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万乐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比分析。方法12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均实施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将其随机分为 A 组(0.75%)、B 组(0.50%)、C 组(0.30%)各40例,观察和比较各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 C 组相比,A 组和 B 组麻醉优良率明显升高,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50%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能够较快达到预期麻醉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作者:钟桥秀;陈红霞;张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7月_2012年9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血栓通+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靳彦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型慢阻肺对肺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止咳、祛痰、吸氧、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加强心理干预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后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 FEV1及 FVC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 FEV1/ FV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型慢阻肺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肺功能,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杜绍安;杜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引发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BP)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_2012年医院收治的127例胆囊结石引发的 ABP 并实施 LC 治疗的病例临床资料,分为早期手术组67例和择期手术组60例。结果早期手术组从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中转开腹率等方面较择期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平均总住院费用较择期手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择期手术组在等待手术期间出现胰腺炎再发的可能。结论胆囊结石引发的 ABP 患者更适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李叔强;吕波;袁家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甲状腺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高频率的疾病之一。通过相关调查和试验研究得出,甲状腺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所处地域都有很大关系[1、2]。调查显示很多患甲状腺肿瘤的是女性群体,且多为良性肿瘤。现将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陈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导管拔出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导管拔出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略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刘良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创伤和外科感染标本的病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探讨创伤和外科感染标本细菌检出率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采用细菌普通培养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结果2158例标本中检出细菌1461例,感染率67.7%。G +球菌对抗生素敏感率依次为万古霉素65.2%,左旋氧氟沙星63.7%,利奈唑胺60.1%,利福平48.8%,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8.1%;G _菌对抗生素敏感率依次为亚胺培南9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2%,阿米卡星71.4%,庆大霉素66.7%。结论掌握创伤和外科感染病原菌的天然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对患者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加兴;张丽芹;顾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3年1~10月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根据患者的新功能情况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并都给予地高辛、硝酸甘油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用药过程中监测心率和血压,必要时减量用药或停药。分析和比较2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吴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_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与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卡维地洛,对照组予美托洛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血压控制情况、临床总体疗效、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前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血压比较,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相比,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血压,且调节血糖、血脂代谢疗效更优,安全性好。
作者:严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在阵发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贝那普利。结果2组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接近,而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6个月后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扩大程度较小,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可降低疾病复发率,延缓左心房扩大,值得应用。
作者:姜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纠正持续性枕横位中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的效果。方法病例4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分娩产妇44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应用抗生素,在此基础上应用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结果阴道分娩对照组12例(27.27%),研究组36例(81.82%);新生儿轻度窒息对照组2例(4.5%),研究组3例(6.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中采用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能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俞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予咪唑安定0.05mg/ kg +芬太尼0.75μg/ kg 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氟哌利多0.05mg/ kg +芬太尼0.75μg/ kg 静脉滴注,术中每15分钟观察1次,酌情追加首次剂量1/3~1/2;术后24h 随访患者对麻醉穿刺及手术过程记忆情况,对术中术后镇静、遗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镇静效果满意;对照组镇静效果不满意;观察组遗忘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除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氟芬合剂,安全、有效,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医院在2010年2月_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各34例,取同期收治的34例手术患者注射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动态疼痛与静息疼痛的 VAS 评分情况。结果超前镇痛组在4、6、8、10、24h 的动态疼痛与静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他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15min,利用喷他佐辛为患者进行超前镇痛,有利于促进其疾病的好转,减少药物剂量,延长镇痛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医院2012年1~12月7种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他克莫司、环孢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巴必妥、万古霉素7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调整药物剂量。抗癫痫药的 TDM 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苯妥英钠出现中毒反应多。万古霉素的临床送检量少,与临床使用量少和血药浓度是否需要监测存在争议性有关。结论开展血药浓度监测,能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易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上皮性卵巢癌是卵巢癌主要的病理分型,占卵巢癌发病率的80%以上,因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而成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致死率高的疾病[1]。虽然Ⅰ、Ⅱ期(早期)上皮性卵巢癌预后较好,但在发病早期,临床诊断极为困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Ⅲ、Ⅳ期(晚期),病死率极高。故目前的5年生存率仍<30%[2],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浆液性卵巢癌的起源、发病机制等领域的认识不足,不能选择针对性强靶向药物。
作者:郭艳萍;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机体胰岛素组织破坏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机体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势必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盖。针对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重视其临床特点、具体病情,及早防治,本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作者:钱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怡开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8例 DPN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怡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怡开片治疗 DPN,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加重期的 COPD 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比较2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程度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 COPD 急性加重期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卫伟;吴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及 B 型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将83例胆囊隆起性病变分为3组:A 组,胆固醇息肉组(60例);B 组,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组(12例);C 组,胆囊癌组(11例),分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分为4型:无明显症状17例,占20.48%(17/83),胆囊炎型41例,占49.39%(41/83),胆结石型16例,占19.27%(16/83),肿瘤型9例,占10.84%(9/83);声像图基本图象是胆囊内附壁光团后无声影,其中良性病变72例,直径均<1.2cm,平均0.82cm,形态规则,恶性病变11例,病灶直径﹥1.5cm,平均1.8cm,形态不规则。结论通过临床及B 型超声综合分析,可以帮助鉴别病变性质,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红梅;蔡忠凤;冯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收治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102例,其中治疗组52例,在基础治疗下,将布地奈德混悬液1mg +0.9%氯化钠溶液2ml 通过 PARI 驱动雾化吸入,30min 后将特布他林5mg +0.9%氯化钠溶液2ml 通过 PARI 驱动雾化吸入,两者交替进行吸入,2次/ d,连续7~14d。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检查及抗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连续7~14d。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交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对于 COPD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尤其是喘气较重的患者有比较好的疗效。
作者:贺万乐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