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520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孙琳红

关键词:宫颈炎, 慢性, 微波, 疗效
摘要:慢性宫颈炎属妇科多发、常见病。病理表现有宫颈肥大、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以宫颈糜烂为多见。慢性宫颈炎可引发宫颈瘤样变、盆腔炎性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导致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不孕。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积极治疗该病尤为重要。笔者对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20例应用微波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达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其他治疗条件均相同。4周后检测、比较2组患者血液黏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快,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不仅能明显减低患者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还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万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调查研究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学室每月随机抽取出院病历180~230份进行医嘱点评,2013年抽取出院病历2520份,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根据各项法律法规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在抽取的252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640份(25.39%)。抗菌药物使用合理450/640份(70.31%);不合理190/640份(29.69%)。不合理应用情况:给药频次不当、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联用不合理、换药无指征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但仍然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仍需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法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细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做好细节护理对于减少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接受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然后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且患者的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2组结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后,对患者做好细节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龚美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急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2月12000张急诊处方,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处方4309张,使用率为35.90%,符合要求,但仍存在注射剂使用比例高、个别品种滥用、用药不适宜等情况。结论对于急诊科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对急诊科的监管力度,增加急诊科抗菌药处方专项点评,强化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抗菌药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宗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截瘫患者合并尿路感染35例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截瘫患者合并尿路感染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我国目前约有超过1000万以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患者,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递增。其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尿路感染的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自2008-2013年我院共收治了截瘫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敬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2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TC、TG、LDL-C、HDL-C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A组降脂作用( TC、TG、LDL-C水平下降)较B组明显(P﹤0.05),而治疗8周后降脂作用相当;HDL-C水平升高较慢,至治疗8周后才有明显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起效快,总体降脂作用相当,均较显著。

    作者:张琳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NBI-ME)在诊断Barrett食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内镜下肉眼观胃食管结合处( GEJ)近端出现桔红色柱状上皮的患者86例,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取活检;对照组在常规胃镜下取活检。结果观察组中肠上皮化生者26例(55.3%),其中不典型增生4例;对照组中肠上皮化生者9例(23.1%),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能有效提高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顺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支援基层医院工作体会及模式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逐渐被“以患者为中心”的监护模式所代替[1],药学服务的职能也由以前单一的“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为中心”的保障供应型扩展为技术型,这就要求基层医院药学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利用其专业知识向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的药物相关服务,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笔者将在支援基层医院期间所开展的几项药学服务工作及个人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石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DCA在控制肾脏内科抗生素使用强度中的运用

    2011年卫生部(卫计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目的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我科认真进行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经过努力,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较前明显降低,使用率达到了医院指标55%,但使用强度仍未达到。经我科讨论拟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我科抗生素DDD值控制,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5月,为期半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患者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以后,部分患者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但是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很快这些临床不良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及时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8-2010年我院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分别从2008-2010年医院门诊病例中随机选取包含应用2008年、2009年、2010年不合理用药处方分别为536例、463例和387例,分别占抗生素用药处方数的26.80%、23.15%和19.35%。不合理用药类型以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合理及连用情况不合理为主。从2008-2010年,抗生素单用比例逐渐升高,二联、三联及其他用药形式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2008-2010年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呈递减趋势,医院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生儿低血糖6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的血糖低于所需要的血糖浓度。常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在新生儿缺氧窒息、硬肿症、感染败血症中多见。严重的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损害。通过对62例新生儿低血糖住院患儿就日龄、病因、检查、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效果的分析,有助于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何苍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药师干预乳腺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与管理,评价其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2年5~6月和2013年5~6月行乳腺手术337例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将前者177例作为非干预组,后者200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结果与非干预组相比,乳腺手术干预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由59.9%提高到89.5%,选择合理性由74.6%提高到100.0%,用法用量使用合理性由69.5%提高到91.0%,首次用药时机合理性由55.9%提高到93.0%,术后用药疗程合理性由58.2%提高到95.0%;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下降( 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有效的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作者:邵幼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颅脑损伤急救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关急救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过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结果治疗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比治疗一组的评分优,中、差、极差比例也低,重残和死亡率低,手术的成功救治率100.00%高于治疗组的9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手术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李征;朱金华;牛立堂;刘常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阿伦单抗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目前的共识认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异常[1]。在过去的30年间,免疫抑制治疗( IST)已成为 AA 治疗的重要手段,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联合环孢霉素 A( CsA )的 IST 治疗已经成为无同胞HLA相合供者的重型 AA( SAA )患者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ATG+CsA 治疗方案的反应率为60%~70%,1年总生存率(OS)为70%~80%[2~4]。马源ATG(常规方案是4d方案,每天40 mg/kg)与淋巴细胞球蛋白(常规方案时5d方案,每天15 mg/kg)治疗SAA的有效率大体相同[5~9]。一项大规模随机研究和SAA工作组( SAAWP)的报告指出[10],兔源ATG(常规方案是5d,每天3.5 mg/kg)的有效率明显低于马源ATG。因此,马源ATG+CsA的治疗方案是目前IST治疗SAA的一线选择。新的研究指出[11~13],30%~40%的 SAA 患者对以马源ATG+CsA的IST无反应。另外,马源ATG+CsA治疗后,少1/3的有反应者会复发,一部分患者虽反应不完全,依赖 CsA的维持治疗。针对这些患者应该选择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唐旭东;刘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国产宫颈癌疫苗有望年内上市

    防治宫颈癌无国产疫苗的历史有望今年结束。记者昨日从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的宫颈癌筛查活动上获悉,国产疫苗快今年内就可供应给国内女性。据介绍,宫颈癌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病毒)引起,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症类型。2006年,世界上出现首个宫颈癌疫苗。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1例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OPCA)是多系统萎缩( MSA)的不同临床亚型之一,是一组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部位变性疾病。OPCA是在帕金森样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的复杂的运动障碍和多系统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预后较差。现将我科经治的OPCA 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孙江燕;刘轲;张怀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治疗体会

    结肠癌是消化道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突变[1]。现今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结肠癌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此病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耐受力减弱,并且经常合并有其它并发症,这就给手术带来一定风险,使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结肠癌起病隐匿,一般早期很难发现,且发病较慢,到症状明显时大多已经是晚期,加之许多患者合并有肠梗阻,肠梗阻也是临床上表现不明显且术前较难确认的消化道疾病,是结肠癌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本文对在我院治疗的8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洪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型综合征的防治策略

    目的: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中间型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使用阿托品、长托宁、解磷定、盐酸纳洛酮等药物治疗及机械通气等的治疗效果。结果24例中治愈21例,治愈患者以颅神经障碍早恢复,其次是屈颈肌和四肢肌肉,呼吸肌恢复晚。于中毒后3~6d死亡3例,均在自主呼吸停止后行紧急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其中1例来诊时呼吸微弱,面部紫绀,出现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心脏复苏成功,但因合并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肺部感染严重,再次心跳骤停死亡。结论中间型综合征病程有自限性特点,早开通气道,机械通气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怀志;孙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