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明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中抽取32例,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3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2种类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予以患儿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儿沙丁胺醇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部炎症、发热症状明显,肺啰音、哮鸣音、肺炎等临床症状出现的几率也明显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同一般哮喘相比病症更为严重且伴有明显临床特征,以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备临床可行性。
作者:张春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不同促渗剂对化髒止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以 Franz 扩散池,对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实验,比较含不同促渗剂的8%化髒止痛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 Q及渗透速率 K。结果不同促渗剂对5%化髒止痛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 Q 及渗透速率 K 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酮﹥丙二醇﹥薄荷醇﹥冰片,结果显示氮酮、丙二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薄荷醇、冰片对化髒止痛巴布剂透皮作用基本无影响;3.00%氮酮和6.00%丙二醇对透皮作用影响较大。结论3.00%氮酮和6.00%丙二醇可以作为化髒止痛巴布剂主要的促渗剂在巴布剂的制备中使用。
作者:江国荣;陈卫民;刘少文;罗德祥;何玲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中心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2片,3次/ d ,依匹斯汀胶囊口服10mg,1次/ d 。对照组给予依匹斯汀胶囊口服10mg,1次/ d。2组药物均在饭后服用,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2例和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嗜睡、头晕,患者均能耐受,不影响用药。余未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梅震;袁小莉;常杰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microRNA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长度约为21~25碱基的内源性小型非编码、高度稳定的 RNA,首次发现于线虫中,能够识别特定的目标 mRNA。超过50%的 miRNAs 基因定位在肿瘤相关的脆性位点或基因组区域,提示 miRNA 的表达可能与肿瘤密切相关[1]。对这些基因进行调控,miRNA 则可以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根据肿瘤的 miRNAs 的表达谱,显示不同类型的肿瘤 miRNAs 差异表达,它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耐药性及预后等密切相关。miRNA-129是 miRNA 家族中研究相对较少的一个,我们就 miRNA-129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管刚云;曾四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测定脂联素及 IL-6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单胎妊娠24~28周的孕妇70例,进行糖耐量试验,依据结果分为 GDM 组30例,孕妇糖耐量正常组(NGT)40例,对照组40名非孕健康妇女,应用 ELISA 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脂联素及 IL-6水平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耐量正常组(NGT)孕妇血清 APN 含量降低,GDM 组表现更低,差异显著(P ﹤0.05);血清 IL-6水平糖耐量正常孕妇﹤未孕健康妇女组﹤ GDM 组(P 均﹤0.05);血清脂联素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 =-0.543,P ﹤0.05)。结论脂联素、IL-6做为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 GDM 发病机制,导致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引起 GDM 发生发展。
作者:杜会娟;李丽雅;王健;宋月轻;秦姗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门诊退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退药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或避免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对门诊药房2012年1月-2014年12月退药数据进行汇总,运用 Excel 软件对退药原因、退药科室进行统计,分析退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我院退药现象普遍存在,退药原因、退药科室排在前列的相对集中。结论医院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处方医师应增强的责任心,药学人员应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来减少或避免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王炎;刘俊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上呼吸道引起咳嗽、烧心、胸闷等症状,反流物可引起、食管、咽喉、气道等组织器官的损害,形成急性或慢性炎症。GERD 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而北京、上海两地的症状患病率为5.77%,其中糜烂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1.92%,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5~65岁为高峰发病年龄[1]。GERD 虽为良性疾病,但它所引起的反流症状,尤其是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食管外症状,容易被误诊,不能正确的按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造成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我们需对 GERD给以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针对骨胳肌损伤的治疗,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案,促进药物治疗的疗效,治愈更多的患者。方法通过医院对患骨胳肌损伤的人群,按几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3组,第一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第二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红药片,第三组给予美洛昔康片+氯唑沙宗片+红药片。结果第三组在治愈率、好转率优于第一组、第二组(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不仅解除了骨胳肌损伤患者的身体痛苦及疾病所产生的忧虑,也得到了社会广泛信任,很值得推广。
