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磷酸肌酸钠对老老年严重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的影响

苑晓烨;邵伟华;杜全胜;曾强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 老老年患者, 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 B型尿钠肽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老年严重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80岁以上老老年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及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治疗1周后NT-proBNP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1周后,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能迅速降低老老年严重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的NT-proBNP水平,改善全身状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REV-ERB蛋白在生物钟中发挥关键作用

    圣路易斯大学药理和生理科学Thomas Burris博士等揭示了能调控“生物钟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提供了潜在调控昼夜节奏和治疗与它有关的功能障碍如睡眠和焦虑症问题。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拉贝洛尔治疗妊娠并高血压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20例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测定2组患者血压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玉红;王峥艳;张海燕;谢红莉;田东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0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3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特级护理,A组患者采取血液吸附净化血液,B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净化血液, C组仅采取血液透析净化血液,血液净化治疗1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差异。结果治疗后A、B组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程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及微炎性反应程度均较A、B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吸附和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影响较血液透析低。

    作者:王莉华;刘东芹;张玉玺;胡凯;刘志强;赵永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药物防止妇产科术后粘连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联合用药对防止妇产科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03年-2013年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关闭腹腔前留置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100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等4种药物的混合液留于腹腔;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腹腔缝合。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中随机选取因各种原因需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各50例,在再次手术时观察2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的情况及第二次手术术后疗效。结果对照组再次手术时发现重度粘连及轻度粘连的发生率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在关闭腹腔前,采用留置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混合液,可起到防止盆腔粘连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对心肌梗死PCI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6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CCU留观24h。依据镇静药物种类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观察组(130例)与对照组(130例),观察组PCI术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2~5mg吗啡静脉推注,效果不显时以2~3mg吗啡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 T0)及用药后24h( T1)检测心肌酶学指标:血清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钠尿肽( BNP)水平,以及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 T0时2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1时2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T0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围术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减少心肌坏死。

    作者:周玉琴;周晓俊;张春;李慧娟;刘云妹;张立梅;霍存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胰岛素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患者选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值均明显下降,空腹C肽(FCP)及餐后2hC肽(2hCP)有所增加,且试验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则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优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

    作者:张素英;赵益增;吴建章;陈永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在心悸患者中的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住院主诉心悸的患者120例,分别行常规心电图( ECG)和DCG检查,并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CG对心悸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ECG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活动状态下心悸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安静状态下发生率高( P<0.05)。结论 DCG在心悸患者中有其特点并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疗效及对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I-型胶原C末端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在治疗前,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显著降低 AS患者血清 I-型胶原 C末端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刘爱军;张胜强;司宏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霉菌性阴道炎,即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ulvoaginal candida-sis,VVC),通常由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病原体[1]。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1次霉菌性阴道炎,患2次或2次以上约40%~50%,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带来痛苦。该病有很多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一,绝经后较大剂量雌激素使用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尿病患者、孕妇多见。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羊水感染、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子宫内膜感染、宫颈炎及盆腔炎等,因此防治非常重要。本文就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韦思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统计学书写规范

    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服从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 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tenapanor或为治疗高磷血症提供一种新的机制

    药物tenapanor是一种肠道钠/质子交换器亚型3(NHE3)的小程度的系统性的抑制剂。在2014年美国费城举办的美国肾脏病学会周上,研究者表示,名为tenapanor的新药可帮助减少肾病患者机体的磷素吸收。此前研究显示,药物tenapanor可减少钠的吸收,在肾病周上演讲的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利用了两种动物模型确定了是否药物tenapanor可以减少机体磷的吸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紫癜1例

