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计权;谢树莲;李洋洋;阴宇
目的:探讨岩大戟内酯B (jolkinolide B,JB)对人乳腺癌MDA-M B-231细胞增殖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加入JB,使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10,20,40,80 mg·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另设10,20,40,80 mg·L-1组的JB,采用流式检测技术分析岩大戟内酯B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随着岩大戟内酯B浓度增加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G1期细胞阻滞.与空白组比较,20,40 μmol·L-的岩大戟内酯B可抑制CyclinD1和eIF4E的mRNA表达,转染eIF4E-siRNA组CyclinD1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也被抑制,同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 <0.05,P<0.01).结论:岩大戟内酯B可通过下调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而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
作者:林宇;岳丽玲;蒋丽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的影响,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ICA(40,160,640 nmol·L-)作用EC9706细胞48 h后,应用CCK8法检测EC9706细胞增殖;应用Hoechest33342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ICA能显著抑制EC9706细胞增殖;ICA作用EC9706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减少,而Bcl-2蛋白表达增多.结论:ICA能显著抑制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纪昕;李伟皓;王崇;岳晓乐;赵丹丹;张艳华;李永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 264.7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以确定痹祺胶囊中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质量控制标准升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急性炎症模型,给予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6种单体成分马钱子碱,士的宁,隐丹参酮,丹酚酸B,甘草苷,甘草酸治疗,痹祺胶囊水提取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25,0.5,1mg·L-1,各单体成分浓度分别为1×10-7,1×10-6,1 ×10-5 mol· L-1,治疗24 h后,采用Griess试剂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痹祺胶囊水提取物及各单体成分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0)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AW 264.7细胞NO,IL-6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痹祺胶囊水提取物与隐丹参酮均能抑制NO和IL-6分泌;马钱子碱,士的宁,甘草苷和甘草酸均可抑制RAW 264.7细胞NO分泌.结论:痹祺胶囊水提取物中的主要抗炎成分是隐丹参酮,马钱子碱,士的宁.
作者:冯其帅;王贵芳;王强松;高丽娜;崔元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神丸对结肠炎大鼠派伊尔结(Payer's patch,PP结)中Treg/Th 17细胞间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2.5 g·kg-1)及美沙拉嗪组(0.1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后,ig给药7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小肠PP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并计算Treg/Th17,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a(STAT5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CD8+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且CD4/CD8间比例明显升高,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明显降低,Th17细胞明显升高,Treg/Th 17降低,而且结肠组织中RORγt蛋白表达量升高,STAT5a蛋白表达量则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组大鼠小肠PP结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且CD4/CD8间比例明显降低(P<0.01),同时,四神丸组则CD4+CD25+ Foxp3+ Treg细胞显著升高,Th17细胞明显降低,Treg/Th 17升高,而且结肠组织中RORγt蛋白表达量降低,STAT5a蛋白表达量则显著增加(P <0.05,P<0.01).结论:四神丸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并通过抑制RORγt表达、提高STAT5a的蛋白分泌调节Treg/Th 17间的平衡.
作者:刘端勇;徐荣;黄敏芳;王馨;邹勇;岳海洋;叶青;赵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10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高、中、低剂量(1.08,0.72,0.54 g·kg-1·d-1)组,吡格列酮(10 mg·kg-1 ·d-1)组,丹蛭-吡格列酮(1.08+0.01 g·kg-1·d-1)组.造模成功后分别按相应剂量ig药物,每日1次.给药8周后,所有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样本和处死剪取腹主动脉进行相关检测,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治疗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MAPK激酶3/6(MKK3/6),核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环氧化酶-2(COX-2),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p-p38MAPK,MKK3/6,CREB1,COX-2,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调,MK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腹主动脉免疫组化示,给药组p38MAPK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能调节T2DM模型大鼠血管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并可能从而改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作者:杨晓春;鲍陶陶;储全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两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7个RCT,共1 84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在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温下降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具有一定的疗效性且安全性较高.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徐景利;李志城;梁峥嵘;郭震浪;邓路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优化红花减压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为该工艺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体积分数、沸腾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参数进行考察,结合扫描电镜微观分析不同处理方式药材表面的微观形态.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量50%乙醇于65℃提取2次,每次42 min.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1.51%.结论:优选的减压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显著高于传统回流提取法,提示减压提取法适合中药材中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作者:王雅琪;何小汝;伍振峰;张小飞;兰继平;郑琴;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马黄酊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抗炎活性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小檗碱(1),非洲防己碱(2),黄连碱(3),8-氧化表小檗碱(4),8-氧化黄连碱(5),栀子苷(6),马钱子碱(7),番木鳖碱(8),番木鳖次碱(9),α-香树脂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 ~12均为首次从该复方制剂中分离得到,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其应该为马黄酊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作者:王利红;解宝仙;辛义周;唐文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研究收集了吴银根教授调治支气管哮喘的膏方处方108首,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了膏方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提取了“苍耳子-茜草-辛夷-白芷”等10个核心组合和“紫草-泽漆-鸡内金-射干-鬼箭羽-黄精”等10个新处方,得出吴银根教授在运用膏方调治支气管哮喘的部分用药规律,包括通过温补脾肾,多途径调理“寒体”;重视改善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等相关疾病的症状;分寒热治痰;以调理枢机法治气;对妇人与经产有关的哮喘注重通经络和血脉等.
