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敏;李小冰;郭兆旺
目的: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结论临床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时,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鲁云;徐彦娜;戴晶玉;杨蓓蓓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4例。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支气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GBS多呈单向病程,目前对其不同病程中电生理诊断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不多。为此,将15例GBS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F波和针极肌电图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将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24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可提高疗效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兆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行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患者60例,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中医辨识、辩证治疗及调养,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每个阶段中医临床疗效,同时测量前后其体质量变化。结果中医体质辨识后,影响肿瘤患者康复调养的重要因素是正气亏虚;给予中医辨识治疗与调养6个月后中医症候疗效良好,其症状总改善率为86.7%;治疗前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调养治疗一定时间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体质量无差异,说明中医体质辨识调养对该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岗;林麟;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3D-CTA检查,并分别评估出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与瘤体长轴直径。结果93例患者,3D-DSA检出86例98个动脉瘤,7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3D-CTA检出81例85个动脉瘤,12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对长轴直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与3D-DSA的一致性分别为100%、83.33%、53.33%。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3.02%,特异性为94.25%,准确性为93.62%,Kappa值为0.841。结论3D-CTA对长轴直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长轴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3D-DSA检查。
作者:张金灿;胡丹;贺礼进;桂成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骨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关节周围炎患者82例,按照入院单双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单纯使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骨关节周围炎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王丽华;曾文泓;江共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蛋白与HBV-DNA拷贝数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30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检测HBV前S1蛋白表达情况和HBV-DNA拷贝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e抗原(HBeAg)阳性、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患者前S1蛋白阳性率为92.38%。 HBsAg阳性、HBcAb阳性患者前S1蛋白阳性率为16.15%。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增加,前S1蛋白的阳性率亦不断上升,在HBV-DNA拷贝数>108 copies/ml时,前S1蛋白的阳性率达到100%。结论前S1蛋白能较好地反映体内的HBV情况,在乙肝五项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前S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为低水平HBV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蒋楠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临床特征。方法将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将脑梗死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临床特征,评估预后。结果高龄、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均是导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观察组记忆力、回忆力、计算与注意力、语言能力和MMSE均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入院时和出院时BI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梗死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易造成记忆力、注意力等减退,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致生活能力下降,影响预后。
作者:程继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护理措施。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测量2组患者入院后各时间段的血压水平,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压变化。结果患者入院后首次测量73例(91.25%)患者血压增高。有高血压用药史的患者收缩压为(158±31) mmHg,高于其他患者的(136±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以及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血压明显升高,高血压用药史是影响血压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宋云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胸外科手术行腋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沈东涛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采取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咳嗽、发热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4.48%(P<0.05)。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与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效果肯定,安全性高,适于推广。
作者:贾忠凯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诊断。观察2组恶性肿瘤诊断率和误诊率。结果观察组恶性肿瘤诊断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误诊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高,有利于早期治疗。
作者:管唯唯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为了进一步做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手术配合,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东兰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妈富隆在青春期功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血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妈富隆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1);观察组止血控制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妈富隆在治疗青春期功血时止血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先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甲琉咪唑治疗,对照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2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敏感促甲状腺激素( sTSH)水平,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s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低于对照组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可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较丙硫氧嘧啶安全。
作者:仝凤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引起广泛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发展的重点,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承担着社区六位一体健康护理服务重要任务,要求社区护士具备核心能力。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也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现将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孔静;陈海英;张艳青;李冬莉;王健;王荣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2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综合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当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综合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作者:韩冰;张小礞;赵圣宝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血脂水平、血肌酐( SCr)、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结果治疗后2组FPG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间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肾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平;刘新亮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32例患者行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32例,对其进行电切术。并对术前、术后5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价( QOL)、大尿流量( Qmax)、残余尿量( PRV)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进行记录。结果术前、术后5个月比较,所有患者Qmax增大,QOL、IPSS及PRV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癌患者进行电切术,可有效控制前列腺症状,且不会导致肿瘤细胞种植,临床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丁向前 刊期: 2016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