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伊托必利及莫沙必利治疗肝硬化腹胀患者的疗效研究

施惠海

关键词:伊托必利, 莫沙必利, 肝硬化, 腹胀
摘要:目的:观察伊托必利及莫沙必利改善肝硬化患者腹胀症状的疗效,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医院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234例,随机分成伊托必利组( A组)、莫沙必利组(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78例。A、B 2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托必利片和莫沙必利片,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碱性磷酸酶( ALP)和总胆红素( TB)及症状缓解有效率的差别。结果 A、B组的肝硬化患者腹胀症状较C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B组在改善肝硬化患者腹胀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伊托必利及莫沙必利均可有效改善肝硬化腹胀症状,且不影响肝功能,但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12-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汇总。结果2013年医院中药注射剂销售数量、金额、使用频次较2012年有所增长,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及使用频次两年来均居首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在2013年用量明显增长。结论本院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量增长快。

    作者:颜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33例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治疗的体会

    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物增多,且有臭味,阴道口红肿疼痛,有的患者还伴有外阴瘙痒,尿痛等症状[1]。由于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较小以及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导致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上治疗延误和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精神和生活,给其及其家属都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因此,对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是当前医院妇科医师以及妇科疾病研究者需要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对33例青春期前淋菌性阴道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及Pilon折1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及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7例严重胫腓骨骨折及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治疗方案,术后随访12~15个月,观察并统计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位效果。结果术后的复位结果统计表明解剖复位14例(82.35%),良好复位3例(17.65%),无患者出现复位不佳现象;踝关节功能评价显示优14例(82.35%),良好2例(11.76%),而一般1例(5.88%)。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及Pilon骨折能够有效的避开创面,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同时能够起到较好的复位效果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凌小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措施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药物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但是它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笔者就化疗药物的危害及接触人员的防护作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爱可泰隆Uptravi 新药申请获FDA审评

    爱可泰隆新型肺动脉高压药物Uptravi( selexipag)的新药申请获美国FDA采用标准审评程序来审评。Uptravi新药申请在去年12月22日提交到美国FDA,爱可泰隆预测整个审评过程从现在算起要花费12个月。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34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简要分析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在治疗脑供血不足眩晕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脑供血不足眩晕患者6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等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未产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疾病时,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联合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运动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运动干预疗法;对照Ⅰ组采用运动疗法;对照Ⅱ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早产儿、巨大儿、胎粪污染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联合运动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痛苦小,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王力朋;张国锋;沈洋;张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DCA在控制肾脏内科抗生素使用强度中的运用

    2011年卫生部(卫计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目的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我科认真进行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经过努力,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较前明显降低,使用率达到了医院指标55%,但使用强度仍未达到。经我科讨论拟采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我科抗生素DDD值控制,时间为2013年11月-2014年5月,为期半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1例

    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OPCA)是多系统萎缩( MSA)的不同临床亚型之一,是一组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脑干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多部位变性疾病。OPCA是在帕金森样症状的基础上出现的复杂的运动障碍和多系统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症状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预后较差。现将我科经治的OPCA 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孙江燕;刘轲;张怀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眩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眩晕(颈性)与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7月-2013年11月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头晕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TCD)探测双侧MCA、ACA、VA及BA。结果血流速度增高者27例(43.55%),男12例(44.44%),女15例(55.56%),年龄25~70岁。血流速度减低者25例(40.32%),男4例(16%),女21例(84%),年龄25~71岁。且性别与不同年龄间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有关,提示颈性眩晕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吕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正常体检人群外周血白细胞减少89例骨髓象分析

    白细胞减少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因白细胞数通常60%~70%为粒细胞,所以大多数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1],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理化损伤、严重感染、毒素、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性机制所致。为了明确病因,我院对89例正常体检人群白细胞减少者行骨髓穿刺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及骨髓象特点,查找病因,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银杏达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其他治疗条件均相同。4周后检测、比较2组患者血液黏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快,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不仅能明显减低患者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还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万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注射后组织分布快而广,能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麻醉强度大、起效快、弥散力强[1],在急诊清创缝隙合术中极为常用。酰胺类不能形成抗原,故引起变态反应极为罕见,尤期过敏性休克在临床上更为罕见[2]。利多卡因正常用量一般无不良反应,部分可引起嗜睡、视力模糊等神经症状,严重者过敏性休克甚至心跳呼吸循环骤停而致死。目前药物手册尚未规定用药前常规做皮试,我科成功救治1例利多卡因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琴;张小鹏;孔飞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型综合征的防治策略

    目的:分析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中间型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使用阿托品、长托宁、解磷定、盐酸纳洛酮等药物治疗及机械通气等的治疗效果。结果24例中治愈21例,治愈患者以颅神经障碍早恢复,其次是屈颈肌和四肢肌肉,呼吸肌恢复晚。于中毒后3~6d死亡3例,均在自主呼吸停止后行紧急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其中1例来诊时呼吸微弱,面部紫绀,出现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心脏复苏成功,但因合并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肺部感染严重,再次心跳骤停死亡。结论中间型综合征病程有自限性特点,早开通气道,机械通气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怀志;孙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9例。观察组予PFNA固定治疗,对照组予动力髋螺钉( DHS)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内固定牢固,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邸进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Excel表格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出具各种不同的报告单,盖章手写既不美观又耗时费力,并且还要完成登记工作,工作非常繁杂。随着实验室计算机的普及,在检验工作中巧用Excel表格来完成检验报告单的打印以及检验结果的登记和工作量的统计工作,既快捷方便,报告单又整洁美观。在基层医院检验科没有Lis检验系统的情况下,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具有数据输入与处理,图表制作,报表设计,统计分析等功能,以及 Excel软件中VLOOKUP函数具有的数据查找功能,据此来完成日常常用报告单的打印,不同检验报告单的综合打印以及日报表的打印和工作量的统计等工作。Microsoft Excel功能强大,其公式函数,数据筛查,条件判断,统计,工作表相互调用等功能完全能满足我们报告单打印工作的需要。

    作者:赵大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08-2010年我院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分别从2008-2010年医院门诊病例中随机选取包含应用2008年、2009年、2010年不合理用药处方分别为536例、463例和387例,分别占抗生素用药处方数的26.80%、23.15%和19.35%。不合理用药类型以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合理及连用情况不合理为主。从2008-2010年,抗生素单用比例逐渐升高,二联、三联及其他用药形式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2008-2010年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呈递减趋势,医院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会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患者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以后,部分患者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但是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很快这些临床不良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运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及时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型检测技术预测药物的免疫反应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的新的研究成查,来自伦敦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其可以利用单一捐献者血液中不同细胞的组合来预测一种新型药物是否可以促进人类严重的免疫反应。这种检测手段或许可以避免许多灾难性事件的发生,比如2006年对名为TGN1412的药物进行测试,当时该药物引发了6名健康男性出现了严重的器官衰竭进而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接受TGN1412药物的志愿者经历了名为细胞因子风暴( cytokine storm)的灾难性炎症反应。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藏医艾灸与中医艾灸治疗之异同

    藏医艾灸与中医艾灸源于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应用上都有着相对的独特性,但医理相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应用上却也有着共同性。本文试着探讨藏医与中医艾灸治疗之异同,以求教于同行。现就藏医与中医艾灸的概念、艾柱大小、施灸顺序、施灸方法、穴位及功效等方面谈谈两者治疗的异同。

    作者:陈星;曹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