作者:孙鼎;唐凌;吴银根;方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丹参中吡虫啉和多杀菌素的检测方法,并对残留动态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样品用有机溶剂提取,利用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PLC-DAD进行检测.结果:2种农药残留的前处理均采用固相萃取法,净化较为彻底,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度、精密度和检出限均符合农残测定要求.消解动态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以2h残留量为初始残留量,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半衰期(t1/2)分别为3.65 d和1.64 d,表明施药初期多杀菌素消解速度比吡虫啉快;ld后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在丹参中的消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t1/2分别为6.93 d和11.55 d,表明多杀菌素的持效期更长;在相同剂量标准下,多杀菌素的残留量均低于吡虫啉,因此多杀菌素的安全间隔期比吡虫啉更短.吡虫啉在土壤和产品中的终残留分别为0.02,0.18 mg·kg-1,多杀菌素均未检出(<1.9μg·kg-1),表明多杀菌素的终残留更低.结论:在丹参种植中,多杀菌素可作为一种替代吡虫啉的理想农药.
作者:王亮;李敏;郭威;管仁伟;周倩;于宗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大黄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病原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LPS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大黄高、中、低剂量组(150,100,50 mg·kg-1),2次/dig给药,连续给药3d,记录各组大鼠病死率情况,采用细菌传统培养法对大鼠膜菌群、腔菌群及肠系膜淋巴结、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同时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2(AQP2)和AQP8.结果:大黄高、中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各组大鼠膜菌群和腔菌群变化差异大,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较明显,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与脓毒症模型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下降,与大黄剂量有依赖性,同时淋巴结与血标本细菌含量有所降低.结论:大黄可下调AQPs表达发挥泻下功能,减少脓毒症大鼠细菌移位治疗脓毒症,但中剂量大黄在发挥上述作用时有利用平衡肠道菌群.
作者:翟璐;高巧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建立蜂胶药材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蜂胶药材质量的差异,为蜂胶原料适宜产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4个不同主产区14批不同产地蜂胶药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蜂胶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指纹图谱共有峰,14批蜂胶药材中9批蜂胶药材的相似度>0.90,说明不同主产区及同一主产区不同产地蜂胶指纹图谱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蜂胶药材的的质量控制及产地鉴别.
