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疗综合放疗化疗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癌

张纯;成芳;葛峰;许素玲;周丽静

关键词:鼻咽癌, 热疗, 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
摘要:鼻咽癌的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者(N2或N3)单纯根治性放疗后颈淋巴结残存率约36%,直径>8 cm的淋巴结残存率达88%[1].因此,降低颈淋巴结复发率,提高其完全缓解率是治疗鼻咽癌成功的关键.我科于1995年4月-1999年12月间收治的103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热疗、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现回顾性分析热疗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总结如下.
中国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的缺失及甲基化

    目的:研究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缺失、甲基化发生的频率及其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研究其与淋巴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新鲜淋巴瘤标本及9例反应性增生的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16基因第1、第2外显子,检测等位基因纯合性缺失,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甲基化.结果:p16基因在恶性淋巴瘤中的缺失率为11.5%,甲基化率为26.9%;9例反应性增生未见p16基因的缺失及甲基化.结论:p16基因在淋巴瘤中发生缺失及甲基化,且这种基因异常发生的频率与淋巴瘤恶性度高低相对应.p16基因的异常可能参与了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及进展.

    作者:药锦娟;许良中;施宗高;朱伟萍;张泰明;金爱萍;李小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乳腺癌半野等中心加补偿板的切线照射方法

    乳腺癌是常规放疗中摆位较为困难的部位之一.在乳腺癌各照射区域中尤以切线野设定为复杂.由于乳腺的不规则形状、胸壁的弯曲等因素造成定位繁琐,射野内剂量分布不均,肺受量易偏高等.笔者综合国内外有关放疗文献,用半野等中心加补偿板照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刚;吴铮;唐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放射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术后放疗对面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995-1997年间腮腺肿瘤术后出现面瘫的20名患者分成单纯手术组(operationgroup,以下简称O组)6例和术后放疗组(operationandradiationgroup,以下简称OR组)14例.OR组于术后4周内放疗,以手术日至面瘫完全消失所需时间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经术后4周48-61Gy常规放疗,腮腺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恢复基本不受影响.OR组肿瘤量平均55.91±3.64Gy.面神经平均恢复时间O组为6.4月,OR组为9月;经t检验,两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05.肿瘤累及的面神经,经术中保留术后放疗,其功能可完全恢复,面瘫消失时间平均8.4月.除1例腮腺恶性淋巴瘤出现远处转移外,其余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包括50岁以上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面神经解剖术造成的面瘫,经术后常规放疗,术后9个月左右恢复正常,不致产生永久性面瘫.与肿瘤粘连的面神经经解剖术后辅以适量放疗可达到既根治肿瘤又保留面神经及其功能的疗效.

    作者:蔡以理;王中和;陆顺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临床Ⅰ/Ⅱ期试验初步结果报告

    目的:研究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stagesmall-celllungcancer,LSCLC)的耐受性、急性副反应和即期疗效.方法:入组标准是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SCLC;局限期(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分期法),但不包括恶性胸腔积液;年龄18-70岁;KPS≥60;无明显心、肺、肝、肾和骨髓功能损害;既往无肿瘤病史.入组前检查:胸部X片、胸CT、脑CT、腹部B超、骨ECT、肺功能、心电图,血生化检查(LDH、AKP、SGPT、SGOT、A/G、Na+).治疗方法:首治病人化疗1疗程后放疗,继以化疗5疗程;已治病人化疗3疗程后放疗,继以化疗3疗程.化疗方案:EP(DDP25-30mg/m2d1-3+VP1650-70mg/m2d1-3).放疗方法:放射源6MVX线或60Coγ线,照射方法:1.4Gy/次Bid,间隔≥6h,5天/周,总剂量56Gy/40次/4周.第1-3周前胸后背相对野照射,第4周改为斜野,以避开脊髓.照射范围:胸部CT显示的原发肿瘤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结果:按RTOG早期放射反应评价标准评价早期放射反应.放疗后两月评价即期疗效(按WHO肿瘤即期疗效评价标准).1997年6月-2000年3月,50例病人进入本研究组.男45例,女5例,中位年龄58岁(25-70).放疗在第1疗程化疗后立即开始者70%(35/50),放疗前进行了3疗程化疗者30%(15/50).放疗后病人一般情况改变:体重下降5%以上者18%(9/50),KPS下降者12%(6/50).急性放射反应: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为46%(23/50),其中Ⅰ-Ⅱ级38%(19/50),Ⅲ级8%(4/50);急性放射性肺炎为30%(15/50),均为Ⅰ-Ⅱ级;骨髓抑制为90%(45/50),其中Ⅰ-Ⅱ级66%(33/50),Ⅲ级22%(11/50),Ⅳ级2%(1/50).即期疗效:CR56%(28/50),PR32%(16/50),NC10%(5/50),PD2%(1/50),总有效率(CR+PR)88%(44/50).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能被患者耐受,主要的急性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到目前为止尚未观察到严重的早期并发症;有较好的即期疗效,长期生存和远期并发症尚需进一步随访.

