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

田永成;张健铖

关键词:慢性乙肝, 肝硬化,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心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医院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调查分析患者检查和治疗恢复情况,记录数据。结果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药物治疗1年后,其Child-Pugh 评分、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血清肝纤维化相关参数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肝功能、血常规、胃镜等联合的检查观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硬化,临床使用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表示IBD发生与引发炎症的特殊蛋白有关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AJP: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上,来自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炎性肠病( IBD)的发生或许会受到肠道中引发炎症的特殊蛋白的影响。在英国高达百分之一的人群都会在其一生中患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在英国影响着26万人的健康。而患者机体中小肠粘膜的修复主要依赖于肠道中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Rachael Rigby教授表示,为何炎性肠病患者在发达国家不断增长,这其中潜在的原因就包括患者肠道中定居的微生物的改变等原因。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往往会影响患者肠道黏膜的修复,而肠道黏膜为个体机体抵御感染性制剂树起了一道有力的防线;整个肠道都由单一的上皮细胞层所覆盖,而上皮细胞会因个体患炎性肠病而发炎以至于被破坏。文章中研究者调查了一种名为SOCS3的特殊蛋白在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者Rigby说道,SOCS3蛋白可以限制个体肠道的炎性表现,但其在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水平的增加却对机体肠道粘膜的修复会带来负面作用。本文研究发现SOCS3可以限制微生物所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伤口的愈合。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33例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治疗的体会

    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物增多,且有臭味,阴道口红肿疼痛,有的患者还伴有外阴瘙痒,尿痛等症状[1]。由于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较小以及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导致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上治疗延误和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精神和生活,给其及其家属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因此,对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是当前医院妇科医师以及妇科疾病研究者需要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对33例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正常体检人群外周血白细胞减少89例骨髓象分析

    白细胞减少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因白细胞数通常60%~70%为粒细胞,所以大多数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1],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理化损伤、严重感染、毒素、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性机制所致。为了明确病因,我院对89例正常体检人群白细胞减少者行骨髓穿刺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及骨髓象特点,查找病因,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乙肝肝硬化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分心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医院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调查分析患者检查和治疗恢复情况,记录数据。结果4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药物治疗1年后,其Child-Pugh 评分、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血清肝纤维化相关参数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肝功能、血常规、胃镜等联合的检查观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硬化,临床使用核酸类似物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永成;张健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分别进行预防性护理和传统一般护理,比较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做好介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芬;徐小梅;张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宫血宁治疗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血宁治疗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2013年5月接受治疗的放环1~3个月之后,月经过多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氨基己酸西药治疗,每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氨基己酸,每次1g,每天3次,连续6d为1个疗程,共服用6个疗程;观察组50例患者使用宫血宁胶囊治疗,每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宫血宁胶囊,每次0.26g,每天3次,连续6d为1个疗程,共服用6个疗程,2组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血宁治疗节育环放置后月经过多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藏医艾灸与中医艾灸治疗之异同

    藏医艾灸与中医艾灸源于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应用上都有着相对的独特性,但医理相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应用上却也有着共同性。本文试着探讨藏医与中医艾灸治疗之异同,以求教于同行。现就藏医与中医艾灸的概念、艾柱大小、施灸顺序、施灸方法、穴位及功效等方面谈谈两者治疗的异同。

    作者:陈星;曹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联合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运动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运动干预疗法;对照Ⅰ组采用运动疗法;对照Ⅱ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早产儿、巨大儿、胎粪污染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联合运动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痛苦小,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王力朋;张国锋;沈洋;张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52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慢性宫颈炎属妇科多发、常见病。病理表现有宫颈肥大、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以宫颈糜烂为多见。慢性宫颈炎可引发宫颈瘤样变、盆腔炎性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导致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不孕。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积极治疗该病尤为重要。笔者对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20例应用微波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琳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早期观察以及精心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一旦入院后均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60例患儿治愈56例(93.3%),好转4例(6.7%),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早期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相关后遗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作者:何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脏穿透伤36例急救体会

