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藏医艾灸与中医艾灸治疗之异同

陈星;曹文龙

关键词:藏医, 中医, 艾灸
摘要:藏医艾灸与中医艾灸源于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应用上都有着相对的独特性,但医理相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应用上却也有着共同性。本文试着探讨藏医与中医艾灸治疗之异同,以求教于同行。现就藏医与中医艾灸的概念、艾柱大小、施灸顺序、施灸方法、穴位及功效等方面谈谈两者治疗的异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时不同效应室浓度对复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时舒芬太尼不同效应室浓度对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5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行全凭静脉麻醉。术毕,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Ⅰ组为0.12ng/ml,Ⅱ组为0.15ng/ml,Ⅲ组为0.20ng/m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为1.5μg/ml。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30min(T1)、手术结束时(T2)、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3)及术后30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评价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 T3)及术后30min( T4)的视觉模拟( VAS)疼痛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记录术后60min内嗜睡、呼吸抑制、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T3、T4时点较T0、T1、T2时点HR、MAP明显升高(P﹤0.05)。Ⅰ组在T3、T4时点HR、MAP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Ⅲ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Ⅰ组、Ⅱ组明显延长( P﹤0.05)。Ⅱ组、Ⅲ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及术后30min的视觉模拟( VAS)疼痛评分优于Ⅰ组(P﹤0.05)。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及术后3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Ⅰ组、Ⅲ组(P﹤0.05)。Ⅱ组术后60min内嗜睡、呼吸抑制、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Ⅲ组(P ﹤0.05)。结论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5ng/ml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1.5μg/ml适合麻醉复苏。

    作者:邓磊;王两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52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慢性宫颈炎属妇科多发、常见病。病理表现有宫颈肥大、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以宫颈糜烂为多见。慢性宫颈炎可引发宫颈瘤样变、盆腔炎性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导致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不孕。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积极治疗该病尤为重要。笔者对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20例应用微波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琳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分为3组各30例,第一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第二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第三组实施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比较3组患者的并发症与营养状况。结果在实施营养后第1天,3组患者在Hb、ALB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0天,第三组的Hb、ALB均高于前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三组并发症率低于前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控制并发症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国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河南省西平县2013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持续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掌握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及时发现干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综合干预措施落实到位。方法将全县19个乡镇按地理位置分东、西、南、北、中五片,从每一片区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作为被查乡镇,在被抽取的乡(镇)中按照距乡镇卫生附近及5km以外各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居委会);被抽取的行政村(居委会)随机采集15个居民户的盐样≥50g,现场对采集的盐样进行半定量检测,剩余盐样按规定运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定量测定盐中碘含量,盐碘含量检测按照国标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共采集居民户盐样300份,实验室定量测定300份,合格碘盐289份,其中不合格碘盐计9份,非碘盐计2份;碘盐覆盖率达99.33%,碘盐合格率达96.98%,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6.33%,非碘盐达0.67%。结论该县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6.33%,略高于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要求的合格碘盐食用率标准,保证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持续实现。

    作者:王中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0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0例,2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心理护理。护理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焦虑和轻度焦虑率分别为16.7%、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43.3%,无焦虑率56.7%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康复组的显效和有效率分别为46.7%、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40.0%,无效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在临床上应广泛的应用。

    作者:郭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支气管哮喘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组患者均好转出院,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中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情复发,值得应用。

    作者:吴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腺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进展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近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有报道指出,早期发现乳腺癌可以减少40%甚至更高的病死率[2]。目前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乳腺超声检查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随着乳腺超声仪器及检查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乳腺超声的临床应用有更广阔的前景。现就乳腺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蓝桂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儿科输液处方用药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儿科药房31d的处方3100张,对输液处方进行用药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输液处方1428张(46.06%),其中抗菌药使用率高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唑肟使用率次之。≥2种药物联合或配伍用药的输液处方占被查处方的84.94%;输液中存在联合用药不当、给药间隔时间太短,疗程偏长的不合理现象。结论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欠合理,应当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安全性。

    作者:汪祝青;朱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前相关凝血指标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产前相关凝血指标情况,探讨这些指标为预防产后出血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2012年6月于医院分娩的156例孕妇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一时间于医院体检的10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2组人群均在空腹状态下抽血检查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血PLT及TT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血 APTT、PT、FIB、D-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前进行PLT、PT、TT、APTT、FIB、D-D等相关凝血指标的检测,对了解孕妇产前凝血情况,预防产妇产后异常出血、产程异常和产后大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雷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腹外疝患者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护理总结

    目的:总结老年腹外疝患者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腹外疝患者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丽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2年我院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对处方进行抽样点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该院处方评价系统,对2012年处方进行统计点评和综合分析,主要结合《处方管理办法》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抽取的处方进行点评。结果2012年处方总计21200张,处方合格率96.2%。其中常规处方主要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8.5%,抗菌药物处方中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27.9%。结论该院2012年的处方合格率有所上升,但仍存在有不合理规范的情况,医师和药师需要为改进处方质量继续努力。

    作者:赖异彩;熊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截瘫患者合并尿路感染35例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截瘫患者合并尿路感染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我国目前约有超过1000万以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患者,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递增。其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尿路感染的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自2008-2013年我院共收治了截瘫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敬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国产宫颈癌疫苗有望年内上市

    防治宫颈癌无国产疫苗的历史有望今年结束。记者昨日从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的宫颈癌筛查活动上获悉,国产疫苗快今年内就可供应给国内女性。据介绍,宫颈癌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病毒)引起,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症类型。2006年,世界上出现首个宫颈癌疫苗。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伊托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伊托必利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快速缓解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迎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科使用抗生素及其术后护理

    人类在生存中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袭,已经习以为常,它们能导致人类患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应用给人类抵御疾病特别是感染类疾病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从早期使用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到现在的上千种抗生素,都为救治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耐药性等,给疾病的诊治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多的负面问题。因此,一定要合理用药,特别是在妇产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

    我科于2011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5例,经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高明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研究表示IBD发生与引发炎症的特殊蛋白有关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AJP: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上,来自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炎性肠病( IBD)的发生或许会受到肠道中引发炎症的特殊蛋白的影响。在英国高达百分之一的人群都会在其一生中患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在英国影响着26万人的健康。而患者机体中小肠粘膜的修复主要依赖于肠道中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Rachael Rigby教授表示,为何炎性肠病患者在发达国家不断增长,这其中潜在的原因就包括患者肠道中定居的微生物的改变等原因。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往往会影响患者肠道黏膜的修复,而肠道黏膜为个体机体抵御感染性制剂树起了一道有力的防线;整个肠道都由单一的上皮细胞层所覆盖,而上皮细胞会因个体患炎性肠病而发炎以至于被破坏。文章中研究者调查了一种名为SOCS3的特殊蛋白在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者Rigby说道,SOCS3蛋白可以限制个体肠道的炎性表现,但其在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水平的增加却对机体肠道粘膜的修复会带来负面作用。本文研究发现SOCS3可以限制微生物所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伤口的愈合。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DCA在控制肾脏内科抗生素使用强度中的运用

    2011年卫生部(卫计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目的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我科认真进行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经过努力,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较前明显降低,使用率达到了医院指标55%,但使用强度仍未达到。经我科讨论拟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我科抗生素DDD值控制,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5月,为期半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早期观察以及精心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一旦入院后均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60例患儿治愈56例(93.3%),好转4例(6.7%),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早期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相关后遗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作者:何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措施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药物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但是它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笔者就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作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