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青;张继洪;张国伟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的有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5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的基础病多为下肢静脉炎、创伤、手术史,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胸膜炎性胸痛、心动过速、气喘、咯血及痰中带血等,患者误诊率为50%,心电图、X 线胸片 D-二聚体、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诊断,抗凝治疗有效率为84.62%。结论肺动脉栓塞临床症状表现各异、误诊率高,必须综合分析,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和系统治疗,以提高诊治有效率。
作者:张承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入院的老年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 A组和B组)各40例,患者经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下完成手术。 A组给予盐酸羟考酮30mg+托烷司琼10mg,B组给予盐酸羟考酮30mg+氟比洛芬酯150mg+托烷司琼10mg;记录观察苏醒后(T0)、2h(T1)、4h(T2)、12h(T3)、24h(T4)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及各时点PCA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都可以到达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与B组比较,T0、T1、T2时A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 B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 A组PCA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增多(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连祥基;余革;张亮;徐昊;龙诗樱;梅倩雯;李银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甲状腺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与多发病,而甲状腺疾病在美容效果上的要求使得腔镜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得到了持续发展。近年来,腔镜技术及设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3D腔镜系统是在传统二维腔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立体高清成像系统,该系统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使手术视频画面有了一定解剖深度及层次,医师的自然视觉优势降低了手术难度[1]。3D视频下的操作各步骤手术时间缩短,从而减少手术时间,降低误差率,同时传承了传统腔镜手术的微创美容的特点。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对1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3 D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姣南;钱维明;向海燕;周敏燕;王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医院5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行优质护理,评估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且住院时间更短,且无并发症。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确切效果,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蒋银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全程优质护理辅助治疗慢性乙肝的价值。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入院治疗同时对其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即在传统护理方式上加入新的情绪护理、营养干预、出院指导等。并对患者治疗恢复所用的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满意度进行相关记录与评价。结果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时间明显较短,治疗配合度普遍较高,并且治疗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对此次治疗与护理满意度高,幸福指数与生存质量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与满意度,间接提高整体治疗效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代文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妇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5%~5%,较多观点认为妊娠期间发生的肌瘤变性可诱发流产或早产。关于妊娠期间的肌瘤红色变性,目前大多首选在保守疗法,以抗炎对症、预防流产、早产为主。本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4例,对缓解腹部疼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晓芳;崔炜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食管反流炎患者211例,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10例与对照组101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4周为1个疗程。评价内镜下食管破损黏膜修复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镜检查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后出现腹泻10例(9.0%),减少莫沙必利剂量后腹泻缓解;口干4例,不影响治疗。2组各有4例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增高,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
作者:林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39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9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减少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聪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肠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5.6±10.5)min、肠功能恢复时间(3.2±0.5)d、住院时间(5.3±0.6)d,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康复快。
作者:龙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比较2种翼状胬肉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单纯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试验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痊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复发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更加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杜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在传统医护理念中,护士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目的性较强,护士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沟通通常为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患者信息不够全面,沟通效果不理想。现代医学护理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并依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标准护理[1]。护理的首要步骤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护士必须与患者直接建立有效的沟通。有效沟通能够使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护士更轻松地获取患者个体情况,可以说有效沟通是护理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药品不良反应( 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意外的有害反应[1]。 ADR报告和监测是指ADR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笔者从事ADR工作多年,就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汇总如下。
作者:丁红丽;忻志鸣;黄斌;朱文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轻度胰腺炎(MAP)40例、中度胰腺炎37(MSAP)和重度胰腺炎10例( SAP)患者第0、1、4、7天的CRP、PA、WBC等的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患者CRP、GLU、WBC均有升高,且MSAP、SAP组CRP与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AP、SAP组PA明显下降。结论动态监测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对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建党;王友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骨科外伤患者较为集中,由于骨科病种较为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治疗方法不同,恢复的时间较长,因此,骨科患者具有急症多、疼痛多、手术多、意外伤害多、卧床患者多、功能障碍多等特点[1]。骨科患者在治疗、诊断、护理、康复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潜在有安全隐患,而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骨伤患者的身体护理,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护理模式的发展,人们生活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患者的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利益保护观念也不断加强,护理人员承担的职业风险越来越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使个人和医院承担经济,甚至是法律上的责任,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护理差错,有效规避风险,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现将骨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王艳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34例血必净注射液所致ADR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34例血必净注射液ADR,以中老年人为主,未出现死亡病例,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ADR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30min内。结论临床应重视血必净注射液所致的ADR,加强用药监护。
作者:赵业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实行息肉摘除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芬太尼与丙泊酚;试验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结果试验组的呼吸完全恢复时长、睁眼时长和拔管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所受到的血流动力影响明显要小于对照组,对照组的SBP、DBP的升高速度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时,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相结合能够获取到极佳的麻醉效果,且所受到的血流动力影响偏小,安全稳定性较为良好,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马红瑞;蒲从义;张国锋;田占辉;闫军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肝左外叶切除治疗5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及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术后经B型超声或T管造影显示取净结石48例(87.27%),结石残留7例(12.73%),其中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内叶2例,均经再次手术后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胆漏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休克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焦宇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 所并发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住的6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经鼻导管常规吸氧+药物治疗;治疗组即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pH、PaCO2、PaO2、RR、HR的变化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AECOPD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对纠正Ⅱ型呼吸衰竭起到的良好作用,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疗效肯定。
作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医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试验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所有患者均诊断性刮宫的第7天开始服药,连续3个月,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试验组患者在服药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所有患者的贫血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服药治疗之前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内膜转化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内膜转化率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 mg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军敏;张俊素;武乐;沈洋;张晓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了解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及药物治疗现状,总结其合理治疗经验,促进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分析其服用药物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为7.38mmol/L,平均血压为137/83mm Hg。主要使用的降糖药物为二甲双胍、胰岛素、阿卡波糖、磺脲类药物等,使用较多的降压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随着病程的延长,联合用药的趋势明显。结论目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控制尚可。在用药方面,降糖和降压药物选用较为合理。但仍需要继续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加强宣传教育,以期尽早实现血糖及血压控制达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超;于锋;邵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