作者:胡荣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比较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外加以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加以肠外营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 反应蛋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感染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 C 反应蛋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3例(9.67%),对照组感染8例(27.58%);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6.32d,对照组住院时间25.1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要比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炙的治疗上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夏芝辉;闫智杰;韩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颅骨缺损部分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部分因手术去除骨瓣所引起,为了恢复颅腔的生理完整性,一般在伤后或术后3~6个月进行[1]。我科2012年1月-2015年4月对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33例进行修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树伟;王书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振动感觉阈值提高检出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50例。按照对于患者实施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症状观察的方法,观察组使用振动感觉阈值检查的方法实施诊断。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检出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在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振动感觉阈值的检查能够较好的对于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在对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程艳菊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炎琥宁是由植物穿心莲提取物加工而成,具有解热、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1],临床上多应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因其高效、低毒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人群,同时有关注射用炎琥宁的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为研究炎琥宁的临床 ADR,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笔者通过对我院及辖区内卫生室的27例关于炎琥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分析,来增强医师对其安全性的认识,以规范炎琥宁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LCT)应用于人体占位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病理科、内科和妇科86例确诊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经 CT 定位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占位性病变细胞,行 LCTLCT 结合病理学检查,对病例进行诊断、分析比较。结果在86例占位性病变穿刺标本中,液基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71例、可疑恶性肿瘤5例、异形3例、阴性7例;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66例、可疑恶性肿瘤6例、异形3例、阴性11例。本组86例患者根据液基细胞结合组织病理检查,阳性检出率81.4%,阴性符合率为63.6%(7/11),LCT 和活检病理学检查完全符合率89.5%(77/86),分型包括:鳞癌、腺癌、卵巢癌、小细胞癌、低分化癌。结论经 CT 定位引导下行细针经皮肤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有效准确的检测结果,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对人身体占位性病史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率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洋地黄中毒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方法结合2例洋地黄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分析洋地黄中毒的作用机制、诱发因素及中毒的临床特征,进而熟悉其处理方法。结果洋地黄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又受心脏状况、电解质及药物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临床上经常发生洋地黄中毒。结论了解洋地黄中毒的诱发因素及中毒的临床表现,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剂量是用好该类药物的关键。
作者:刘道喜;王伺伟;唐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 HBsAg、抗-HCV、抗-HP、抗-HIV 检验,分析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为临床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参考。结果患者 HBsAg、抗-HCV、抗-HP、抗-HIV 阳性率分别为9.83%、0.89%、0.64%、0.14%,且男性患者 HBsAg 阳性率11.89%高于女性患者的7.38%(P ﹤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验,能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作者:刘仕云 刊期: 2015年第32期
