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损伤急救措施及效果观察

李征;朱金华;牛立堂;刘常权

关键词:颅脑损伤, 急救措施, 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关急救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过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结果治疗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比治疗一组的评分优,中、差、极差比例也低,重残和死亡率低,手术的成功救治率100.00%高于治疗组的9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手术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与分析

    食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的范围、数量及其规律影响因素对其预后有很大影响[1]。食管癌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因其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不仅可以了解病变的范围,而且还能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吴建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治疗慢性咽炎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口服和西瓜霜含片含服;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咽部症状以及咽部炎症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3.1%,疗程为(7.12±0.91)d,复发率5.1%;对照组是79.3%,疗程为(10.12±1.20)d,复发率17.2%,3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起效迅速,效果理想。

    作者:陈明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门诊西药房加强管理的讨论

    药房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合理,并且要方便及时,从而不断的提高大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医院药学工作快速发展,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西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品的集散重地,是与患者直接接触、关系到终治疗效果的专业服务部门,也是展示医院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故西药房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疗效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1],加强对门诊西药房的管理可以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服务形象。本文根据以往在西药房管理方面的经验进行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作者:袁典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支援基层医院工作体会及模式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逐渐被“以患者为中心”的监护模式所代替[1],药学服务的职能也由以前单一的“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为中心”的保障供应型扩展为技术型,这就要求基层医院药学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利用其专业知识向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的药物相关服务,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笔者将在支援基层医院期间所开展的几项药学服务工作及个人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石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2年我院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对处方进行抽样点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该院处方评价系统,对2012年处方进行统计点评和综合分析,主要结合《处方管理办法》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抽取的处方进行点评。结果2012年处方总计21200张,处方合格率96.2%。其中常规处方主要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8.5%,抗菌药物处方中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27.9%。结论该院2012年的处方合格率有所上升,但仍存在有不合理规范的情况,医师和药师需要为改进处方质量继续努力。

    作者:赖异彩;熊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纳米银联合血必净治疗Ⅱ度烧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纳米银联合血必净治疗Ⅱ度烧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纳米银医用敷料治疗创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及创面细菌检出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8.5±1.4)d和(14.2±2.6)d,对照组分别为(12.2±2.3)d和(22.1±3.1)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都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3%和11.5%,对照组的分别为9.1%和14.3%,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好。结论纳米银联合血必净是治疗Ⅱ度烧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创面细菌检出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罗长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儿科输液处方用药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儿科药房31d的处方3100张,对输液处方进行用药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输液处方1428张(46.06%),其中抗菌药使用率高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唑肟使用率次之。≥2种药物联合或配伍用药的输液处方占被查处方的84.94%;输液中存在联合用药不当、给药间隔时间太短,疗程偏长的不合理现象。结论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欠合理,应当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安全性。

    作者:汪祝青;朱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合理用药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用药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用药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糖尿病用药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宁转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腹股沟疝主要是由于腹股沟区腹横筋膜的胶原代谢异常导致局部薄弱所致,手术治疗是唯一可靠的方法[1]。随着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医疗材料的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疝囊回纳后将修补材料外形改进为预成型的网塞和补片塞充填于疝环并固定,适用于各种初发与继发的腹股沟疝。它可使疝环口消失并降低腹股沟管的压力,而且网状补片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层,加强了腹横筋膜的强度,从根本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2],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应用为广泛手术方法。随着各级医院施行疝修补术数量的迅速增多,也出现一些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现就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李少方;闫文平;秦刘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PaO2(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EV1/FVC、FVC(用力肺活量)、MVV(大自主通气量)、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弥散系数)等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效果佳,肺功能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晴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支气管哮喘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组患者均好转出院,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中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情复发,值得应用。

    作者:吴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IL17 RB调控胰腺癌的新研究

    胰腺癌具有极高的病死率,由于其激进的转移性质。解决基本的机制将是治疗的关键。胰腺癌由于具有较强的转移特性,而且在肿瘤产生早期缺乏有效的鉴别标志,因此是致死率很高的癌症类型之一。IL-17是一类细胞因子家族,包括6个成员( A,B, C,D,E,F),它是免疫反应中调控炎症发生的重要因素。IL17RB在许多器官组织表面具有表达,而且在肠道炎症反应中会出现IL17RB的上调。由于作者之前的研究发现IL17RB的缺失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的恶化,因此他们猜测IL-17B-IL-17RB也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过程。首先作者分析了胰腺癌患者的癌细胞样本,并本局其癌细胞中IL-17RB的表达量水平分成阴性,弱阳性与强阳性三组。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年我院儿科门诊中草药处方用药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门诊中药处方的使用特点,调查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是否合理,为中药房工作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统计学方法研究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饮片、常用的中药剂量、联合用药品种分布情况、儿科处方常开贴数、主要疾病的诊断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功效的中药在处方中的应用等,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综合。结果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常使用的中药是连翘,常用剂量为5g,常用贴数为4剂,主要的疾病证型为风热证。结论医院儿科中药处方,组方用药符合辨证施治的要求,组合用药基本合理,符合《处方管理办法》。