    作者:陈桂园;王丽娟;蒋国梁;钱浩;付小龙;赵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NP方案和VI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逐年上升,目前我国肺癌占常见的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一经诊断多为晚期,且首次化疗的疗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预后因素之一.我们用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NP方案)治疗,并与长春地辛(VDS)、异环磷酰胺(IFO)加DDP方案(VIP方案)作比较.

    作者:钱智玲;蔡永清;白晓明;吴龙海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120例中晚期食管癌体外照射加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

    1992年12月-1994年10月,我科共收治中晚期食管癌120例,均采用外照射加高剂量率腔内放射治疗.所有病人均随访3年,随访率98.3%,疗效较好.

    作者:樊延南;王蓉;刘冬梅;邢爱民;宋爱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乳腺癌高危妇女的评估与预防策略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乳腺癌有许多高危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年龄、乳腺癌家庭史和既往某些乳腺疾病史.对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开展预防工作是目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常用的方法包括预防性乳腺切除术、严密监测和化学预防.多项研究表明预防性乳腺切除术不能百分之百起到预防效果;乳房切除容易给妇女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因而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证,术后也宜首选即刻乳房重建.严密监测应包括定期乳腺X线摄片和临床体检,前者已证实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有关化学预防试剂的随机对照研究已有初步结果,三苯氧胺能显著降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发生率,相关的其他临床研究还在进行之中.总之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应首先基于患者危险性的高低,病人对危险性以及各项预防措施的看法应当得到重视,终制定预防或监测方案.

    作者:柳光宇;沈镇宙;邵志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鼻咽癌组织p53、bcl-2蛋白异常表达与血清EB病毒抗体IgA/VCA滴度升高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鼻咽癌活检组织中p53、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IgA/VCA滴度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取自45例鼻咽癌组织中p53、bcl-2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酶标法检测患者血清IgA/VCA滴度.结果:45例鼻咽癌p53和bc12阳性率分别为62.2%和88.1%.p53蛋白定量表达参数MFI(1.53±0.67),bcl-2蛋白定量表达参数MFI(11.62±12.66).p53蛋白表达与血清IgA/VCA滴度呈正相关关系.Bcl-2与IgA/VCA滴度之间并无相关关系.结论:鼻咽癌组织中p53蛋白可能丧失其正常功能,其积聚现象可能与EB病毒复制有关.

    作者:吴春华;曹世龙;王安宇;周决;赵森;朱小东;杨云莉;李龄;陈龙;陆海杰;梁世雄;刘颖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喉及颈胸段气管切除无名动脉下方纵隔气管造口术在气管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与研究低位胸段气管纵隔造口术的适应征、手术技术难点以及在气管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肿瘤长度5.6cm的颈胸段气管癌患者设计采用了前上胸壁大块切除、右胸大肌皮瓣的建立与转移,带血管蒂大网膜经胸骨后间隙填塞气管造口周围以及低位胸段气管造口端转至无名动脉下方等多种手术步骤,终完成喉及颈胸段气管切除,无名动脉下方纵隔气管造口术.结果:切口基本一期愈合,手术获得成功.随访一年,未出现无名动脉磨损性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颈胸段气管癌切除后所保留的低位胸段气管长度不足5.0cm情况下,采用无名动脉下方纵隔气管造口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段德溥;张绍明;任犹俊;杨可贤;信德和;张珩;才志刚;吴胜勇;李玉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P-选择素及其配体与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为恶性肿瘤致死和临床治疗远期疗效较差的主要因素,细胞粘附为转移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有关研究表明P-选择素(P-selectin)及其配体与肿瘤浸润、侵袭和转移灶形成有关,并有可能成为肿瘤转移的预后指标和肿瘤标志.但P-selectin及其配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尤其是血小板P-selectin与肿瘤癌栓形成和转移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余耀;周信达;刘银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足叶乙甙单药口服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

    老年病人占新诊断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四分之一.这些病人通常不能耐受多周期的联合化疗,足叶乙甙对SCLC是有效的药物之一,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参照国外用药经验,我们于1994年10月起,用足叶乙甙(VP-16软胶囊)单药口服治疗老年SCLC患者42例,可评价疗效者37例,取得了70.3%的有效率.

