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使用抗生素及其术后护理

李伟

关键词:抗生素, 妇产科, 细菌, 病毒, 合理用药
摘要:人类在生存中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袭,已经习以为常,它们能导致人类患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的应用给人类抵御疾病特别是感染类疾病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从早期使用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到现在的上千种抗生素,都为救治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耐药性等,给疾病的诊治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多的负面问题。因此,一定要合理用药,特别是在妇产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2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TC、TG、LDL-C、HDL-C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A组降脂作用( TC、TG、LDL-C水平下降)较B组明显(P﹤0.05),而治疗8周后降脂作用相当;HDL-C水平升高较慢,至治疗8周后才有明显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起效快,总体降脂作用相当,均较显著。

    作者:张琳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IL17 RB调控胰腺癌的新研究

    胰腺癌具有极高的病死率,由于其激进的转移性质。解决基本的机制将是治疗的关键。胰腺癌由于具有较强的转移特性,而且在肿瘤产生早期缺乏有效的鉴别标志,因此是致死率很高的癌症类型之一。IL-17是一类细胞因子家族,包括6个成员( A,B, C,D,E,F),它是免疫反应中调控炎症发生的重要因素。IL17RB在许多器官组织表面具有表达,而且在肠道炎症反应中会出现IL17RB的上调。由于作者之前的研究发现IL17RB的缺失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的恶化,因此他们猜测IL-17B-IL-17RB也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过程。首先作者分析了胰腺癌患者的癌细胞样本,并本局其癌细胞中IL-17RB的表达量水平分成阴性,弱阳性与强阳性三组。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年我院儿科门诊中草药处方用药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门诊中药处方的使用特点,调查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是否合理,为中药房工作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统计学方法研究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饮片、常用的中药剂量、联合用药品种分布情况、儿科处方常开贴数、主要疾病的诊断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功效的中药在处方中的应用等,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综合。结果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常使用的中药是连翘,常用剂量为5g,常用贴数为4剂,主要的疾病证型为风热证。结论医院儿科中药处方,组方用药符合辨证施治的要求,组合用药基本合理,符合《处方管理办法》。

    作者:周小建;施益农;徐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急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2月12000张急诊处方,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处方4309张,使用率为35.90%,符合要求,但仍存在注射剂使用比例高、个别品种滥用、用药不适宜等情况。结论对于急诊科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对急诊科的监管力度,增加急诊科抗菌药处方专项点评,强化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抗菌药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常规微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关节松动术,均以10~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肩关节活动度( ROM)改善状况及临床效果。结果2个疗程后2组ROM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波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效果优于单一微波治疗,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开;李秋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手术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例,分别进行预防性护理和传统一般护理,比较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做好介入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芬;徐小梅;张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伊托必利及莫沙必利治疗肝硬化腹胀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及莫沙必利改善肝硬化患者腹胀症状的疗效,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医院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234例,随机分成伊托必利组( A组)、莫沙必利组(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78例。A、B 2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托必利片和莫沙必利片,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碱性磷酸酶( ALP)和总胆红素( TB)及症状缓解有效率的差别。结果 A、B组的肝硬化患者腹胀症状较C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B组在改善肝硬化患者腹胀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伊托必利及莫沙必利均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胀症状,且不影响肝功能,但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施惠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性髋部骨折36例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髋骨患者72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保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康复33例,总有效率为91.7%,而对照组患者康复23例,总有效率为6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显著的疗效,患者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与分析

    食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的范围、数量及其规律影响因素对其预后有很大影响[1]。食管癌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因其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不仅可以了解病变的范围,而且还能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吴建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FDA批准安斯泰来抗真菌药Cresemba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

    据路透社消息,美国FDA周五批准了日本安斯泰来的广谱抗真菌药Cresemba( isavuconazonium,艾沙康唑),该药主要用于治疗侵入性曲霉病和毛霉菌病,这2种真菌感染多发于血癌患者。侵入性曲霉病是非常罕见的同时又很棘手的真菌病,主要发生于免疫系统紊乱或受到抑制的患者,比如白血病。毛霉菌病也是罕见的病发速度很快的真菌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Cresemba由安斯泰来与巴塞利亚( Basilea)制药公司共同开发。安斯泰来于去年7月8日在美国提交了Cresemba新药申请。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地高辛增房颤患者死亡风险达27%

