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君子汤联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毛露

关键词:四君子汤, 葡萄糖酸亚铁, 缺铁性贫血
摘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联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观察组联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葡萄糖酸亚铁治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四君子汤联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联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亚铁治疗,观察组联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葡萄糖酸亚铁治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某县级城乡高血压病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某县级城乡高血压病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某县>18岁的1020人进行高血压病患病情况调查,通过统一制定调查表调查相关因素。结果60~69岁组和>70岁组高血压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段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有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率为55.8%,控制率为29.9%。结论某县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控制率相对较低,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以降低发病率。

    作者:闫子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雅培口服PARP抑制剂Veliparib正在进入临床研究

    Veliparib是雅培生命研发的一种口服的PARP抑制剂。 Veliparib正在开展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正在研究将Veliparib与DNA损伤疗法联用后是否可以阻碍Veliparib损伤修复机制进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鼻腔淋巴瘤的 CT 诊断

    目的:探讨鼻腔淋巴瘤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2例确诊鼻腔淋巴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原发肿瘤的部位及侵犯范围,总结肿瘤CT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显示,7例位于单侧鼻腔,5例位于双侧鼻腔,并有1例向后生长至后鼻孔。12例病例均未见钙化。肿块增强后呈轻度—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略低于正常肌肉强化,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1例肿块侵犯右眼眶,2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伴有阻塞性副鼻窦炎,1例伴有病变侧乳突炎。11例肿块周围骨质破坏,以鼻甲破坏为常见,其次为筛骨纸板、眼眶底壁、副鼻窦壁。病理检查示,NK/T细胞淋巴瘤8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4例。结论鼻腔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一定程度上可提示本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萍;张昊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300例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及药品临床应用实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进行综合阐述。结果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后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00),低于既往文献报道。结论基于药物特性优化用药方案、调整给药时间,实现合理用药,有利于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纪红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小儿肠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以及脱水等症状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段晓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分层级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层级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2015年实施分层级排班前后相关护理工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度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2014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分层级排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及护士个人素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闫伟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腹腔镜探查时(T4)、拔管时(T5)]、药物起效时间、患者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使用镇痛药物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1、T2、T3、T4、T5全程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起效时间、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药效快,苏醒时间较短,安全性高。

    作者:庄学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7∶1)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7∶1)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采取同样方法和药物进行常规雾化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莫西林颗粒,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7∶1),观察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仅2例出现恶心、胃肠不适,其余患者均显示良好。结论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丽敏;马瑞;沈明;胡晓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乳房美容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孔令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预后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米格列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清胰高血糖素( PG)及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醇(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HbA1c、PG及MDA、GSH-P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HbA1c、PG、MDA低于对照组,GSH-Px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HbA1c、PG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何昆;刘利红;吉淑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围术期护理在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围术期护理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术期护理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谢艳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的近期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帕金森痴呆患者4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 A组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B组采用左旋多巴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的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A组治疗4、8、12周MMSE和MoCA评分高于B组,生活能力优于B组(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近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作者:黄财城;陈菲;陈媚丽;辛勇通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要点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发病数量逐渐增加,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急救治疗中静脉通道的建立速度、相关辅助工作开展情况等均是影响急救抢救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患者入院后的急救护理方式选择十分必要。本文观察分析医院实施急救护理的5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旨在为重型颅脑外伤的急救护理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作者:王振艺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利培酮联合艾司西肽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艾司西肽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艾司西肽普兰治疗。观察2组治疗2、4、6、8周抑郁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4、6、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艾司西肽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我院2014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目的:分析医院2014年149例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类别,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相当(49.67%vs.50.34%);以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报告多,为96例(64.43%);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高,为122例(81.88%);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为57例(38.26%);严重ADR 4例(2.68%);ADR常见的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67例(37.02%),其次为全身损害24例(13.26%);2例(1.34%)ADR的发生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并重视在评价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及时向临床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董慧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甲状腺结节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目的:明确甲状腺结节手术指征,同时为临床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量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肿块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分析不同手术适应证术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均为多发性结节肿块采用结节摘除联合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单发性结节采用结节摘除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将甲状腺次全切术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既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亦可减少并发症,于患者术后恢复极为有利,值得采纳。

    作者:吴益群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并客观对比NIHSS计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前2组NIHSS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计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丁苯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救治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征及NIHSS计分等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平舟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12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硫酸镁解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压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栗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