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圣
品质管理圈简称为品管圈( QCC ),指在一个工作单位内,或是工作性质相关的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小组来进行品质管理活动[1]。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的服务窗口,其药学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竞争力[2]。如何调整和维护药患关系一直是药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2015年6月我院门诊药房引进了QCC管理,旨在降低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率,通过QCC管理来找出发药差错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我院门诊药房经过6个月的QCC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肠黏膜是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其选择性吸收氨基酸、维生素、离子等营养物质,阻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细菌或毒素等穿过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和其它组织器官。各种病理情况均能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致使有害物质入血循环引发严重脓毒症、败血症,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1]。笔者现就姜黄素( Cur)对乙醇诱导的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王改;王志华;李宁;段红年;徐欢;马江涛;刘鑫惠;刘佳琪;陈红娜;蔡力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4种结核病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从数据上评价不同方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检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诊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的标本,采用抗酸染色镜检法(冷染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T-SPOT.TB试验及结核抗体(胶体金法)4种方法检测,将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T-SPOT.TB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为56.5%,结核抗体法检出率次之为10.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抗酸染色镜检法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1%和0.9%,T-SPOT.TB试验与其他3种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采用了多种临床标本,其中血清标本多,但血清标本的检出率低仅为0.4%,腹腔积液、穿刺液、尿液标本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5%、22.2%及15.3%,与血清标本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1);抗酸染色镜检法尿液、分泌物、纤支镜和痰液标本的检出率分别为1.4%、1.2%、1.1%和1.1%,高于脑脊液、胸水、腹水的0.1%、0.1%和0.3%(P<0.01);与临床终诊断结果相比,抗酸染色镜检法符合率高为95.4%,其次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为77.5%,T-SPOT.TB试验和结核抗体法符合率较低,分别为37.7%和28.6%,4种方法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对常见的4种检测结核杆菌感染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应根据各法优劣选择性地利用检测项目,以利于结核病的快速准确诊断。
作者:李荣辉;罗又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此病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对膝关节功能造成较大损害,如不给予患者及时处理会导致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1]。目前对于此类疾病采用关节镜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稳定膝关节[2]。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术,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虎;叶明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护理模式,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比较2组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管理态度与安全管理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11例(11.0%),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5例(5.0%),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 Z=-3.422,P<0.01)。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苏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在人体吸收代谢等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随机将医院招募的20例健康受试者分为参麦注射液组和生脉注射液组各10例,记录2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血药浓度通过相应软件得到2种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药物中人参苷Rg1、人参苷Rb1、人参苷Re成分在人体药峰浓度、清除率、末端消除半衰期、达峰时间表现分布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由于2种药物临床药理作用相似,其在人体内药代动力也极为相似,但两者在临床应用上侧重点不同。
作者:李文英;安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并采取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6.53%(P<0.05),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涂淑芳;何琼霞;柯菁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慢性咳嗽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权威文献研究表明,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1]。本研究主要对呼吸内科慢性咳嗽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故选择2013-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郑家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 RFA)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仅予TACE治疗,观察组予TACE联合CT引导下RFA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复发率及1、2及3年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肿瘤复发2例(3.57%),低于对照组的复发9例(16.07%)(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RFA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伟华;黄腾钦;谢婉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感染率超过50%,0~13岁儿童常见。相关统计学指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感染率在95%左右;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为90%~100%;而在胃炎、十二指肠炎患者的发生率为80%~90%[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深入研究,出现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作者:褚连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3种中药制剂的抑菌作用,建立、验证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之规定进行回收率试验,测定其是否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结果妇炎净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通过培养基稀释法消除。丹药合剂、养血化瘀合剂对各试验菌种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丹芍合剂与养血化瘀合剂可按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妇炎净合剂可按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各种制剂控制菌检查可按常规法。
作者:唐喆;王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血清胃泌素释放前肽( ProGRP)对小细胞肺癌( SCLC)的诊治和预后。方法收集51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对照组血清ProGRP水平,分析ProGRP水平在肿瘤分期、治疗预后中的变化特点。结果103例 SCLC 患者治疗前血清 ProGRP 为(501.3±312.1)pg/ml,敏感性为82.5%,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及对照组(P<0.05);SCLC患者随着病理分期的增加,ProGRP水平显著增加,且敏感性也明显增加( P<0.05)。经化疗或手术等治疗后,治疗有效SCLC患者ProGRP水平明显降低,病情无变化或进展缓慢者ProGRP水平无明显下降甚至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roGRP对SCLC是一种特异性高的肿瘤标志物,可为临床治疗监测及其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郑秋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与护理的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漆平;杜光会;王轶;钟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颈椎病手术全身麻醉术后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麻醉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躁动发生率、寒战发生率、疼痛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院前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1)。结论颈椎病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术后清醒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江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 P<0.05);试验组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才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影像学诊断资料,就前列腺癌不同分期的MRI影像特点与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初发型前列腺癌16例(84.2%),复发型前列腺癌3例(15.8%)。病灶位置:外周带14例(73.7%),中央腺体4例(21.1%),病灶横跨外周腺与中央腺者1例(5.2%)。伴骨转移7例(36.8%),伴淋巴结转移3例(15.8%)。结论 MRI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具有方便、无创、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势,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诊断方法,适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和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06例,总结临床特征及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65.1%,单结节、多结节分别为32.1%、3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60岁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1.0是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龄、女性、胰岛素抵抗者更为突出,临床上有必要对这些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
作者:王海燕;韦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品质管理圈( QCC),主要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6~10名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小组,其以提升工作绩效,达到改善业绩为目标[1]。为促使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我们积极尝试应用QCC管理工具管理临床护理质量,而现场管理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所谓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2]。然而在QCC运行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护理团队中现场管理的存在如下问题,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栗江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总结会阴侧切后引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2016年医院行会阴侧切致伤口感染患者45例,分析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医疗人员术中操作不当引起感染的比率44.44%,而患者自身因素引发感染的比率55.56%,提示两种感染因素均应受到重视。所有会阴侧切伤口感染患者经有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感染症状均明显缓解、消失,康复出院,护理期间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对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和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并改善和提升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秋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该院住院部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4、2015年住院部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分别为1600张、1650张,对用药数量、金额、排序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用药频度( DDDs)、药物利用指数( 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年麻醉药品盐酸吗啡注射液为常用,分别为611张(38.19%)、640张(38.79%)、DDDs排序位列第2位,DUI<1.0,其次为盐酸吗啡片459张(28.69%),481张(29.15%),DDDs排序位列第1位,DUI>1.0。结论2014-2015年住院部药房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盐酸吗啡片用量应引起关注,注意合理应用。
作者:李想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