无出血、无二次手术,无术后粘连、肠瘘、粪瘘及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3~7d,术后随访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被广大临床外科医师及患者接受。随着设备与技术的普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亦会成为阑尾炎标准术式。

    作者:陈育宾;王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25±1.23)d,短于对照组的(8.35±2.26)d(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长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目的: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组案例中临床不合理应用中药物的情况,并参考有关资料,对于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在临床合理用药期间,药剂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药剂师的工作热情及责任感,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治疗的安全可靠性。结论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推动临床用药合理化,并且可监督并纠正不合理的用药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

    作者:黄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胃管在食管内盘旋罕见案例1例

    患者,男,49岁,因“旋耕机致左下肢、左腋窝、胸部疼痛7h+”于2016年2月11日入院。查体:左侧胸部稍肿胀,皮下捻发感,左侧4~6肋骨压痛。腹部压痛不明显,左侧腋窝偏后侧见一约4cm伤口,无活动性出血,左大腿近端及大腿中下段见敷料包扎,大腿中下段见金属异物插入,局部加压包扎。查胸部CT显示:1.双肺挫裂伤;左侧少量液气胸;右侧胸膜腔少量积液。2.左第4、5、6肋骨骨折;左第2、3、7肋骨可疑线性骨折。3.左侧锁骨骨折。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在全身麻醉下急诊行左下肢(髋外侧、大腿下段内侧)开放损伤清创、探查、肌肉修复术,术中清创后拔出大腿下段异物,因左侧腋窝伤口进入胸腔、心包破裂、膈肌破裂、引出浑浊液体,请胸外科、普外科接台手术。手中诊断患者系胸腹联合伤:左开放性血气胸,左4、5、6肋骨骨折,心包破裂,心肌挫伤,膈肌破裂,胃穿孔。均给予相应手术处理。术后ICU复苏观察,术后第1天患者胃管引流不畅,回抽阻力较大,考虑患者突发意外,胃内可能有较多食物掺杂,导致胃管堵塞,立即汇报医师后,重新置胃管,护士通过气过水声,并能抽出少许胃液,判断胃管在胃内,置管当天观察患者胃液引流较少,通过常用的3种方法进行检查,只有在抽取胃液时发现胃液较少,其他2种均能确定胃管在胃内,便未作特殊处理。术后第2天为了解患者肺部情况,需要查看胸部CT,才发现胃管不在胃内,而是在食管内盘旋(图1、图2)。随后立即拔出胃管重新置管,仍通过气过水声,并能抽出较多胃液,判断胃管在胃内,患者数日后经治疗好转转普外科继续治疗。

    作者:王杨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使用精神药物的具体情况。方法对医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患者出院病历中的药物剂量、疾病诊断及药物名称等。结果患者精神障碍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及酒精引发精神障碍;合并用药者为114例(77.03%),单一用药者为34例(22.97%);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氟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及帕罗西汀等;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奋乃静及利培酮等。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选择合并用药的方法,使用剂量应小于常规治疗剂量,在选择药物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对患者身体产生其他损害。

    作者:彭立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感染率超过50%,0~13岁儿童常见。相关统计学指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感染率在95%左右;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为90%~100%;而在胃炎、十二指肠炎患者的发生率为80%~90%[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深入研究,出现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作者:褚连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QCC现场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实施

    品质管理圈( QCC),主要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6~10名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小组,其以提升工作绩效,达到改善业绩为目标[1]。为促使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我们积极尝试应用QCC管理工具管理临床护理质量,而现场管理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所谓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2]。然而在QCC运行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护理团队中现场管理的存在如下问题,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栗江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康复新液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成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治疗为期1周,治疗结束后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标准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时间(2.87±1.29)d短于对照组的(5.51±1.53)d(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康复新液与西瓜霜喷雾剂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游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肺癌方辅治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肺癌方辅治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肺癌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21.82%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疾病控制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1.82%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中药肺癌方治疗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缓疾病进展,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金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致上肢肿胀2例

    例1,男,25岁,因肝功能异常入院,遵医嘱输入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瑞阳制药有限公司)8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1次/d。静脉输液至12d时,拔针时未见上肢发生异常,4h后患者主诉输液侧手背部肿胀,伴痒感。查:患者手背部肿胀,局部未见红色斑丘疹,当时未做特殊处理,12h后患者整侧肢体高度肿胀,给予硫酸镁湿敷,效果不明显。第2天按上述医嘱输液,拔针时未见上肢发生异常,3 h后患者主诉输液侧手背部肿胀,伴痒感。查:患者手背部肿胀,局部未见红色斑丘疹,给予硫酸镁湿敷。10h后整侧肢体高度肿胀,给予硫酸镁湿敷,效果不明显。考虑与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有关。立即停用该药,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g滴壶给药1次/d,扑尔敏片4mg,每天3次口服,3d后肿胀逐渐消退。

    作者:张振玲;周俊卿;张艳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我院2014-201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住院部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4、2015年住院部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分别为1600张、1650张,对用药数量、金额、排序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用药频度( DDDs)、药物利用指数( 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年麻醉药品盐酸吗啡注射液为常用,分别为611张(38.19%)、640张(38.79%)、DDDs排序位列第2位,DUI<1.0,其次为盐酸吗啡片459张(28.69%),481张(29.15%),DDDs排序位列第1位,DUI>1.0。结论2014-2015年住院部药房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盐酸吗啡片用量应引起关注,注意合理应用。

    作者:李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消化性溃疡80例的治疗误区分析

    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处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憩室。临床特征: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部疼痛,胃镜可以确诊,不能接受胃镜者,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也可诊断溃疡。治疗目标: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1-2]。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自身的依从性、以及临床医师治疗缺乏规范化,以致患者病情反复,延长了病程,疗效降低,并增加了经济负担。本文对门诊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先锋;金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治疗依从性组内干预前后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