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吴洁

关键词:护理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7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2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结果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主观幸福感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让患者保持佳心理状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爱可泰隆Uptravi 新药申请获FDA审评

    爱可泰隆新型肺动脉高压药物Uptravi( selexipag)的新药申请获美国FDA采用标准审评程序来审评。Uptravi新药申请在去年12月22日提交到美国FDA,爱可泰隆预测整个审评过程从现在算起要花费12个月。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农村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了解农村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对4个农村95例高血压患者从药物、饮食、自我监测、运动、心理、不良嗜好、复查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均相当低,部分生活方式不利于血压的控制。结论血压的有效控制,有赖于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建立医院与农村和社区之间稳定的联系,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春芳;邹小烨;芮立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治疗慢性咽炎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口服和西瓜霜含片含服;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咽部症状以及咽部炎症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3.1%,疗程为(7.12±0.91)d,复发率5.1%;对照组是79.3%,疗程为(10.12±1.20)d,复发率17.2%,3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起效迅速,效果理想。

    作者:陈明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治疗体会

    结肠癌是消化道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突变[1]。现今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结肠癌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此病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耐受力减弱,并且经常合并有其它并发症,这就给手术带来一定风险,使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结肠癌起病隐匿,一般早期很难发现,且发病较慢,到症状明显时大多已经是晚期,加之许多患者合并有肠梗阻,肠梗阻也是临床上表现不明显且术前较难确认的消化道疾病,是结肠癌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本文对在我院治疗的8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洪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我院2012-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汇总。结果2013年医院中药注射剂销售数量、金额、使用频次较2012年有所增长,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及使用频次两年来均居首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在2013年用量明显增长。结论本院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量增长快。

    作者:颜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偏头痛中医药辨证治疗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且反复发作不仅造成患者身心痛苦,而且可以导致正常工作无法进行,甚至失业,失去其照顾家庭或履行社会义务的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属于祖国医学中“头痛”、“头风”等的范畴,近年来发病率上升,一般人群发病率达到5%,男女比例1:4,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头痛家族史,典型发作有恶心、呕吐、畏光等先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对68例头痛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组织或者脏器离开原来的位置进入到腹腔内异常或者正常的凹陷、隐窝、缺损中[1]。腹内疝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占肠梗阻的2%左右。腹内疝发展迅速,病情急,临诊断较为困难[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术后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旨于探讨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临床诊治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炜;陈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留置胃管的置入及其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分别用常规方法和诱导吞咽置管法进行操作,比较2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2组插管成功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诱导吞咽置管法优于常规方法。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宜采用诱导吞咽置胃管法留置胃管。

    作者:许利华;任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补肾通络安神方治疗更年期失眠症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安神方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更年期失眠症的妇女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补肾通络安神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天王补心丸治疗,疗程30d。结果治疗组睡眠改善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颈椎疼痛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安神方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疗效良好。