    患者,男,53岁,因吐泻伴低热1d来诊。患者可能因饮食不当出现上吐下泻伴上腹部不适、乏力,体温37.5℃左右,轻度头晕,无其他不适。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重大疾病史。入院查体:T 37.7℃,P 87次/min,R 22次/min,BP 132/76 mm Hg(10mm 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呼吸平稳,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紫癜,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WBC)13.2×109/L,血小板计数( PLT)223×109/L,中性粒细胞(Gran)0.77。大便常规示白细胞(+),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维生素C 2.0g,维生素B60.2g,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复方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输液过程中患者无不适, ;然后又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溶液400mg静脉滴注,当静脉滴注约10余分钟时,患者感觉针眼处沿血管往上发红、疼痛,痒感不明显,患者无其他不适,可忍受,查体也未发现其他异常,考虑由药液刺激血管引起,遂放慢静脉滴注速度,并予保温处理,继续输液治疗到结束回家。次日患者自述输液后吐泻明显减轻,体温降为正常,但全身皮肤发痒,输液局部痒感明显,逐渐加重,出现了血泡约黄豆粒大1个,后来皮肤出现散在的瘀点、瘀斑,主要分布在臀部及下肢,即查血常规示 WBC 9.1×109/L,PLT 167×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无腹痛及关节痛。综合分析诊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过敏反应,给予维生素 C 3.0g,葡萄糖酸钙10ml,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抗过敏治疗,因患者吐泻症状减轻,停原输液治疗,予口服头孢克肟治疗,患者住院观察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瘀点、瘀斑逐渐消退,直至全部消退,患者无其他不适,痊愈出院。

    作者:颜景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研究揭示肺癌细胞的扩散机制

    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显示,科学家们利用显微图像揭示将细胞绑定在一起的蛋白质在肺癌细胞中是如何被切断,以便癌细胞可冲出“重围”和蔓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围术期配合药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及疗效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围术期配合药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化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化疗后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比较其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12%远高于对照组的8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相近,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MMP-9及VEGF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术期配合药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熊胜春;尤彦华;刘会彦;房晓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2月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接受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皮瓣色泽、外形、手部运动与感觉功能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组皮瓣移植成活率及创面Ⅰ期愈合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正常色泽、正常外形、正常感觉功能及正常运动功能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蒂脐旁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存活率相近,但其远期移植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建刚;孟祥杰;何金良;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防性持续低剂量咖啡因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预防性持续低剂量咖啡因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试验组患儿在出生后尚未发生呼吸暂停时给予持续低剂量咖啡因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发生呼吸暂停后才开始接受咖啡因治疗。比较并评价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在患儿出生1周内呼吸暂停发生率和体质量增至2.0kg前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反复发生呼吸暂停而使用呼吸机的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低剂量咖啡因用于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病症。

    作者:齐卫斌;魏彦敏;翟娜;魏江玲;张军华;曹巧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超前镇痛探究复方亚甲兰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术后止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超前镇痛复方亚甲兰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术后止痛的效果。方法将224例肛肠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12例。试验组采用复方亚甲兰长效止痛剂(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2%亚甲兰)为止痛剂,对照组只采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地塞米松作为止痛剂,术后在创面注射止痛剂,观察在不同止痛剂作用下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时间短,疼痛评分减少,止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复方亚甲兰长效止痛剂作为止痛剂,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康复,推荐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志江;郭立云;韩富强;李瑞霞;郭丽芳;齐学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瑞替普酶辅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辅治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通畅所需的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总血管开通率、<6h患者血管开通率、6~12h患者血管开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开通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辅治心肌梗死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在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开通时间方面均优于尿激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继英;张淑静;姚海涛;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非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4例非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规范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非手术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从而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锐芝;王静梅;李红霞;庞秋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氧氯普胺与新斯的明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促进肠蠕动恢复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与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患者于术后12h给予胃复安10mg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患者于术后12h给予新斯的明0.5mg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9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和第一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但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术后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既发挥穴位的特异作用(调节胃肠蠕动,促进肠管内积气排出),也发挥药物的特殊作用(缓解全麻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胃复安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优于新斯的明。

    作者:张蓉;刘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