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海燕;韦建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甲状腺结节,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06例,总结临床特征及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65.1%,单结节、多结节分别为32.1%、3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60岁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1.0是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龄、女性、胰岛素抵抗者更为突出,临床上有必要对这些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目的:对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组案例中临床不合理应用中药物的情况,并参考有关资料,对于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在临床合理用药期间,药剂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药剂师的工作热情及责任感,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治疗的安全可靠性。结论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推动临床用药合理化,并且可监督并纠正不合理的用药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

    作者:黄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不良事件28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用药错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2]。本文通过对内科10个护理单元上报的2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类和原因分析,探讨减少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美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接收的分娩产妇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照组仅应用缩宫素。比较2组疗效以及第3产程时间、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Hb、Hct的减少幅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声音是声带游离缘震动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当声带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声带的振动也会不规律,影响嗓音的质量。手术治疗是声带良性病变的主要方法,声带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声门关闭的程度、消除干扰声带正常振动波形的因素,常用方法有间接喉镜、支撑喉镜、电子喉镜及纤维喉镜下手术等方法[1]。因此,如何提高声带良性病变手术治疗的效果,已经成为耳鼻喉外科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2]。笔者为了研究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选取本院行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45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赵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探讨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难治性白血病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小剂量地西他滨化疗治疗,观察组实施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观察组发生血液学毒性反应4例(11.76%),对照组发生血液学毒性反应5例(14.71%)(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实施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有较好的疗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产前超声诊断的必要性和要求

    超声诊断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检查,通过检查、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人体疾病,并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型超声应用较广泛,影响较大,也属于物理性诊断,与X射线、CT检查、磁共振成像并称为四大医学影像技术,是目前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之一。笔者认为:产前检查是近年来为了顺产而不可缺少的措施和方式,也是孕妇和家属保证下一代及孕妇安全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径。已经被孕妇和医院公认的保护措施和预测方法。当然,超声诊断就成为产前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志敬;吕志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对结直肠溃疡病因分析

    临床上,结直肠溃疡可因多种疾病而发病,但不同病因所导致的结直肠溃疡在临床上却表现着诸多的相似之处[1],这种疾病无特异性,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很难得出正确的判断。临床上对于结直肠溃疡的诊断方法比较多,而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也各不相同[2]。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结直肠镜结合病理检查对于结直肠溃疡的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主要基于此进行分析,取得满意成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莎;王瑷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感染率超过50%,0~13岁儿童常见。相关统计学指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感染率在95%左右;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为90%~100%;而在胃炎、十二指肠炎患者的发生率为80%~90%[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深入研究,出现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作者:褚连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护理模式,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比较2组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管理态度与安全管理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11例(11.0%),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5例(5.0%),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 Z=-3.422,P<0.01)。结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苏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慢性肾脏病血管异位钙化的药物治疗进展

    慢性肾脏病( CKD)血管钙化是发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矿化。据全国血液透析登记数据显示,2014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人数为14322例,其中65%死于心脑血管事件。 CKD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与CKD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 CKD-MBD)及血管钙化密切相关。血管钙化每增加1个单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6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9倍,因此血管钙化是CKD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强预测因子。多项研究显示,及早预防和治疗 CKD-MBD和血管钙化对改善终末期肾脏病( ESRD)患者的预后,提高CKD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CKD血管异位钙化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胎心监护对足月单纯性羊水过少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胎心监护对足月单纯性羊水过少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单纯性羊水过少孕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正常足月单胎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胎心监护,比较2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NST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NST异常率57.5%、剖宫产率52.5%,均高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出现围产儿死亡病例,观察组羊水Ⅱ度以上污染率25例(31.3%)、Apgar评分≤7分9例(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例(16.3%)、4例(5.0%)(P<0.05)。结论胎心监护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徐素珍;刘佰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在高龄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在高龄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ERCP医治的高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并发症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缓解、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ERCP医治期间施行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腹痛缓解、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聪;谢锦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痴呆的护理体会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性。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病症[1]。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0.38%~2.25%[2]。

    作者:王淑丽;王永进;季秋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童混合性散光所致弱视的配镜原则和疗效分析

    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1.0[1]。弱视严重危害儿童的视神经功能,如不及时对儿童的弱视进行有效治疗,贻误佳治疗时机,会逐步发展为高度近视,引起患儿眼球的一系列严重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更甚者有可能致盲。近年来,儿童弱视的发病率逐步攀升,早期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发展成低视力症或致盲,影响儿童的正常健康成长。在发现儿童弱视时,应及时配镜并进行弱视相关治疗,减少弱视对患儿眼球机能的损害,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儿童混合性散光所致弱视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儿童混合性散光所致弱视患儿50例,对配镜原则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咳嗽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权威文献研究表明,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不同病因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1]。本研究主要对呼吸内科慢性咳嗽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故选择2013-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郑家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 APE)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34例AP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APE患者随访远期预后结果(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将入选患者分为良好组97例与不良组37例。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恶性肿瘤、心房纤颤、右心功能不全、休克/低血压、院外抗凝治疗情况、BNP、cTnl、PaO2、D-二聚体、PT等指标对APE患者远期预后有影响。而年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院外抗凝治疗差为影响APE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E院外治疗应保证维持有效抗凝,同时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对存在右心功能不全者须积极改善心功能,而对恶性肿瘤患者需综合考虑。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2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42例AML患者中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缓解40例,治疗无效2例。所有患者的生命期得到延长,随访截止时仍有2例患者健在。所有患者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其余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对于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一定效果,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缪韦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

    目的:观察高效液相方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在盐酸二甲双胍片剂中的含量。方法选择Hypersil CN(200mm ×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3.5)(35∶75),检测波长:234nm,进样量10μl,1.0ml/min流速,柱温为室温(25℃)条件下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含量,并于同一波长下,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比较2法结果。结果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平均含量(与标识量比较)为(100.49±0.14)%,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平均含量为(101.55±0.4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有效评估盐酸二甲双胍片剂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本法结果准确、方法简单、灵敏度高。

    作者:温丽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护理QCC现场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实施

    品质管理圈( QCC),主要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6~10名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小组,其以提升工作绩效,达到改善业绩为目标[1]。为促使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我们积极尝试应用QCC管理工具管理临床护理质量,而现场管理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所谓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2]。然而在QCC运行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护理团队中现场管理的存在如下问题,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栗江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昔洛韦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在线检索2006-2016年国内医学期间公开发表的阿昔洛韦与常用药物的配伍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阿昔洛韦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结果阿昔洛韦和酚磺乙胺、多巴胺、10%果糖二磷酸钠及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因理化性质改变而不可进行配伍。结论阿昔洛韦与多数常用药物均能根据一定的剂量进行配伍,且在一定时间、温度范围内相对稳定,但仍与部分药物不宜配伍,应根据情况合理用药。

    作者:沈俊良;赖瑜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