    作者:梁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注射后组织分布快而广,能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麻醉强度大、起效快、弥散力强[1],在急诊清创缝隙合术中极为常用。酰胺类不能形成抗原,故引起变态反应极为罕见,尤期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更为罕见[2]。利多卡因正常用量一般无不良反应,部分可引起嗜睡、视力模糊等神经症状,严重者过敏性休克甚至心跳呼吸循环骤停而致死。目前药物手册尚未规定用药前常规做皮试,我科成功救治1例利多卡因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琴;张小鹏;孔飞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阿伦单抗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目前的共识认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1]。在过去的30年间,免疫抑制治疗( IST)已成为 AA 治疗的重要手段,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联合环孢霉素 A( CsA )的 IST 治疗已经成为无同胞HLA相合供者的重型 AA( SAA )患者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ATG+CsA 治疗方案的反应率为60%~70%,1年总生存率(OS)为70%~80%[2~4]。马源ATG(常规方案是4d方案,每天40 mg/kg)与淋巴细胞球蛋白(常规方案时5d方案,每天15 mg/kg)治疗SAA的有效率大体相同[5~9]。一项大规模随机研究和SAA工作组( SAAWP)的报告指出[10],兔源ATG(常规方案是5d,每天3.5 mg/kg)的有效率明显低于马源ATG。因此,马源ATG+CsA的治疗方案是目前IST治疗SAA的一线选择。新的研究指出[11~13],30%~40%的 SAA 患者对以马源ATG+CsA的IST无反应。另外,马源ATG+CsA治疗后,少1/3的有反应者会复发,一部分患者虽反应不完全,依赖 CsA的维持治疗。针对这些患者应该选择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唐旭东;刘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颅脑损伤急救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关急救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过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结果治疗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比治疗一组的评分优,中、差、极差比例也低,重残和死亡率低,手术的成功救治率100.00%高于治疗组的9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手术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李征;朱金华;牛立堂;刘常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调查研究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学室每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180~230份进行医嘱点评,2013年抽取出院病历252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根据各项法律法规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在抽取的252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640份(25.39%)。抗菌药物使用合理450/640份(70.31%);不合理190/640份(29.69%)。不合理应用情况:给药频次不当、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联用不合理、换药无指征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仍然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仍需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法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分别进行预防性护理和传统一般护理,比较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做好介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芬;徐小梅;张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676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取病例的年份分为3组,入选的所有病例均在住院期间使用过抗菌药物。录入所有入选病例的信息至Office Excel表格中,反复核对。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作为判断院内感染的标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关系。结果6765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5953例(87.99%);发生医院感染176例(2.60%),连续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该年医院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合理用药率是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即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和无指征用药,3者的比例占所有用药病例数的百分比,3年合理用药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院内感染率也随之降低。统计3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按照频率由高到低前10位分别是: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硫脒、头孢哌酮、氧氟沙星。其中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其次为口服、雾化吸入,少部分采用局部给药。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杨骅;韩志云;杨亮蕊;李丹;赵燕菊;马继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测黄胆仪检测值分组在1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对经皮黄疸仪检测值分组对诊治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及婴儿,依据经皮黄疸胆仪检测值的高低进行分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任意部位﹥13mg/dl为A组125例,﹥10~12.9mg/dl为B组468例,7~9.9mg/dl为C组421例,5~6.9mg/dl为D组186例,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和干预措施,A组采用光疗及综合治疗,B组采用口服茵栀黄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治疗,C组口服妈咪爱治疗,D组未给予药物治疗仅进行日光浴和口服葡萄糖水处理。结果4组经治疗﹥12d后内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降至﹤5mg/dl患者比例均﹥90%。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经皮黄疸仪)值分组对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红仙;李玉梅;洪珍;他红艳;高琼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目的: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 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 HbA1C≤6.0%,n=62);正常高值组(6.0%﹤HbA1C≤6.0%,n=58);升高组(HbA1C ﹥6.0%,n=60),测定患者HbA1C和血压变异性,之后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24hSBPSD 、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与HbA1C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其血压变异性,从而降低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

    作者:陈其军;李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OSAS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成人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于确诊当日的下午4点和次日早上6点抽取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两时间段各项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次日患者上午6点与下午4点相比,WBV、Hct、Fng与PAG均有显著增加,而PT和APTT则有所缩短;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下午4点时,WBV、Hct、Fng、PAG与内皮素水平均有显著增加,而PT和APTT则有明显延长( P﹤0.05);次日上午6点时,WBV、Hct、Fng、PAG与内皮素水平均有显著增加,而PT和APTT则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OSAS患者存在显著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清晨时更为明显。

    作者:袁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3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头痛、眩晕者口服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10mg,每天1~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天麻白术汤,每天1剂。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李娟;范冬梅;刘立刚;石新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生儿低血糖6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的血糖低于所需要的血糖浓度。常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在新生儿缺氧窒息、硬肿症、感染败血症中多见。严重的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损害。通过对62例新生儿低血糖住院患儿就日龄、病因、检查、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的分析,有助于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何苍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