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云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浑源县人民医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36例,对其进行心电图扫描,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136例患者中,水平型11例(8.1%),水平抬高4例(2.9%),上斜型94例(69.1%),下斜型2例(1.6%),U字型4例(2.9%),弓背型21例(15.4%)。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进行正确观察和描述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姜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贝诺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明显。
作者:蒋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β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抚州市高新产业园区崇岗镇卫生院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异丙托溴铵联合β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EV1/FVC)、呼吸峰值流速( PEFR)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FVC及PE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及PEFR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β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茶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76例,按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定期微生物检验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医院感染的轻重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医院感染的轻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张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 N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分院收治的NS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尿蛋白定量、血浆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血浆总蛋白、血清清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激素治疗NS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西药联合云南白药痔疮膏外敷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胜利石油管理局胜东医院收治的182例痔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云南白药痔疮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中内痔、外痔、混合痔患者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内痔、外痔、混合痔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d及20d,观察组患者的轻度疼痛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药联合云南白药痔疮膏外敷治疗各类痔疮的效果均较好。
作者:程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丰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成微创组和保守组,每组55例。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微创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微创组优良率(81.82%)高于保守组(3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治疗3d、7d、14d、28d的血肿及水肿体积均小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小血肿及脑水肿体积。
作者:林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肠道门诊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10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276例患儿,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儿治疗依从率和患儿及家属治疗后各项满意情况。结果护理组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总了解率为92.03%,高于对照组的7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8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患儿及其家属总体评价满意率为95.18%,高于对照组的8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肠道疾病患儿家属在门诊过程中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协助患儿进行各项治疗,有利于患儿及时就诊治疗,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薛静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浑源县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产科收治的516例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及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8例。试验组孕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患者体质量>50kg以上者给予600μg,≤50kg者给予400μg),同时肌肉注射缩宫素10U;对照组孕产妇于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10U,随后给予缩宫素10U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h的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2h及24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安全性高。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上饶市上饶县人民医院经6个周期全身化疗后缓解的晚期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8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经全身化疗后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毒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观察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为45.0%,对照组为40.0%,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作者:王真;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普定县中医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基础治疗,奥曲肽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奥曲肽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奥曲肽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曲肽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减轻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曲肽组患者在治疗中有3例出现口干,不影响治疗。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焦德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疗安全是全社会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昆山市宗仁卿纪念医院通过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明确药品目录,完善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有效降低了高危药品在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提高了药物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了医、药、护人员的责任心,减少了用药差错,有效降低了高危药品使用的医疗风险,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君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基层医院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与医生对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禁忌证的了解程度有关。我院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药液配伍不当、胃肠动力药与解痉药合用、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蒙脱石散与抗生素合用、胃蛋白酶使用不当、不恰当的中西药合用,易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本文对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杨德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常熟市支塘镇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周珍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科学静脉滴注在小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同煤集团燕子山矿医院接受静脉滴注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予以科学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家长满意度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26.66%( P<0.05)。结论小儿静脉滴注过程中运用科学静脉滴注能有效减少患儿疼痛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静脉滴注效率和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段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义县白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血管内科2012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断剂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和房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和房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夜间睡眠,改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及程度。
作者:周伟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妊娠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安阳市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利凡诺尔羊膜腔穿刺注射引产,研究组采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表现及引产效果。结果研究组孕妇总产程、宫缩发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孕妇完全引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孕妇的宫缩发作时间及总产程,减少出血量。
作者:卢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胸痛为主。本文对1例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随着抗凝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使用越来越多,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时通常采用多种抗凝药物联合使用。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合理正确地使用药物,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家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桑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在WBB系统的指导下,24例患者椎体切除23个节段,16例患者后弓切除10个节段,12例患者脊椎完全切除12个节段,4例其他。患者术后疼痛改善优良率为96.15%,高于术前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A级、B级、C级比例较术前减少,D级、E级比例较术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随访时SF—36评分为(60.3×1.3)分,高于术前的(38.3 × 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2例患者中总复发率为7.69%(4/52),均无脊柱不稳、内固定松脱等情况。结论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谷和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