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快速减压手术,观察组实施控制性减压手术。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低于对照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减压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作者:王凡;李鑫;刘少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救治工作中利培酮的佳用药剂量。方法选取因首发精神分裂症入住医院患者35例,均用药物利培酮救治,并按照不同给药量进行分组,对照组(16例)选择大剂量用药,观察组(19例)选择小剂量用药,比较2种剂量用药效果及药物安全性,选择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对其用药情况客观评估。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12/16),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18/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PANSS计分比对表现出显著性( P<0.05);对照组内有10例(62.50%)出现不良症状,观察组内有6例(31.5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救治工作中,用药利培酮时,建议选择小剂量用药模式,有助于提高利培酮用药质量,避免出现不良症状。
作者:毛红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2组腹痛、腹泻、发热缓解时间及各时间段治愈率。结果观察组腹泻、腹痛、发热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5、7、14d时的治愈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应用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许晨佳;刘石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门诊中药房的管理是对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的管理、中药调剂人员对患者服务素质的管理以及中药处方质量的管理。在多年中药管理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加强中药饮片管理是重要前提,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是根本保证,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才能实现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服务目标。
作者:赵陆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感染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时给予依托咪酯辅助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及术后感染、疼痛发生情况。结果2组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时间点的心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疼痛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恒;刘齐海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分析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解痉、针对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止咳祛痰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电解质及血糖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电解质、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无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溶液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国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超前镇痛工作中行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6例,以镇痛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取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治疗,观察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h、2h、4h、8h、12h及24h,观察组VAS计分及Ramsay计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实施子宫切除方案治疗患者,予以超前镇痛时,选择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合用方案治疗效果突出,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指标及镇静指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桂附地黄丸结合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与TDP神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口服桂附地黄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桂附地黄丸配合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单纯针刺TDP神灯照射更好的疗效。
作者:吴晰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超声刀组(38例)和传统组(37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甲状腺癌清扫治疗;超声刀组采用超声刀进行甲状腺癌清扫。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甲状腺切除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甲状腺切除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刀组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在甲状腺癌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令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眩晕视觉评分( VAS)、头晕障碍量表( DHI)评价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DH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相应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眩晕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安全性更高,实践性更强,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保桂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臭氧灌注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其疼痛与关节液中相关介质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采取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臭氧灌注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关节液中相关介质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降低,ROM值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OD值较高, MDA、NO、炎性因子、uPA及MMP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采用臭氧灌注与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优化关节液中相关介质的表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郑安祥;黄林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患者,女,48岁,因“体检胆红素升高”入院治疗,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使用茵栀黄及甘草酸退黄、保肝治疗1周,复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改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60 mg+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约5ml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四肢皮肤冰凉,血压测不出,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入,予0.9%氯化钠100ml更换输液管,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复方氯化钠500ml扩容,多巴胺20mg维持血压,高流量给氧,经积极抢救,1h后面色口唇转红润,血压80/5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四肢皮肤温暖,病情好转。
作者:刘奇利;晏咏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效果良好,可快速有效地清除幽门螺杆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血清PF4、VEGF浓度及组织中MVD-CD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PF4、VEGF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VD-CD31的表达,了解PF4、VEGF及MVD-CD31的变化规律,分析三者与乳腺肿瘤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PF4浓度分别为(0.354±0.198) ng/ml和(0.225±0.436)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血清 VEGF 浓度分别为(15.458±15.819) pg/ml和(7.727±8.307)p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MVD-CD31分别为16.58±9.528和10.40±3.0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与VEGF呈正相关(r=0.693,P=0.001),血清PF4与MVD-CD31表达无相关性(r=0.01,P=0.947),血清VEGF与MVD-CD31表达无相关性(r=-0.075,P=0.605)。结论PF4可以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VEGF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PF4、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作者:张文进;李中信;袁洋;耿翠芝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体温转复、住院与恶露干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余玲玉;谢玲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治疗前,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胆固醇含量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虞靓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X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X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评估患者胸痛程度及频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胸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运动负荷试验中缺血阈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缺血阈值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未见有出血、休克、间质性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颜面潮红症状。结论贝前列素钠可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X综合征患者胸痛症状,提高X综合征患者缺血阈值,是治疗X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作者:黄长根;王新;曹海涛;蒋建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常规降温及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按1.0 g/kg体质量剂量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4%,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跃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2015年32例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对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统计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比中,抗感染药物占比高,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多的系统为皮肤及附件。一般药物不良反应为29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为3例。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较多,而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数相对较少。结论医院药师和临床医师应继续在药物不良反应登记监测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还必须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增强护理人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作者:朱小兰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