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产前诊断对胎儿唇腭裂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四维超声对孕中晚期孕妇作颌面部扫查,二维采用胎儿鼻唇冠状切、矢状切及横切面探查,显示胎儿上唇、牙槽突及腭的回声有无连续性中断及错位.结果 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15例,其中单纯唇裂2例,单侧唇腭裂5例,双侧唇腭裂7例,正中唇腭裂1例.结论 胎儿唇腭裂是胎儿颌面部常见畸形,产前检查能观察胎儿鼻唇及硬腭的结构,是筛查胎儿唇腭裂的重要手段,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双向提问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2008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5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双向提问式教学法,于出科前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向提问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王建芸;梁锦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是整个输液成功的一半,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则是成功输液的另一半,它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所谓固定,狭义的是指穿刺后如何用胶布或输液敷贴固定穿刺针,而广义上的固定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当中,包括穿刺前患儿的固定、穿刺时的固定、穿刺后的固定、固定后的守护.根据在儿科门诊的几年来工作观察,体会到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的重要性,下面浅谈对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有关固定的护理体会.
作者:叶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居民的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肿瘤等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卫生部开展的全国调查表明,恶性肿瘤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占死亡总数的22.32%[1].罹患肿瘤不仅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巨大伤害和心理上来严重创伤,对患者学习、生活、工作等都带来巨大影响[2].
作者:高燕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了适应手术病人的需求,更好地解决术中有关的健康问题,使手术全过程得到顺利进行,自1999年以来我们手术室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深受手术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并取得了意外临床效果.下面就我们的工作程序谈一下临床体会.
作者:刘春芳;尹豪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病理学是利用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动物实验、组织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1].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理论学科内容多,与基础和临床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为了调动广大学生对病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病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某些方面的探讨.
作者:王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疼痛是临床护理中常见、重要的症状,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十分重视对疼痛的观察及研究,做好疼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下仅对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谈我们的看法.
作者:李芳;余金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ENDOSTAR)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以及临床受益率.方法 采用恩度15mg第1至14天,多西他赛75mg/m2第1、8天,顺铂20mg/m2第1-5天,静脉滴入,21天为1周期.结果 有效率52.2%,其中1例(4.4%)CR,11例(47.8%)PR,6例(26.1%)SD,5例(21.7%)PD.中位生存时间3-15.5个月,临床受益率78.3%,延长了生存时间,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均可耐受.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有效可行的方案.
作者:张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寻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1].医患关系既受到经济社会大环境和医疗卫生小环境的影响,又与每个医务人员的行为有着直接关系.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也应当采取有效行为,积极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中去,这是全体护理人员的社会职责.
作者:张建英;程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类药物,初用于抗早孕、药物流产、紧急避孕等,后来随着对其作用机理的进一步探讨,发现米非司酮具有抗雌激素样作用,被用来治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和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连续应用米非司酮可引起闭经,故认为米非司酮对生殖内分泌轴有一定影响.本文就米非司酮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王秀丽;栾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体重指数(BMI)≥28kg/m2的单纯性肥胖儿童94例,匹配同班同龄同性别非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临床表现、家族史、生活习惯、运动量,测定体血压、血脂、血糖等,考查其与改良儿童MS相关指标的吻合情况.结果 (1)肥胖儿童中36.17%表现为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84.02%喜食油炸甜食,79.79%多静少动,24.49%有肥胖家族史;(2)肥胖儿童收缩压和脉压差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3)肥胖儿童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及血压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肥胖儿童与MS指标的吻合度高于非肥胖儿童(χ2=48.080,P=0.000).结论 儿童肥胖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肥胖儿童血脂、血糖、血压异常,与MS联系密切.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是预防肥胖、截断MS发生的关键.
作者:于冬梅;黄梅;宁东峰;于明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建立多项反应Logit模型探讨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187例缺血性脑卒中和10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调查人口学因素、生活事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流行病学资料.采用χ2检验和多项反应Logit模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与2种类型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因素是高血压病史、心脏病、BMI、TG、纤维蛋白原、收缩压、舒张压(P<0.05或P<0.01).(2)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统计意义的因素是HDL-C、糖尿病、载脂蛋白B(Apo B)及年龄;仅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统计意义的因素是吸烟.(3)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言,男性、高血压病史、BMI、舒张压和年龄发生出血性卒中的OR值分别是2.927、3.016、1.429、1.709和0.640(P<0.05或P<0.01).结论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既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又不完全等同,相对于脑缺血,出血性脑卒中更为危险的因素是男性、高血压病史、高BMI和高舒张压,年龄为保护因素.
作者:盛雪平;岳高峰;贾宝山;陈万民;刘秋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国正处于医改变革时期,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完善,本文介绍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现行的基本框架,并对当前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杨诚晨;杨洋;尹爱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阴道分娩时由于会阴体过紧或胎儿过大,产前或吸引器助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时常需做会阴侧切术[1].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手术,为防止会阴Ⅲ度裂伤,缩短第二产程,尽快娩出胎儿,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会阴切开的比率不断增加.会阴侧切的愈合与产程长短、局部皮下脂肪厚度、产妇体质、手术者的缝合技术等因素有关.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会阴侧切口采用4/0薇桥线在会阴侧切美容缝合术的方法,并与传统的丝线缝合法作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诺;孙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复查乡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 对1783位农村初检空腹血糖高者进行询问病史,空腹血糖复检,做糖耐量试验.结果 空腹血糖值受检验方法及饮食影响,单次检验结果有很大误差,不同性别人群血糖异常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与血糖异常人群糖耐受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我们要做好三级预防,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作者:刘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脑梗死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68%的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重要致病因素.
作者:万程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葡萄糖耐量筛查(GCT)的意义及其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行产前检查的1602例孕妇进行50g糖筛查,结果阳性者再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诊.结果 GCT阳性163例(10.17%),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33例(2.06%),糖耐量受损(GIGT)77例(4.81%),糖代谢异常(GDM+GIGT)110例(6.87%).年龄≥35岁孕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于年龄<35岁者(P<0.05);孕前体重指数≥25孕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于孕前体重指数<25者(P<0.01);有异常分娩史孕妇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大于无异常分娩史者(P<0.05).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有高龄、肥胖和异常分娩史.结论 对妊娠期24-28周孕妇进行50g葡萄糖筛查是必要的,对伴有高危因素孕妇应重点监测,早诊断、规范治疗,以减少糖代谢异常对孕妇和围产儿产生的危害.
作者:杜风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科于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期间,采用对患者进行自体胆汁回收,经输血器过滤后,对1例结肠癌扩大术后患者进行鼻饲,发现该方法简便,安全,鼻饲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霞;李金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停经49天之内的早期妊娠,痛苦小,应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但部分患者未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化服用并发严重后果,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因药物流产失败致病情严重病例5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美玲;尹苗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