    作者:冯立艳;任既晨;王彦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35例肾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Ⅱ、Ⅲ期肾癌术后放疗的作用.方法:1992年1月-1995年1月,35例Ⅱ和Ⅲ期肾癌行术后放疗.照射范围包括肾瘤床、肾蒂、主动脉旁及下腔静脉旁淋巴结区,运用TPS技术,采用直线加速器18MVX线照射,DT45-50Gy/5周.结果:失访2例按死亡处理,随访率94.4%,全组无复发病例,三年及五年生存率各为57%(20/35)和45.7%(16/35).三年生存率Ⅱ期为69.2%(9/13)、Ⅲ期为50%(11/22),五年生存率Ⅱ期为53.8%(7/13)、Ⅲ期为41%(9/22).88.2%(15/17)死于远处转移.结论:Ⅱ、Ⅲ期肾癌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改善生存,远处转移是肾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涛;伍钢;周云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放射肿瘤学进展

    近年来放射肿瘤学有较大的发展,临床方面如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房手术加放射治疗,其1至10年的生存率与乳腺根治术一样.局部复发率也一样,但保留了乳房.膀胱癌及远端直肠癌的化疗加放射治疗在一部分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保存了器官.确定了放射治疗后局部肿瘤控制可减少远处转移.线性二次模型是放射生物学应用于临床放射治疗的大贡献.本文讨论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殷蔚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癌基因HER2与乳腺癌的治疗

    HER2/c-erbB2是编码一种生长因子受体(p185HER2)的癌基因,研究发现HER2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对于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p185HER2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能有效抑制p185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而针对HER2表达产物p185HER2的疫苗的研究将可能是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的突破.

    作者:陈灿铭;沈镇宙;邵志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75%-80%,近年来化疗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随着放疗设备的发展和新化疗药物的出现,人们在不断探索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以望提高疗效和减轻副作用[1,2].1999年8月-2000年6月,我们对92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Brain Lab-Vrian系统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并进行了近期随访,现总结如下:

    作者:袁亚维;肖明星;窦文;郑景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全腹腔盆腔照射胃肠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目的:研究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Ⅰ-Ⅱ期患者全腹腔盆腔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与耐受性.方法:从1996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Ⅰ-Ⅱ期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在手术和化疗后,行全腹腔和盆腔的18MVX线前后大野照射,肿瘤另2083-3529cGy/12-23次/2.4-5.2周,对于原发灶大或化疗后残留灶明显者给予局部加量600-1501cGy/4-8次.结果: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主要的急性放射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有4例(11.4%)达RTOGⅢ级,需静脉支持治疗.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有30例白细胞低于正常值,25例血小板低于正常值,达RTOGⅢ-Ⅳ级者各有6例和4例.各有5例因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暂停放疗1-3d.一年生存率95%,二年生存率73.0%.结论: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全腹腔盆腔照射的急性放射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给予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均能耐受此放疗.

    作者:马学军;潘自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HPD毫米波远位照射对小鼠肝癌的放射增敏抗瘤效应

    高功率密度(High Power Density,HPD)毫米波在临床上远位照射对非表浅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放射增敏疗效,但未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为此,本研究用小鼠肝癌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探针HPD毫米波远位照射对小鼠肝癌的抗瘤效应及放射增敏抗瘤效应.

    作者:王中和;张霖;魏道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27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再放疗疗效分析

    对那些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的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或局部复发.对复发病例仍可进行再次放疗.现对我院从1986年-1996年10年间,27例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的剂量、预后及再放疗的剂量和转归等作一分析.本院在此期间,单纯放疗后出现局部复发41人(其中10例在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不在本文统计之内)有31例到放疗科进行就诊,其中4例在放疗后6个月内发生局部复发,未予放疗;其余27例为6个月后复发,给于再放疗.

    作者:宋美芳;邱灏;王国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放疗加诱导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分析

    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治疗基本方法,化学治疗运用的目的是作为远处转移或局部区域复发的救援治疗;同时是为了研究化疗对鼻咽癌放疗生存率的影响,从1995年6月到1997年5月我们对80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作放疗加诱导化疗的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作者:张启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三氧化二砷抑制NCI-H69肺癌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肺癌细胞株NCI-H69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肺癌细胞株NCI-H69用不同浓度AS2O3处理.MTT法观察不同浓度AS2O3作用不同时间后对NCI-H69生长的影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抗LSAB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AS2O3明显抑制肺癌细胞株NCI-H69细胞增殖,其作用随AS2O3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随AS2O3浓度增加,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逐渐下降.结论:AS2O3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株NCI-H69的生长,调控DNA合成及细胞增殖的PCNA蛋白合成降低可能是AS2O3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姚和瑞;谢德荣;向燕群;陈岱佳;曾宪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国癌症杂志

中国癌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