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鲁红宇;张祥元

关键词:青光眼, 白内障, 翼状胬肉, 囊外摘出术, 人工晶体, 联合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12(6.42±3.21)个月,即术后1d、1周、2周、3周、4周、3个月、6个月及终随访。结果视力术前≤0.0242眼(72.4%),术后0.2~1.053眼(91.3%)。眼压术前平均(26.73±8.40)mm Hg,术后随访眼压平均(12.25±3.51)mm Hg。术前鼻侧胬肉25眼,鼻、颞两侧均生长胬肉12眼,遮盖瞳孔1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7眼。术后复发1眼,再次胬肉手术未见复发。术后Ⅰ型滤过泡20眼(34.5%),Ⅱ型滤过泡35眼(60.3%),Ⅲ型滤过泡2眼(3.4%),Ⅳ型滤过泡1眼(1.7%)。术后Ⅰ度浅前房5眼(8.6%),Ⅱ度浅前房3眼(5.1%)。术后角膜水肿5眼(8.6%),后囊膜浑浊3眼(5.1%),治疗后改善。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及翼状胬肉,采用联合手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眼部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3年医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观察组和采取传统结肠癌手术的对照组各35例,详细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生理指标、出院后的复发率以及1年内的存活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与残端肿瘤残余率分别为2.86%、2.86%,均低于对照组的17.14%、22.86%(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2.86%,1年存活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相比,观察组的残端肿瘤残余率、术后吻合口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1)。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在局部复发率和1年存活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对结肠癌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复发率和存活率方面,不仅可以达到结肠癌的根治性完整切除,还可以降低手术的危险率和残端肿瘤残余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故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宇光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同浓度臭氧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适的臭氧浓度。方法选择1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C 3组各60例,分别予以A、B、C组20μg/ml、30μg/ml和40μg/ml的医用臭氧20ml和玻璃酸钠2ml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5周,比较不同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的变化情况、疗效。结果 B组治疗后VAS评分较A、C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A、C组的85.0%、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0μg/ml的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老年骨性关节炎效果优于20μg/ml和30μg/ml的臭氧联合玻璃酸钠,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于彦忠;高俊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危重症护理质量监控流程的应用体会

    危重症患者的特点是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因此对危重患者必须予以缜密、全面的观察,及时分析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1],进行有效的专科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病情稳定,预防并发症发生。我院在危重症护理质量控制上使用质量监控系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乳蛾的临证辨治体会

    急乳蛾为中医急诊常见病,本病属西医“急性扁桃体炎”范畴,多发于夏、秋季节,青壮年人易患,常表现剧烈咽痛,反复、持续高热,体温常达39℃~40℃,伴有吞咽疼痛,全身乏力,酸痛不适等。严重者还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肌炎、以及风湿热等其他疾病。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病因主要为风、热、湿、虚,互为影响,导致发病。现对该症临证辨治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陈建辉;陈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24%,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治疗效果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复发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青霞;罗利花;耿彦利;宋彩霞;陈国杰;张晓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国产与进口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费效比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国产与进口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费效比与临床疗效观察以对广大COPD患者做出正确的用药指导。方法选取自2011年以来入该院治疗的COPD患者241例,其中:以进口噻托溴铵(思力华)维持治疗组121例。以国产噻托溴铵(天睛速乐)维持治疗组120例。15d为1个疗程,12个疗程以后观察患者病情体征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与进口噻托溴铵治疗COPD疾病效果在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选取国产药品会大大降低COPD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胡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9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09例。治疗组给予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术后给予膀胱功能和盆底肌康复锻炼,对照组单纯予康复锻炼,方法同治疗组。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膀胱和盆底肌功能,改善尿失禁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裴立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医院诊疗的支气管患者70例,按其床位的单双号分为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详细记录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伴有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对照组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食欲缺乏以及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支气管炎哮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其在改善肺部功能的同时,也调理脾胃运化,使机体达到完全的康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曹运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伽玛刀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研究伽玛刀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肝癌患者5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组与联合组各25例,单纯组在伽玛刀治疗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放疗治疗,联合组在伽玛刀治疗的同时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纯组治疗1个月后出现食欲下降1例,精神状态差2例,睡眠质量下降2例,全身疲软无力1例,伴随疼痛5例;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进食量正常,精神状态良好,仅1例睡眠质量较差,无疲乏感,2例伴中轻度疼痛,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伽玛刀和DC-CIK细胞免疫技术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生长中有协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立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数字化塑形钛网用于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网用于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颅骨的修补提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修补,对照组采用手工塑形台网进行修补,对2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功能状态评分及术后患者外观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用于颅骨缺损修补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满足了患者的美学需求,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武叔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剖宫产术为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已成为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女性对自身完美要求的提高,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无疑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在精神、躯体、工作、家庭、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也增加了医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我们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探讨、总结其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胜须;权永志;张新彦;常建伟;刘军杰;武笑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是一类新型的抗早孕激素,炔诺酮的衍生物,可以作为非处方预防早孕的药物。它的疗效比以往常用的黄体酮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它与黄体酮相比,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性也很高,在妊娠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疗效,引产效果好,同时,它无雄性激素和抗雌性激素的生物活性[1],服用剂量合理时,不会对皮质醇水平产生影响,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米非司酮初是在1982年由法国一家医药公司为治疗早孕而研制,它的治疗机制是竞争抑制作用—通过与受孕酮受体紧密结合,而阻碍受孕酮的结合,降低了受孕酮的活性。随着诸多专家对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不断进行研究,米非司酮越来越多的功效被人们所挖掘,在避孕、多时期终止早孕、治疗肿瘤等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很显著的疗效,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李彩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新辅助化疗结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结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09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结合保乳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根治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3年,所有患者均行化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中,观察组癌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且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很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鲜于文涛;向启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面对手术的患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恐惧感,包括对未知情况的恐惧,麻醉、手术、疼痛成为患者不良生理、心理反应主要的应激源[1];另外,担心术后失业、自己会给家庭增加负担,担心躯体的残疾均可增加患者的紧张。我们对2013年手术患者119例实施心理干预,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国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尖吻蝮蛇血凝酶在神经外科术后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 HC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4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HCA止血治疗。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CA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止血,用药前与用药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心脏以及凝血功能,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整个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HC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吴立权;许州;蔡强;张申起;王龙;陈谦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大蒜素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大蒜素( allicin)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大蒜素(5,10,20,30μg/ml)作用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株24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下RD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作用后RD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MTT比色法检测各实验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82±1.75)%、(31.04±1.61)%、(36.32±1.61)%、(42.58±3.88)%;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凋亡率分别为(5.23±0.80)%、(7.07±0.83)%、(10.60±2.51)%、(15.70±1.79)%、(19.33±0.72)%。以上检测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蒜素能有效抑制RD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作者:王媛;薛天阳;许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多发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多发子宫肌瘤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多发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2:3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多发子宫肌瘤能有效地缩小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作者:李驰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周围神经病变化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微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和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共同参与的结果。

    作者:尹玉圣;崔淑芬;魏合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乌司他丁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267例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分为联合组134例和对照组133例。联合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仅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52%高于对照组的7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心肌酶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心肌功能,降低再灌注损伤,建议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血压及调脂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30ml,1次/d);治疗组另加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1次/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水平的变化。全部病例进行临床观察4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UAER、β2-MG、BUN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改善肾功能,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斌;刘玉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