    心脏穿透性外伤大多为强力、高速、锐利的异物穿透胸壁或它处进入心脏所致或肋骨骨折断端猛烈移位穿刺心脏引起。患者起病急,伤情凶险,变化快,如能及早诊断和手术治疗,可使80%~90%的患者获救[1、2],我院于2009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心脏外伤患者36例,经院前急救,急诊开胸手术及围手术期严密监护,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佳;李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磺胺止咳口服溶液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磺胺止咳口服溶液含量测定的方法,以提高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测定法,以Agilent Eclipse × HC-C18为色谱柱,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用氢氧化钠试液或冰醋酸调节pH值至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1.0ml/min。结果在100~360μg/ml线性范围内,磺胺甲噁唑溶液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在10~36μg/ml线性范围内,甲氧苄啶溶液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磺胺甲噁唑为100.2%(n=7),甲氧苄啶为99.8%。磺胺甲噁唑日内RSD分别为0.78%、0.59%、0.38%;甲氧苄啶日内RSD分别为0.96%、0.76%、0.2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磺胺止咳口服溶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小兰;范义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儿科输液处方用药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儿科药房31d的处方3100张,对输液处方进行用药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输液处方1428张(46.06%),其中抗菌药使用率高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唑肟使用率次之。≥2种药物联合或配伍用药的输液处方占被查处方的84.94%;输液中存在联合用药不当、给药间隔时间太短,疗程偏长的不合理现象。结论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欠合理,应当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安全性。

    作者:汪祝青;朱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留置胃管的置入及其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分别用常规方法和诱导吞咽置管法进行操作,比较2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2组插管成功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诱导吞咽置管法优于常规方法。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宜采用诱导吞咽置胃管法留置胃管。

    作者:许利华;任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康惠尔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在Ⅱ期压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治疗Ⅱ期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7例Ⅱ期压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3例,分别采用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治疗观察组,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 P﹤0.05),愈合率明显提高( P﹤0.01),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P﹤0.01)。结论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用于Ⅱ期压疮创面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方法。

    作者:陈莉;陈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对通心络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进行该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常规法试验显示通心络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回收率均﹤70%;培养基稀释法可消除上述3种菌的抑菌作用;控制菌测定中,各种阳性试验菌均能检出、阴性对照菌无菌生长。结论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通心络胶囊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测定;按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

    作者:戚继红;蒋孜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纳米银联合血必净治疗Ⅱ度烧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纳米银联合血必净治疗Ⅱ度烧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纳米银医用敷料治疗创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及创面细菌检出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8.5±1.4)d和(14.2±2.6)d,对照组分别为(12.2±2.3)d和(22.1±3.1)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都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3%和11.5%,对照组的分别为9.1%和14.3%,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好。结论纳米银联合血必净是治疗Ⅱ度烧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创面细菌检出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罗长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测黄胆仪检测值分组在1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对经皮黄疸仪检测值分组对诊治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及婴儿,依据经皮黄疸胆仪检测值的高低进行分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任意部位﹥13mg/dl为A组125例,﹥10~12.9mg/dl为B组468例,7~9.9mg/dl为C组421例,5~6.9mg/dl为D组186例,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和干预措施,A组采用光疗及综合治疗,B组采用口服茵栀黄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治疗,C组口服妈咪爱治疗,D组未给予药物治疗仅进行日光浴和口服葡萄糖水处理。结果4组经治疗﹥12d后内经皮胆红素测定值降至﹤5mg/dl患者比例均﹥90%。结论经皮胆红素测定(经皮黄疸仪)值分组对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红仙;李玉梅;洪珍;他红艳;高琼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支气管哮喘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组患者均好转出院,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中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情复发,值得应用。

    作者:吴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调查研究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学室每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180~230份进行医嘱点评,2013年抽取出院病历252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根据各项法律法规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在抽取的252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640份(25.39%)。抗菌药物使用合理450/640份(70.31%);不合理190/640份(29.69%)。不合理应用情况:给药频次不当、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联用不合理、换药无指征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仍然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仍需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法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