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多汗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汗疾病[1],可能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或焦虑性疾病等引起,但主要原因是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汗液分泌超过机体正常需要,好发部位常见于上肢、头颈部、腋窝等,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目前,多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2]。现将采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足多汗症报道如下。
作者:张雅暮;张永国;何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介入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8%,低于对照组的34.39%(P<0.05)。结论采用神经介入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管疾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简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该院目前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医院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近期20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张中成药处方中186张为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总数的9.30%;按照不同的错误用药方式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重复用药情况、给药剂量不合理、无临床适应证用药,分别占不合理用药的43.55%、20.43%、15.59%。结论该院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仍然有较多问题,其中重复用药、剂量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三大问题为显著,需要进行针对性整改,药师需加强培训和学习,遵守中医辨证治疗的思路,科学、系统的给予患者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德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中细菌分布状况与耐药特性。方法采集临床分离菌株450株,按照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对以上所有菌株进行抗药敏试验。结果(1)163菌株(36.2%)来自于血液,177菌株(39.3%)来自痰液,67菌株(14.9%)来自尿液,43菌株(9.6%)来自于粪便与伤口分泌物中;(2)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产ESBLs)占15.6%(70/450),铜绿假单胞菌占11.6%(52/450),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产ESBLs)占8.7%(39/450),大肠埃希菌(不产ESBLs)占6.7%(30/4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3.8%(17/450);(3)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中耐药率低的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低的是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耐药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产ESBLs)耐药率低的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9%(7/39)。大肠埃希菌(不产ESBLS)中耐药率低的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等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为0.0%(0/30)。(4)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为70.0%(315/450),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58.4%(263/450)。结论细菌耐药率有增长趋势,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高,大多数革兰阴性菌仍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但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产ESBLs)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临床应加强对病区的实时监测。
作者:张勇;尧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DEACM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诊断为DEACMP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葛根素。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6.7%( P<0.05)。研究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DEACMP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肖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血清白蛋白水平( ALB)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2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28例)。在确诊为严重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天检测2组血清ALB。于确诊为严重脓毒症时比较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评分);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LB与PCT、Hs-CRP、WBC和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死亡组血清ALB在确诊为严重脓毒症时及确诊后的第1、3、5、7天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存活组血清ALB上升,且死亡组均低于存活组(P<0.01);确诊为严重脓毒症时死亡组血清PCT、Hs-CRP、WBC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1);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确诊为严重脓毒症时血清ALB与PCT、Hs-CRP、WBC和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ALB值可作为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判断指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曹燕;曾嵘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药剂科协同医院的行政干预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剂科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在协同行政干预前后抗菌药物指标完成的变化。结果协同行政干预后与未干预前变化: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73.2%降至53.4%,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降至为12.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7.8DDD降至36.8DDD,标本送检率由24.0%上升到51.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61.1%降至29.0%,预防用药时间不超时限比例由36.0%上升至86.0%,术前预防用药时机正确率由47.0%上升到71.0%。结论药剂科协同医院行政干预后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陈晓霞;史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应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不良反应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
作者:开卫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骨外伤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全麻;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观察、比较2组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间段心率、平均动脉压、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和应答时间等)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本组诱导前,但2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10.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全身输注麻醉用于骨外伤危重患者急诊救治的麻醉相关指标优于吸入全麻,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凤琴;方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建立三种医院自制口服溶液中羟苯乙酯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Diamonsil C18(5μm,4.6mm ×150mm);甲醇-1%冰醋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在10.0~4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 A)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122.33C+19.413(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为0.39%(n=9)。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性高,准确率大,重复性好,适合用于医院制剂口服溶液中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施霞;范义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运动干预对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筛选出评分低于正常(<26分)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方法,运动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快步走强化运动干预。2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观察运动干预对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运动干预组干预2、3个月后MoCA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步走的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
作者:许艺惠;黄守清;尹莲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骨关节脱位复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芬太尼组予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瑞芬太尼组予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比较2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相关时间及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瑞芬太尼组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1)2;组手术前与用药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中10min与术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升高,但瑞芬太尼组提升幅度较芬太尼组低(P<0.05);瑞芬太尼组治疗相关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骨关节脱位复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燕;朱凤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了解乳腺癌患者系统化疗后血糖和胰岛功能变化,探讨紫杉类化疗方案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240例接受6个周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检测化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FCP)数值,比较评价化疗前后血糖和胰岛功能变化。结果39例化疗前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hPG和GhbA1c显著增加,FINS和FCP水平相对于化疗前略有降低,注射胰岛素总量增加(P均<0.05)。201例化疗前非糖尿病患者FBG较化疗前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患者仍处于正常范围内,8.47%继发糖尿病,且大多发生在第4次化疗后;2hPG、GhbA1c、FINS和FCP水平相对于化疗前增加( P均<0.05)。结论接受治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可能会出现FBG异常,甚至发生糖尿病,并导致原有的糖尿病恶化。
作者:饶思维;黄艳;时云;黄成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独立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独立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联合组在独立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观察2组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独立组的80.00%(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独立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新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百草枯具有触杀性及非选择性。近年来百草枯急性中毒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极高,中毒人群以农业工作者为主,中毒表现为恶心、头晕等,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采用血液净化疗法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极大降低病死率。笔者总结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配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海霞;李月霞;张雪梅;刘立云;夏娟娟;李娜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 PAE)临床分布的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PAE 368株进行统计分析,并测定常用药物的抗药性。结果其中222株PAE来自ICU,占60.3%。368株PAE主要分离自痰液,占76.4%(281/368)。 PAE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分离的PAE主要来源于呼吸道,而且耐药性较严重,应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PAE的医院感染。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孕妇孕期受雌激素和孕酮等激素的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均会发生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其中牙周组织疾病便是孕期高发的口腔疾病,据报道孕妇孕期牙周组织疾病患病率高达89.43%[1]。该病不单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甚至可引发不良妊娠结局。为降低临床不良妊娠发生率,促进优生优育。笔者总结孕期牙周组织疾病不良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竹;杨玲;李新丽;陈兰平;刘广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快速行走运动疗法用于血脂异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血脂异常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组实施运动疗法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24周后血脂水平、体质量指数测量及平均体脂率等指标。结果24周后2组血脂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接受快速行走运动疗法的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体质量指数与平均体脂率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为明显( P<0.05)。结论快速行走运动疗法用于血脂异常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体质量指数及平均体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池煜霞;许艺惠;黄慧雯;尹莲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参术双补汤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通脉养心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术双补汤,并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加减。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数值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术双补汤联合通脉养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曲晶;王春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的16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168例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患者中,复发71例,复发率为42.26%。结石复发者结石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体质量指数( BMI)≥25、结石数量多(≥2个或泥沙样)、油腻饮食习惯所占比例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MI≥25、糖尿病、高脂血症、结石数量多(≥2个或泥沙样)是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结石数量较多或呈泥沙样结石的患者应结合患者情况选择胆囊切除术,保胆术后应予以控制体重、血糖、降脂等,以减少复发。
作者:邵丽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