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与分析

吴建宇

关键词: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诊断分析
摘要:食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的范围、数量及其规律影响因素对其预后有很大影响[1]。食管癌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因其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不仅可以了解病变的范围,而且还能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常规微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关节松动术,均以10~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肩关节活动度( ROM)改善状况及临床效果。结果2个疗程后2组ROM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效果优于单一微波治疗,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开;李秋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9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减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聪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患者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以后,部分患者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但是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很快这些临床不良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及时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3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头痛、眩晕者口服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10mg,每天1~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天麻白术汤,每天1剂。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李娟;范冬梅;刘立刚;石新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6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75例,比率为29.2%;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4h的有46例,比率为26.3%;平均预防用药时间3.8 d,疗程不合理129例,占73.7%;无预防指征用药2例;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1例;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13例;单次剂量不合理6例;给药次数不合理10例。结论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仍有预防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需继续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李鸿武;沈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脑梗死患者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

    目的:观察早期脑梗死患者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脑梗死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发病24h内均完成头颅CT及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SEP),3d后复查头颅CT。结果35例患者中,SEP正常5例(14.3%),SEP异常30例(85.7%)。胫后神经SEP异常与脑梗死部位有关,所有影响患者感觉中枢或感觉传导通路部位的脑梗死患者 SEP异常率均较高。结论将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应用于早期脑梗死中,可明显看到波形异常,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林楚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股骨骨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采取积极的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疼痛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的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之内,通过积极的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和红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生活饮用水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结果比较

    大肠菌群测定是检测生活饮用水情况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目前,我国环保部门检测大中大肠菌群常用传统的多管发酵法,但该方法准备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周期长,无法满足大指样品快速检测的需求[1]。1956年,Forg等提出的快速纸片在餐具消毒等的定性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被列入我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及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中的C类方法。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快速纸片法与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的试验结果,探讨两种方法在生活饮用水大肠菌群检测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组织或者脏器离开原来的位置进入到腹腔内异常或者正常的凹陷、隐窝、缺损中[1]。腹内疝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占肠梗阻的2%左右。腹内疝发展迅速,病情急,临诊断较为困难[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术后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旨于探讨术后腹内疝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临床诊治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炜;陈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33例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治疗的体会

    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物增多,且有臭味,阴道口红肿疼痛,有的患者还伴有外阴瘙痒,尿痛等症状[1]。由于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较小以及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导致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上治疗延误和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精神和生活,给其及其家属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因此,对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是当前医院妇科医师以及妇科疾病研究者需要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对33例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1例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OPCA)是多系统萎缩( MSA)的不同临床亚型之一,是一组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部位变性疾病。OPCA是在帕金森样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的复杂的运动障碍和多系统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预后较差。现将我科经治的OPCA 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孙江燕;刘轲;张怀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宗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有创呼吸机在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意义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临床诊断为重度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并且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急行经口鼻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h后、撤机后血气分析及B型脑钠肽前体测定( BNP)。结果所有患者中治疗后24h,有效22例,无效14例,有效率61.11%。其中患者要求主动出院10例,死亡4例。死亡病例中,死于心源性休克3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所有患者经有创呼吸机治疗后缺氧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治疗24h后、撤机后血浆脑钠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效患者(22例)血浆脑钠肽水平降低较无效患者(14例)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重度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已出现昏迷、濒临死亡,及时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可迅速改善低氧血症和CO2潴留,血浆脑钠肽( BNP)明显降低,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蓓蓓;刘同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截瘫患者合并尿路感染35例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截瘫患者合并尿路感染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我国目前约有超过1000万以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患者,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递增。其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尿路感染的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自2008-2013年我院共收治了截瘫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敬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分心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医院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调查分析患者检查和治疗恢复情况,记录数据。结果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药物治疗1年后,其Child-Pugh 评分、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血清肝纤维化相关参数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肝功能、血常规、胃镜等联合的检查观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硬化,临床使用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永成;张健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34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简要分析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在治疗脑供血不足眩晕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脑供血不足眩晕患者6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等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未产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疾病时,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性髋部骨折36例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髋骨患者72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保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康复33例,总有效率为91.7%,而对照组患者康复23例,总有效率为6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显著的疗效,患者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感染控制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重要性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PIVAS)是指由医院药剂科提供静脉输注混合药物的配制服务。定义及要求是:符合国际标准,在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专门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菌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质量保证的输液成品,使护士赢得优质服务时间,是集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科研为一体的机构。PIVAS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场所,也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调配人员在万级、局部百级的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调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可以把广泛分布在各病区的污染源及危险源集中起来,有利于实施科学的管理来预防控制调配环境、调配过程等污染,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临床护士因调配输液发生锐器伤害而导致的血源性感染,以及交叉感染和职业病的发生。但与此同时,如果忽视或不注重PIVAS的感染控制,有可能引发大批量调配输液的污染,引起临床输液的不良反应及严重的后果。我院自2011年6月帅先在云南省地、州、县级中医医院,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工作,并在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卫生厅组织专家验收通过。经过1年多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使用以来,临床静脉输液因液体调配质量引起的输液不良反应未发生过。笔者体会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保证临床输液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在PIVAS工作中感染控制重要性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琼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银杏达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其他治疗条件均相同。4周后检测、比较2组患者血液黏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快,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不仅能明显减低患者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还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万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干预乳腺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与管理,评价其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2年5~6月和2013年5~6月行乳腺手术337例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将前者177例作为非干预组,后者200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结果与非干预组相比,乳腺手术干预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由59.9%提高到89.5%,选择合理性由74.6%提高到100.0%,用法用量使用合理性由69.5%提高到91.0%,首次用药时机合理性由55.9%提高到93.0%,术后用药疗程合理性由58.2%提高到95.0%;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下降( 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有效的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作者:邵幼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