BioDelivery 科学国际公司表示,美国 FDA 批准其阿片治疗药物 Belbuca 用于慢性疼痛,这使得该公司股价在10月26日的上市前交易中上涨23%。Endo 国际公司于2012年许可获得这款药物的全球生产及营销权利。Belbuca 是一款阿片薄膜贴剂,其旨在治疗需要全天治疗且目前替代疗法对其不充分的慢性疼痛患者。BioDelivery 称这款贴剂的7种剂量规格有望明年第一季度在美国上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患者,女,81岁。因“反复胸闷憋喘3年,加重2个月”入院。3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憋喘,日常活动即可出现,经休息后有所缓解,不伴有胸痛大汗,夜间憋醒,尚能平卧入睡。患者长期服用呋塞米片治疗。近2个月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稍微活动即出现胸闷憋喘症状,夜间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曾于当地医院诊治,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憋喘不适,5d前患者感冒后症状加重,双下肢严重水肿,纳差,小便减少,加大口服利尿剂剂量效果不明显。咯粉红色泡沫痰。大便可,小便减少。患者无烟、酒不良嗜好,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既往有10年冠心病史。体格检查:T 36.5℃,BP 140/68mmHg,P 56次/ min。神志清楚,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两下肺呼吸音低,两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室率64次/ 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右侧肋弓下约5cm 可触及肿大肝脏,左上腹可触及脾脏,但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ECG:房颤节律,心室率64次/ min。入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房颤;慢性支气管炎。9月14日患者急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为45g/ L,余结果见表1。血红蛋白报危急值,显示重度贫血。再次急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为43g/ L,余结果未见明显差异,重度贫血确诊。家属诉患者近期食欲下降,偶有黑便,考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查患者血型为 AB 型,紧急备4U 红细胞悬液,输入2U。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睡前口服,曲美他嗪20mg、铝碳酸镁片1g 每天3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20mg 每天2次口服;螺内酯20mg、贝那普利片10mg 每天1次口服。地高辛0.125mg 每天1次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0.5ml +低分子肝素钠4000U 睡前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呋塞米40mg 每天1次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泮托拉唑80mg 每天1次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前列地尔10μg 每天1次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葛根素0.4g 每天1次静脉滴注。记录患者24h 尿量。9月15日患者诉胸闷、憋喘稍有好转,小便量尚可。BP 126/60mmHg,P 57次/ min,继续输入2U 红细胞悬液。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血塞通400mg 每天1次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参附注射液50ml 每天1次静脉滴注,停用前列地尔与葛根素注射液。9月17日患者诉胸闷,憋喘较前稍有好转,双下肢水肿。呋塞米剂量调整为40mg 每天2次静脉注射。患者心脏彩超示:EF 34%,右房、左房增大,三尖瓣大量反流,二尖瓣叶增厚伴中量反流,左心功能测定差,少量心包积液。粪便隐血检查:阴性。阴道超声显示:绝经后子宫,肌层多发钙化灶声像,盆腔少量积液声像。贫血四项+女性肿瘤全套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445mIU/ ml,癌胚抗原13.08ng/ ml,糖类抗原47.93U/ ml,糖类抗原5028.68U/ ml,余未见异常。免疫系列显示:超敏 C-反应蛋白12.50mg/ L,余未见异常。排除了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或肿瘤等其他原因造成的严重贫血。继续输入2U 红细胞悬液。9月19日患者诉胸闷,憋喘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减轻。BP 120/60mmHg,P 62次/ min,口唇发绀。血液科会诊建议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蔗糖铁注射液100mg 每天1次静脉滴注补充铁剂,促自身造血,继续输入2U 红细胞悬液。9月22日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特殊不适。面色苍白贫血貌,查血红蛋白为74g/ L,升高到80g/ L 较为理想。目前患者经药物和输血治疗后症状好转,患者要求出院,予以办理。
作者:翟文勇;韩强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中的超声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无症状性肝胆疾病。方法对石家庄地区19527例农村居民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19527例例体检人群中,肝胆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脂肪肝19.8%、肝囊肿4.4%、肝血管瘤1.9%、胆囊炎0.8%、胆囊结石1.6%、胆囊息肉1.9%。结论针对肝胆疾病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早期行为干预,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尹明贵;王志敏;房军领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溶血是指血细胞的一些成份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异常标本,血液标本的溶血会导致很多指标发生很大的变化。笔者对比了42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心肌酶谱4项的值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敏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比较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方法用于急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危重患者79例,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OI)和经鼻气管插管组(BNI),其中 OI 组42例, BNI 组37例,对2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呼吸机治疗24h 后血气变化,脱管率,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行插管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死亡例数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脱管例数、呼吸机治疗24h 后血气变化、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痰痂阻管、鼻衄、更换插管方式、死亡例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OI 组的一次成功插管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口腔溃疡发生率与 BNI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口插管操作快捷,而经鼻插管患者耐受性好,易于固定,便于口腔护理,导管保留时间长。
作者:尹德锋;周凯;刘济滔;胡沥;黄志远;徐燕;刘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