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普勒彩超与 CT 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差异分析

左建富;郭小飞;陈继红;周景富

关键词:多普勒彩超检查, CT 检查, 乳腺癌,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诊断中多普勒彩超检查及 CT 检查的差异,以总结更为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存在乳腺肿块、溢乳、溢血、疼痛入乳头下陷等疑似乳腺癌症状患者189例,所有患者均需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CT 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三项临床检查,以病理性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评价多普勒超声检查及 CT 检查对于乳腺癌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共120例患者经病理性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CT 检查对于乳腺癌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67%、72.46%及84.66%,而多普勒超声检查为85.83%、66.67%及78.83%,CT 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 CT 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P ﹤0.05)。结论相对于多普勒超声检查,CT 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进行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乙胺丁醇联合链霉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8.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发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白冬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对患者血清 IL-5、EC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医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1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健康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 IL-5、ECP 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IL-5、ECP 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血清 IL-5、ECP 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有效降低血清 IL-5、ECP 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立彬;夏晓生;普薇;唐爱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围产期针对性护理对产妇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产期针对性护理对孕产妇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9月来医院进行分娩的孕妇2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组孕妇均严格执行医嘱和对症治疗,比较2组孕妇认知行为、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认知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试验组 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产期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妊娠妇女认知行为,避免不良心理,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银平;朱芹娟;翟芹红;秦占川;张耀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激光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冠心宁注射液及多贝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冠心宁注射液联合多贝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激光治疗。治疗后随访3~1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渗出吸收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视网膜出血吸收时间、水肿吸收时间及渗出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激光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娟;贾立川;孔玉红;白冰;宋增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对患者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中能自理的患者、轻度和中度功能障碍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重度和极重功能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9.455,P =0.002)。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佘学兵;赵俊杰;张明;邓刘伟;李文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高压氧辅助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佳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佳时机。方法将28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 A、B、C 3组,各96例。各组患者均给予高压氧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但 A 组于发病3d 内即给予高压氧治疗,B 组于发病4~8d 内接受高压氧治疗,而 C 组于发病8d 后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3组临床症状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A组患者退热时间、头痛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和神经反射恢复时间短,治疗有效率高,B 组次之, C 组治疗时间长,有效率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发病3d 内高压氧辅助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具有佳治疗效果。

    作者:李健;张东玲;卢蕊;任江彬;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研究开发出对 m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量检测的新技术

    近日,来自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 cell 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双光子荧光涨落分析技术实现了对 m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量检测,这一技术对于研究 mRNA 在细胞内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表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62例(132颗牙),观察其5年内修复效果。结果手术后第1年总有效率93.2%,第2年87.7%,自第3年起总有效率明显降低,与第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到前牙修复中具有较为明显近期治疗效果,但是远期疗效并不理想,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史胜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请作者在写论文时使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的尊重。另外,凡无参考文献的文章,国家进行论文统计时不予统计。因此,希望作者在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并希望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参照我刊稿约,按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书写完整,且依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和在论文中作相应标注。参考文献宜选用新近2~3年内的权威性国内外学术期刊,目前网上非文献数据库资料不宜引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总结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差错种类及原因,提高 PIVAS 配置液体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归纳总结差错记录本中的数据,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每月全科的差错分析会,提出持续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各个流程,有效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针对各种差错事故,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并执行,提高了 PIVAS 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靳会欣;庞国勋;邱博;周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64排与256层 CT 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64排与256层 CT 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9月来医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198例,分别给予64排和256层 CTA 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诊断效果和动脉瘤直径大小、部位关系。结果256层 CTA 灵敏度大于64排 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56层 CTA 和64排 CTA 诊断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脉数相近,且各部位动脉瘤直径﹥5mm 数目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256层 CTA 诊断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和颈内动脉瘤数目高于64排 CTA,且诊断直径﹤5mm 数目亦高于64排 C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56层 CTA 诊断颅内动脉瘤特异度、颈内动脉和后颅部动脉瘤及直径﹤5mm 动脉瘤效果优于64排 CTA。

    作者:刘江涛;郭静华;张会生;牛宗保;张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PS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PSD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发应。治疗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 PSD 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霞;冯艳光;高翠芳;魏晓娜;赵翠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公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微创管道系统 X-Tube 腰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综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微创管道系统 X-Tube 腰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 LDH 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要求所有患者接受入院检查及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微创管道系统 X-Tube 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血清指标等,分析2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伤口一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CK、CRP、WBC 及 NE%均低于对照组,其中2组间 CR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其他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微创管道系统 X-Tube 行腰椎髓核摘除术对 LDH 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安茂辉;张焕永;周国强;张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并发脑梗死,为 AMI 的并发症之一,缺血性卒中可与 AMI 同时或相继发生。二者有着许多共同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过程也相似,常同时罹患。严重的 AMI、脑梗死发病后,来势凶猛,病程进展快,可在短时间内死亡,病死率高,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AMI 的预防与准确有效的诊断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降低伤残率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3年8月-2013年10月共收治 AMI 并发脑梗死患者28例,笔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德鸿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血清皮质醇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血清皮质醇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12月来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2组患者麻醉药物均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观察组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选择硬膜外麻醉。分别于分娩前后抽取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娩出后脐静脉血,检测血清皮质醇和 NO 差异。结果观察组分娩后母婴血清皮质醇持续降低,而对照组上升,且对照组分娩后母婴血清 NO 水平持续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分娩后 NO 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对母婴血清皮质醇及 NO 水平的影响较硬膜外麻醉理想。

    作者:付利英;靳伟红;张梅花;张延生;郭英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女性碘营养在妊娠期间的监测价值及对远期儿童智商的影响

    目的:探讨女性碘营养在整个妊娠期间的监测价值及科学补碘对远期儿童智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11月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400例孕妇,对其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各个阶段全时段尿碘监测。并于2004年科学补碘前与2014年上半年科学补碘后,分别抽取246名儿童,对其进行 IQ 智商测试。结果尿碘缺乏组孕早期较多,占44.50%,中晚期依次降低;尿碘正常组早中晚期比例依次增高;尿碘超标组早中晚无明显差异。儿童智商科学补碘前与科学补碘后 IQ 测试值正常与超常儿童比例无明显变化;存在缺陷组、低于正常的儿童比例科学补碘后明显下降,高于正常的儿童比例科学补碘后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妇补碘工作越早越好,并且按时、按需、按量补充;经过孕妇科学补碘后,学龄前儿童智商 IQ 测试值明显右移,从根本上提高了人口素质。

    作者:张荣荣;郑玉明;程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 LDVT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小腿周径和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完全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 PT、TT、APTT、PLT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小腿周径差和患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小腿周径差均小于治疗前,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 LDVT 疗效较好,血管再通率高,能避免血小板减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旭丹;刘海生;刘健;和田田;刘丽萍;陈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AKT、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 B(AKT)和 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5月来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50例,同期收集来医院就诊的良性乳腺增生病患者150例,分别行免疫组化SP 法检测2组患者病变组织 AKT 和 P53表达程度。同时分别比较乳腺癌患者 AKT 和 P53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乳腺癌具有较高的 AKT 和 P53阳性表达率,且肿块直径越大、分期越高、存在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KT 和 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高,且与乳腺癌尺寸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延生;郭英刚;靳伟红;付利英;张梅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稿件内容的有关规范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