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鹏;秦立志;张敏;邢秋月;姜爱明;张洪先;刘娜;王淑华
目的:为解决妇科临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和滴虫细菌混合感染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研制氧氟沙星和替硝唑的复方制剂,并采用妇科常用的剂型栓剂为制剂剂型。结果制剂方法简单,主要成分定性定量方法方便可靠。结论复方替硝唑栓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标准可靠。
作者:戈大春;吴丽娟;华璇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引发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BP)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_2012年医院收治的127例胆囊结石引发的 ABP 并实施 LC 治疗的病例临床资料,分为早期手术组67例和择期手术组60例。结果早期手术组从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中转开腹率等方面较择期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平均总住院费用较择期手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择期手术组在等待手术期间出现胰腺炎再发的可能。结论胆囊结石引发的 ABP 患者更适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李叔强;吕波;袁家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交际,生活压力的增加,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日益增多,已成为急诊科的常见急症,重症。急性酒精中毒又称急性乙醇中毒,因一次饮入过量酒精饮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入抑制的状态,它可以导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及其它系统的各类症状[1]。病情轻重不一,但只要能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绝大部分预后较好(有其他疾病引起并发症的除外),急诊处理即可治愈。我院急诊科自2008年1月_2014年1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387例,除1例发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转上级医院死亡外,其余均于24h 内痊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段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中医药辩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6例。结果显效35例,好转2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2.89%。结论中医药辩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周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骨修复材料的研究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人们新型骨修复材料的尝试从未间断,出现了金属、陶瓷、有机高分子等生物骨修复材料,但其生物相容性、降解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等仍有待提高。锶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中几乎所有组织都含锶,其中总量的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锶对骨细胞具有双重影响,可促进成骨细胞复制、分化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即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1]。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在不同骨修复材料中掺入了锶元素,并在骨修复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出现的掺锶骨修复材料的材料学特性以及生物学评价做一综述。
作者:徐卫华;梁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索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对策。方法对于2013年3月_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3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服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治疗,观察记录用药患者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联合用药诱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过敏史以及临床护理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30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具有过敏史,其中具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28例,占研究对象9.3%;由于护理差错诱发的不良反应患者4例,占比1.3%。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诱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在于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以及临床护理操作,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因此,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服务意义和职业技能,提高对患者过敏史的筛选,以此改善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安全性,降低联合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王秀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胎儿肢体畸形的漏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方法2004年1月_2013年12月采用常规检查方法和连续顺序追踪法对30508例孕妇进行检查。结果产后证实63例为胎儿肢体畸形,其中2004年1月_2007年12月采用常规检查方法共检出18例,漏诊10例,漏诊率35.7%,漏诊多为胎儿复杂性畸形中的较大肢体畸形;2008年1月_2013年12月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共检出27例,漏诊8例,漏诊率22.9%,漏诊全部为指趾骨末端畸形。结论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可进一步提高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检出率,大程度减少不必要漏诊。
作者:伍炳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吞咽障碍在脑出血十分常见,易间接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如肺炎及营养不良,影响患者恢复,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1]。早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对脑卒中急性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对此的诊断和干预仍不够完善,本文旨在利用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表来进行脑出血患者的吞咽筛查,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羽;杨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及 B 型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将83例胆囊隆起性病变分为3组:A 组,胆固醇息肉组(60例);B 组,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组(12例);C 组,胆囊癌组(11例),分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分为4型:无明显症状17例,占20.48%(17/83),胆囊炎型41例,占49.39%(41/83),胆结石型16例,占19.27%(16/83),肿瘤型9例,占10.84%(9/83);声像图基本图象是胆囊内附壁光团后无声影,其中良性病变72例,直径均<1.2cm,平均0.82cm,形态规则,恶性病变11例,病灶直径﹥1.5cm,平均1.8cm,形态不规则。结论通过临床及B 型超声综合分析,可以帮助鉴别病变性质,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红梅;蔡忠凤;冯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诺华宣布欧洲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已批准加快审批 LCZ696,一种适用于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HFrEF)的试验性药物。这是迄今为止首个在心血管领域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加速审批的新药,也是为数不多的启动加速审批流程的药品。这一加快审批程序允许 CHMP 在第150天给出意见(常规需210d),意味着欧盟将在2015年内做出批准决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近二十年来急救医学重要的进展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使患者能够平稳度过疾病的急性期[1]。但对于高危出血、凝血机制障碍、重度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因素无法应用肝素的患者,无肝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临床一般是先预冲,浸泡,冲洗,治疗时高血流量,严密监测动脉压、滤前压、静脉压、跨膜压的变化,每20~30分钟用100~250ml 0.9%氯化钠溶液冲洗滤器一次,冲洗液在排除液中扣除。但实际操作中,无肝素盐水冲洗法要求血流量高,会增加容量负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患者难以耐受,而且常常因为管路或滤器凝血而提前下机,达不到治疗要求的时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另一方面,20~30min冲洗一次明显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使管路寿命延长,并且减少护士的工作量,现将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孙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_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喘憋、咳嗽、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治疗作用更为直接,痰液易于排除,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较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不良反应,因此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兴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收治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102例,其中治疗组52例,在基础治疗下,将布地奈德混悬液1mg +0.9%氯化钠溶液2ml 通过 PARI 驱动雾化吸入,30min 后将特布他林5mg +0.9%氯化钠溶液2ml 通过 PARI 驱动雾化吸入,两者交替进行吸入,2次/ d,连续7~14d。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检查及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连续7~14d。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交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对于 COPD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尤其是喘气较重的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