    即将在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房颤患者服用地高辛的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服用者高27%,心源性死亡风险高21%;而房颤合并肾衰的患者服用地高辛的风险更是比相似病情下、未服用者的死亡风险增加60%~70%。使用地高辛以前就曾被认为与房颤患者死亡危险增加有关,美国约有560万房颤患者,约20%的房颤患者在接受地高辛治疗。主要研究者、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WaqasQureshi博士指出,该结果是在对19项研究(1960-2014年)、超过50万患者做出分析后得出的。“在更进一步的研究公布前,我建议医师处方地高辛时要非常谨慎,尤其是现在还有其他更安全的药物可选。”地高辛有助于调节心律,根据目前指南的建议,对于运动量小的房颤患者,推荐地高辛为一线治疗药物;对于运动量较大的房颤患者,地高辛为二线用药。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9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高于对照组的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减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聪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Tildrakizumab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与白介素23的特异性靶向的临床改善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影响着世界上约2%~3%的人口,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近一些研究将目光锁定在了IL12和IL23共有的IL-12/23p40亚基,特异性抑制IL-23或可改善银屑病病症。近日,来自奥地利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叫Tildrakizumab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治疗银屑病,并通过一系列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这为银屑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nature上。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一只名为Tildrakizumab的靶向IL-23p19亚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评估,在该评估研究中,他们将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分为三部分,进行了随机性,安慰剂对照,连续性,多剂量等特点的Ⅰ期研究,来为特异性靶向IL-23p19亚基的单克隆抗体改善银屑病疾病症状提供临床证据。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OSAS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成人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于确诊当日的下午4点和次日早上6点抽取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两时间段各项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次日患者上午6点与下午4点相比,WBV、Hct、Fng与PAG均有显著增加,而PT和APTT则有所缩短;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下午4点时,WBV、Hct、Fng、PAG与内皮素水平均有显著增加,而PT和APTT则有明显延长( P﹤0.05);次日上午6点时,WBV、Hct、Fng、PAG与内皮素水平均有显著增加,而PT和APTT则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OSAS患者存在显著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高危因素,清晨时更为明显。

    作者:袁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120例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妇科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护理模式不同随即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对象全部实施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传统的护理模式,试验组则更具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术患者的护理需要加强术前、术后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马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1例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OPCA)是多系统萎缩( MSA)的不同临床亚型之一,是一组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部位变性疾病。OPCA是在帕金森样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的复杂的运动障碍和多系统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预后较差。现将我科经治的OPCA 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孙江燕;刘轲;张怀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头孢替安联合注射用喜炎平治疗幼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替安联合注射用喜炎平治疗幼儿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入院治疗的细菌性痢疾患者8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头孢替安联合喜炎平,对照组单用头孢替安治疗,头孢替安剂量100mg·kg-1·d-1,喜炎平剂量0.4ml·kg-1·d-1,均分为2次,静脉给药。2组患儿均进行饮食调节,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常规液体疗法。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退热及止泻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头孢替安联合喜炎平治疗幼儿细菌性痢疾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冀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科学家揭示O型血保护个体免于疟疾死亡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科学家就揭示了O型血保护个体免于疟疾死亡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由疟疾引发的选择性压力或许会引发人类ABO血型发生全球化分布的改变。此前研究者对引发疟疾的多种疟原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知道O型血会保护个体抵御严重的疟疾,而其它血型则不会;因此揭示这其中存在的分子机制对于进行疟疾研究将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就发现了一种名为RI-FIN的关键蛋白,利用对培养中的细胞及动物模型进行不同的实验,研究者发现,恶性疟原虫可以分泌产生 RIFIN蛋白,而且这种蛋白可以利用特殊的方式就像胶水一样吸附在血细胞表面,而且RIFIN蛋白可以强烈吸附到A型血细胞表面,但对O型血细胞则吸附性差。Mats Wahlgren教授指出,由于RIFIN蛋白在很多恶性疟原虫变异体中都能够被发现,因此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分离出到底是哪种恶性疟原虫突变体参与了上述机制的发生。本文中研究者的研究发现为解释O型血保护个体抵御疟疾的原因提供了研究数据,这或许就可以帮助阐明为何O型血的个体在疟疾常发区域如此常见,比如在尼日利亚有超过一半的个体都是O型血,因为这可以帮助保护机体抵御疟疾。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52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慢性宫颈炎属妇科多发、常见病。病理表现有宫颈肥大、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以宫颈糜烂为多见。慢性宫颈炎可引发宫颈瘤样变、盆腔炎性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导致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不孕。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积极治疗该病尤为重要。笔者对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20例应用微波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琳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6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75例,比率为29.2%;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4h的有46例,比率为26.3%;平均预防用药时间3.8 d,疗程不合理129例,占73.7%;无预防指征用药2例;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1例;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13例;单次剂量不合理6例;给药次数不合理10例。结论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仍有预防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需继续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李鸿武;沈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