    作者:周小建;施益农;徐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8-2010年我院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分别从2008-2010年医院门诊病例中随机选取包含应用2008年、2009年、2010年不合理用药处方分别为536例、463例和387例,分别占抗生素用药处方数的26.80%、23.15%和19.35%。不合理用药类型以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合理及连用情况不合理为主。从2008-2010年,抗生素单用比例逐渐升高,二联、三联及其他用药形式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2008-2010年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呈递减趋势,医院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研究表示IBD发生与引发炎症的特殊蛋白有关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AJP: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上,来自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炎性肠病( IBD)的发生或许会受到肠道中引发炎症的特殊蛋白的影响。在英国高达百分之一的人群都会在其一生中患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在英国影响着26万人的健康。而患者机体中小肠粘膜的修复主要依赖于肠道中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Rachael Rigby教授表示,为何炎性肠病患者在发达国家不断增长,这其中潜在的原因就包括患者肠道中定居的微生物的改变等原因。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往往会影响患者肠道黏膜的修复,而肠道黏膜为个体机体抵御感染性制剂树起了一道有力的防线;整个肠道都由单一的上皮细胞层所覆盖,而上皮细胞会因个体患炎性肠病而发炎以至于被破坏。文章中研究者调查了一种名为SOCS3的特殊蛋白在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者Rigby说道,SOCS3蛋白可以限制个体肠道的炎性表现,但其在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水平的增加却对机体肠道粘膜的修复会带来负面作用。本文研究发现SOCS3可以限制微生物所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伤口的愈合。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我科于2011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5例,经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高明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测黄胆仪检测值分组在1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对经皮黄疸仪检测值分组对诊治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及婴儿,依据经皮黄疸胆仪检测值的高低进行分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任意部位﹥13mg/dl为A组125例,﹥10~12.9mg/dl为B组468例,7~9.9mg/dl为C组421例,5~6.9mg/dl为D组186例,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和干预措施,A组采用光疗及综合治疗,B组采用口服茵栀黄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治疗,C组口服妈咪爱治疗,D组未给予药物治疗仅进行日光浴和口服葡萄糖水处理。结果4组经治疗﹥12d后内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降至﹤5mg/dl患者比例均﹥90%。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经皮黄疸仪)值分组对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红仙;李玉梅;洪珍;他红艳;高琼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0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0例,2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护理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焦虑和轻度焦虑率分别为16.7%、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43.3%,无焦虑率56.7%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康复组的显效和有效率分别为46.7%、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40.0%,无效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在临床上应广泛的应用。

    作者:郭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心静脉压动态变化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压动态变化(△CVP)与外周动脉压心排量监测( AP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评估中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8月在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进行晶体液500ml 30min内静脉滴入,并用飞利浦监护仪进行补液前后中心静脉压测量,计算△CVP;用APCO持续监测扩容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根据对扩容的反应(扩容后SV增加15%为有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观察△CVP与APCO的相关性。评估△CVP在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共有3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扩容后有反应者占58.9%(23/39),反应组△CVP为(1.6±0.9)mm Hg(P﹤0.05),无反应组△CVP为(4.2±1.6)mm Hg(P﹤0.05),△CVP与△SV呈显著负相关性( r=0.654 P=0.038)。结论中心静脉压的动态变化是容量评估中的较好指标,可用来指导临床液体治疗。

    作者:张晓慧;何广;胡晓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偏头痛中医药辨证治疗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且反复发作不仅造成患者身心痛苦,而且可以导致正常工作无法进行,甚至失业,失去其照顾家庭或履行社会义务的能力,降低生活质量。属于祖国医学中“头痛”、“头风”等的范畴,近年来发病率上升,一般人群发病率达到5%,男女比例1:4,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头痛家族史,典型发作有恶心、呕吐、畏光等先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对68例头痛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