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南;王志余;张文涛;何文强;赵胜利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材通过提取、纯化等工艺制作成为药物灭菌溶液、乳状液及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的制剂[1]。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药效迅速、作用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疾病、感染、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的治疗。随着中医中药的不断普及以及中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药的使用,中药注射剂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在疾病诊疗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却在逐年增加,中药注射剂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现状堪忧[2]。
作者:郭鸿;李同荟;刘保良;刘一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药肺癌方辅治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肺癌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21.82%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疾病控制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1.82%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中药肺癌方治疗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缓疾病进展,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金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小夹板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小夹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景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甲组(44例,20mg/d)、乙组(44例,60mg/d),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5%,心绞痛发作次数为(7.7±0.8)次/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9.5%;与乙组的95.5%、(3.1±0.3)次/周、1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剂量,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秋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感染率超过50%,0~13岁儿童常见。相关统计学指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感染率在95%左右;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为90%~100%;而在胃炎、十二指肠炎患者的发生率为80%~90%[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深入研究,出现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作者:褚连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治疗依从性组内干预前后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性。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病症[1]。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0.38%~2.25%[2]。
作者:王淑丽;王永进;季秋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总结会阴侧切后引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2016年医院行会阴侧切致伤口感染患者45例,分析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医疗人员术中操作不当引起感染的比率44.44%,而患者自身因素引发感染的比率55.56%,提示两种感染因素均应受到重视。所有会阴侧切伤口感染患者经有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感染症状均明显缓解、消失,康复出院,护理期间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对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和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和提升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秋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青霉素G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G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治疗中,采用左氧氟沙星疗效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慢性咳嗽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权威文献研究表明,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1]。本研究主要对呼吸内科慢性咳嗽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故选择2013-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郑家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再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出现严重不耐受现象后予昂丹司琼;观察组A组给予胃复安、麻仁软胶囊、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B组仅予胃复安治疗。观察3组患者呕吐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对3组化疗前后体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A组控制有效率为90.3%,优于B组的74.42%(P<0.05);对照组控制有效率仅50.00%。 A组、B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化疗后体力评分均较化疗前降低,其中A、B两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1.0[1]。弱视严重危害儿童的视神经功能,如不及时对儿童的弱视进行有效治疗,贻误佳治疗时机,会逐步发展为高度近视,引起患儿眼球的一系列严重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更甚者有可能致盲。近年来,儿童弱视的发病率逐步攀升,早期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发展成低视力症或致盲,影响儿童的正常健康成长。在发现儿童弱视时,应及时配镜并进行弱视相关治疗,减少弱视对患儿眼球机能的损害,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儿童混合性散光所致弱视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儿童混合性散光所致弱视患儿50例,对配镜原则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用药错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2]。本文通过对内科10个护理单元上报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类和原因分析,探讨减少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美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粉刺性乳痈相当于西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于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为乳房慢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1]。笔者发现,来我科就诊此类疾病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近年来研究发现,粉刺性乳痈在临床上可分为4期:溢液期、肿块期、脓肿期、瘘管期,根据各期不同的临床特点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西医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切除范围大,术后乳房变形及定期换药对患者追求美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2]。笔者通过观察我院门诊诊治粉刺性乳痈病例25例,认为粉刺性乳痈溢液期及肿块早期为此病的发病初期,此阶段治疗及其关键,临床上应用当归芍药散治疗粉刺性乳痈初期,现就当归芍药散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相关中医机理进行探讨。
作者:杨娜;刘琛;吴黎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超声诊断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检查,通过检查、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人体疾病,并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型超声应用较广泛,影响较大,也属于物理性诊断,与X射线、CT检查、磁共振成像并称为四大医学影像技术,是目前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之一。笔者认为:产前检查是近年来为了顺产而不可缺少的措施和方式,也是孕妇和家属保证下一代及孕妇安全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径。已经被孕妇和医院公认的保护措施和预测方法。当然,超声诊断就成为产前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志敬;吕志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外伤性脑萎缩是发生重度脑外伤后的一种继发性疾病,是严重的脑外伤后遗症,常发生于脑部挫裂伤后、脑内血肿外科清除术后,病理表现为局限性的脑组织萎缩,但临床上也存在病变程度累及患者大脑半球及全脑的弥漫性脑萎缩[1]。本文就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提升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只接受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疾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疾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合格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用药、病情监测、复诊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认知水平,强化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李春伶;谌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06例,总结临床特征及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65.1%,单结节、多结节分别为32.1%、3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60岁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1.0是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龄、女性、胰岛素抵抗者更为突出,临床上有必要对这些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
作者:王海燕;韦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慢性肾脏病( CKD)血管钙化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矿化。据全国血液透析登记数据显示,2014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人数为14322例,其中65%死于心脑血管事件。 CKD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与CKD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 CKD-MBD)及血管钙化密切相关。血管钙化每增加1个单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6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9倍,因此血管钙化是CKD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强预测因子。多项研究显示,及早预防和治疗 CKD-MBD和血管钙化对改善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的预后,提高CKD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CKD血管异位钙化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处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憩室。临床特征: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部疼痛,胃镜可以确诊,不能接受胃镜者,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也可诊断溃疡。治疗目标: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1-2]。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自身的依从性、以及临床医师治疗缺乏规范化,以致患者病情反复,延长了病程,疗效降低,并增加了经济负担。本文对门诊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先锋;金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