作者:贺万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男,71岁,体质量55kg,因“反复活动后胸闷、胸痛20d,气促3d”于2013年3月10日入院。患者20d 前出现活动后心前区闷痛,范围约拳头大小,呈压榨样,无向它处放射,持续10min 左右,休息后胸闷胸痛症状可缓解。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予抗血小板及调脂等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其后,患者坚持规律服药。3d 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胸闷症状,伴气促及双下肢浮肿,无咳嗽、咯痰等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高180/105mm Hg,近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糖尿病史3年,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血糖未正规监测)。入院检查:BP 145/72mm Hg,R 85次/ min;血肌酐80μmol/ L,尿酸( URIC)434μmol/ L,血钾3.43mmol/ L,随机血糖15.21mmol/ 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1%,肝功能、心肌酶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ST-T 改变。入院诊断: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2.2型糖尿病;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入院后主要治疗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每天1次),氯吡格雷片(75mg 口服,每天1次);瑞格列奈片(2mg 口服,每天3次);调脂: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口服,睡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口服,每天2次),卡托普利片(12.5mg 口服,每天3次),美托洛尔片(6.25mg 口服,每天2次)。患者病情发展:入院时:餐前血糖为4.9~7mmol/ L,餐后血糖为10~14mmol/ L。入院第3天:睡前血糖2.8mmol/ L,患者自述无不适,嘱其进食。入院第4天:清晨3:00测血糖2.7mmol/ L,给予10%葡萄糖注射后,血糖升至4.5~6.7mmol/ L,停用瑞格列奈片。入院第5天:早晨测空腹血糖为4.7mmol/ L,无不适;早餐后血糖11.9mmol/ L,继续监测血糖,发现其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偏高,波动于11~15mmol/ L,调整阿卡波糖(25mg 口服,每天3次)开始治疗。更换阿卡波糖治疗后,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低血糖。
作者:陈惠玲;张志叶;杨彦彪;冯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复方丹参配合乌司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用乌司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复方丹参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复方丹参配合乌司他汀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高,同时症状体征消失快,住院时间短,并且血尿淀粉酶能尽快恢复,值得借鉴。
作者:刘亚男;曹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_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39例剖宫产术中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70例,2组孕产妇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束分娩,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于子宫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照组孕妇胎儿娩出后于宫壁处注射缩宫素,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h 及24h 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宫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能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且用药安全、方便。
作者:张恒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3年1~10月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根据患者的新功能情况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并都给予地高辛、硝酸甘油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监测心率和血压,必要时减量用药或停药。分析和比较2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吴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_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与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卡维地洛,对照组予美托洛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血压控制情况、临床总体疗效、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前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血压比较,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相比,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血压,且调节血糖、血脂代谢疗效更优,安全性好。
作者:严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患者,男,20岁,于2月4日凌晨2时许来我院急诊科就诊。主诉2d 前出现不明原因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涕等症状,伴咽部痒。昨日加重,流稠涕,伴有咽痛、呼吸不畅、咳嗽、咯痰等症状,不能耐受。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有药物(先锋类)过敏史及鱼、虾过敏史。门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炎琥宁注射液240mg,1次/ d 静脉滴注。3时26分许,患者接受输液约20min,诉胸闷不适,临床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查体:体温36.8℃,脉搏96次/ min,呼吸22次/ min,血压110/70mm Hg,血氧饱和度88%,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8L/ min)并请 ICU 会诊。3时33分许患者诉胸闷无缓解,并伴随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意识障碍,临床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处理。3时36分许,患者面色、呼吸好转,血氧饱和度90%。3时39分许患者突发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分泌物,3时42分许再次给予异丙嗪注射液25mg,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1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处理。3时45分许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吸痰,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并间断推注肾上腺素1mg(每3分钟1次,共3次),并请麻醉科会诊,3时51分许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临床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3时55分许给予平衡液500ml,静脉滴注,4时许给予氢化可的松200mg,静脉滴注。4时2分许患者心律平稳(130次/ min),临床再次给予异丙嗪注射液25mg,静脉注射,并护送至 ICU 接受进一步治疗(途中给予肾上腺素注射液1mg,静脉注射)。目前该患者恢复可,已经转出 ICU,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
作者:俞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_2014年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20ml 稀释盐酸纳洛酮0.4mg 静脉注射,继以0.8~1.2mg 纳洛酮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 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醒脑静20ml 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 溶液中静脉滴注,对比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起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