作者:贾艾玲;朱凯;郑爱竹;邱智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研究赶黄草的指纹药动学,为揭示中药血清指纹成分群吸收、分布和代谢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大鼠灌胃给药,眼静脉丛采血,用甲醇沉淀蛋白,采用HPLC分析血清样品,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0~ 70min,10% ~50%A;70 ~ 75 min,50%~10% 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0.8 mL·min-.建立赶黄草给药后血清样品的指纹图谱,确定入血成分.结果:发现6个入血成分,连续灌胃给药3d后总入血成分浓度达到饱合,停药36 h后,基本代谢完全.结论:给药后血清中6个移行成分可能为赶黄草的药效物质基础;总入血成分药-时曲线变化规律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吸收、分布、代谢过程类似,血清指纹成分群达到饱和时间较长,与中药起效慢、作用时间久的特点吻合,为中药的指纹药动学、药效物质基础及半衰期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陀扬凌;刘宇;娄涛涛;欧小洪;张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雌性SD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大鼠外,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血化瘀消癥汤高、中、低剂量组(12,8,4 g·kg-1)和孕三烯酮组(0.05 g·kg-1),每组10只.分别ig给药28 d后,采集病灶组织标本,观察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体积的抑制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异位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较模型组明显抑制,各给药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和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养血化瘀消癥汤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VEGFR信号通路调控病灶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张璐砾;金勇;郭洪武;邱华;夏猛;张淑贤;王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绵马贯众不同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方法:以70%乙醇冷浸72 h制备绵马贯众粗提物,液-液分离法制备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部位萃取物,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黄曲霉和黑根霉6种供试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绵马贯众5个萃取部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抑菌活性总体上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其中以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较大,水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小.结论:不同部位对供试菌株的抑菌活性不同.
作者:刘计权;谢树莲;李洋洋;阴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纤维性根茎药材的超滤总多糖保留率.方法:以无机陶瓷膜的膜孔径、滤过压力、药液温度为输入变量,不同超滤条件下红芪酶解提取液中总多糖保留率为输出变量,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优化网络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及适用性进行考察.结果: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为3-6-1,对红芪总多糖保留率预测的平均预测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误差率分别为0.10%,0.98%,1.55%;对黄芪总多糖保留率预测的平均误差率2.77%.结论: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好,可用于预测纤维性根茎药材超滤的总多糖保留率.
作者:李子荣;刘晓霞;王继龙;魏舒畅;柳春;金辉;范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河南不同产地大黄的质量,为该药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查土大黄苷,利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 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9批药材中4批含有土大黄苷,鉴别为土大黄,来源为波叶组大黄的华北大黄;5批不含土大黄苷,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质量分数均>1.5%,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平顶山鲁山县的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4.65%),洛阳嵩县次之(4.38%),2种大黄来源分别为药用大黄、掌叶大黄.结论:河南不同产地分布的药用大黄、掌叶大黄药材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华北大黄不能作为大黄药材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书莉;薛淑娟;陈随清;葛晓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以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目的,检索近3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65首方剂中共涉及119种药物,提取常用药物有25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33个(支持度15%,置信度0.9).揭示核心药物为苦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通过抗病毒与调节免疫治疗病毒性肺炎.
作者:杨海昊;于莹;汤继芹;韩涛;吕征;仇大伟;黄海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大鼠/人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种属差异性,评价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通过采用体外肝微粒体温孵体系结合特异性探针底物的方法,结合应用LC-MS/MS检测各探针底物的代谢物的生成量,质谱检测条件为电喷雾离子化(ESI)源,选择性反应监测(SRM)扫描方式,色谱分离条件为ZORBAX Eclipse-plus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3.5 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 mL· min-1,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黄芩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7种亚型均无抑制作用,而对人肝微粒体CYP1 A2,CYP2C19和CYP2E1有较弱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9.72,40.91,32.83 μmol·L-.结论:黄芩苷对CYP450酶的抑制作用存在种属差异性,是人CYP1A2,CYP2C19,CYP2E1的弱抑制剂,临床静脉用药时,应注意可能因CYP450酶抑制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黄凯;刘志浩;贺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济肾胶囊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对ADR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2次尾静脉注射法建立ADR肾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黄葵胶囊组(1.88 g.kg-1),济肾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25,1.13,0.56g·kg-1),正常组,每组10大鼠.7d后开始给药,并于7,14,28 d,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及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蛋白尿,血清中TG,TC,SCr,BUN的含量及细胞因子TNF-α,IL-8,NF-κB,TGF-β1,MDA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TP,Alb的含量及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济肾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24 h蛋白尿;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G,TC,SCr,BUN的含量(P<0.05,P<0.01),显著提高TP,Alb的含量(P <0.05,P<0.01);可明显的降低细胞因子TNF-α,IL-8,NF-κB,TGF-β1的水平(P<0.05,P<0.01),能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减轻肾脏组织的病变程度,改善肾功能.结论:济肾胶囊通过调节细胞因子TNF-α,IL-8,NF-κB,TGF-β1治疗ADR肾病模型大鼠,并对肾组织具有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晋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