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口服 DHPs-CCB 的应用分析

陆杰

关键词:DHPs-CCB, 高血压,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 DHPs-CCB 使用情况,为临床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医院2011-2013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信息,统计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金额、DHPs-CCB 的 DDDs 和 DDDc 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 DHPs-CCB 的使用金额占所有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金额的38.10%、36.62%和34.49%。左旋氨氯地平始终占据使用金额首位。各种 DHPs-CCB 用药金额和用药人数同步性良好。结论医院 DHPs-CCB 的使用符合亚洲医学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发展方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病专科医院药品计划与库存周转工作持续改进探讨

    药品是一类特殊商品并具有鲜明的质量特征。医院药库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药品采购计划、验收入库、药物领发、保管养护和财务管理。药品采供是药剂科的基本任务,也是保障药品供应关键的环节[1]。药品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在此显得相当重要,如果采购次数过多,相应的入库出库次数就会增加,也会增加库房人员收货频率,增加工作量,也增大了出现差错的概率,而如果采购次数过少,每次的采购总量就会增加,很容易造成库存和资金的积压[2]。精神障碍是21世纪的流行病,目前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药库工作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医院药事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品质。为保障在库药品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需求,我们始终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药品需求分析,编制药品采购计划、优化药品的库存和药品的物流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为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就如何既能保障临床合理用药需求又尽可能减少药品库存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恒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用于麻醉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用于镇痛麻醉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进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注射0.5%罗哌卡因15ml +右美托咪定50μg(1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对照组采用0.5%罗哌卡因15ml +0.9%氯化钠溶液1ml 辅助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4、12、24、48h 的 VSA 疼痛评分,对比2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h 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VSA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硬膜外注射应用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麻醉,具有快速、镇痛、维持患者心血管稳定、降低麻醉不良发应的优点。

    作者:张惠艳;董慧领;陈庆国;杜亚娜;高秀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颅骨缺损修补术33例护理体会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颅骨缺损部分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部分因手术去除骨瓣所引起,为了恢复颅腔的生理完整性,一般在伤后或术后3~6个月进行[1]。我科2012年1月-2015年4月对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33例进行修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树伟;王书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介入手术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医疗技术,现已日趋成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越来越多的人对微创手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随之增加。由于介入手术室涉及科室与病种多样,发生医院感染概率较大[1],因此做好介入手术室的感染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

    作者:郁洁;王志鹏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经皮肾镜微创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

    经皮肾镜微造瘘碎石取石术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一项微创新技术,该项手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我科2014年3~11月,对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经过精心术前术后护理,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素琴;孙景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19527例农村居民肝胆疾病的体检分析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中的超声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无症状性肝胆疾病。方法对石家庄地区19527例农村居民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19527例例体检人群中,肝胆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脂肪肝19.8%、肝囊肿4.4%、肝血管瘤1.9%、胆囊炎0.8%、胆囊结石1.6%、胆囊息肉1.9%。结论针对肝胆疾病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早期行为干预,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尹明贵;王志敏;房军领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与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冷刀宫颈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疗效,为临床患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96例 CI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KC)和观察组(LEEP)各4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同时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9±2.2)min、(32.4±6.1)d、(12.7±3.1)ml 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21.5±6.3)min、(44.8±6.9)d、(31.8±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镜检与病理检查符合率、病理级别下降及浸润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创面感染、出血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LEEP 术治疗 CIN 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赵海英;管燕;马潇潇;何金萍;刘琦;刘学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普外科直肠癌术后1个月行化疗并联合服用复方斑蝥胶囊的患者88例作为 A 组,选取同期行单纯化疗患者98例为 B 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44.32%明显高于 B 组的3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PD 进展率为18.18%明显低于B 组的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生活改善率为69.31%明显优于 B 组的5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除肝酶异常发生率外,余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脱发、肝酶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具有更高的药物治疗经济性。结论直肠癌术后辅助应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更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成发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产后出血(PPH)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亦是高风险事件,有研究报道1996-2000年死亡的孕产妇中产后出血约50%,可见产后出血对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2]。造成产妇产后出血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妇自身溶凝血功能异常、生殖道创伤及宫缩乏力所致,其中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而产后持续性失血不仅会影响机体预后康复,更是会诱发心力衰竭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产后出血的治疗首先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是临床上常用的抗产后出血药物[4]。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因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孕妇40例,均给予欣母沛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明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方法用于急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危重患者79例,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组(OI)和经鼻气管插管组(BNI),其中 OI 组42例, BNI 组37例,对2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呼吸机治疗24h 后血气变化,脱管率,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行插管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死亡例数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脱管例数、呼吸机治疗24h 后血气变化、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痰痂阻管、鼻衄、更换插管方式、死亡例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OI 组的一次成功插管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每次口腔护理时间、口腔溃疡发生率与 BNI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口插管操作快捷,而经鼻插管患者耐受性好,易于固定,便于口腔护理,导管保留时间长。

    作者:尹德锋;周凯;刘济滔;胡沥;黄志远;徐燕;刘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的诊疗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中抽取32例,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3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2种类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予以患儿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儿沙丁胺醇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部炎症、发热症状明显,肺啰音、哮鸣音、肺炎等临床症状出现的几率也明显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同一般哮喘相比病症更为严重且伴有明显临床特征,以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备临床可行性。

    作者:张春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不同促渗剂对化髒止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促渗剂对化髒止痛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以 Franz 扩散池,对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实验,比较含不同促渗剂的8%化髒止痛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 Q及渗透速率 K。结果不同促渗剂对5%化髒止痛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 Q 及渗透速率 K 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酮﹥丙二醇﹥薄荷醇﹥冰片,结果显示氮酮、丙二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薄荷醇、冰片对化髒止痛巴布剂透皮作用基本无影响;3.00%氮酮和6.00%丙二醇对透皮作用影响较大。结论3.00%氮酮和6.00%丙二醇可以作为化髒止痛巴布剂主要的促渗剂在巴布剂的制备中使用。

    作者:江国荣;陈卫民;刘少文;罗德祥;何玲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食管反流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与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加施食管反流专业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效果与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与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成功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病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作者:吕惠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大隐静脉穿刺在婴幼儿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在门诊静脉输液中,婴幼儿的静脉穿刺难度比较大,原因主要是血管的情况,比如血管的粗或细,直或弯,充盈或塌陷,是否滑动等。其次是婴幼儿易哭闹,乱动,不予配合。在穿刺过程中,如果头皮静脉穿刺困难,便要选择四肢,而大隐静脉是全身长的静脉,在内踝前方的位置比较表浅而恒定,易看易摸,是输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1]。在进行大隐静脉穿刺时,一人固定好患儿的被穿刺肢体,尤其是同侧膝关节,操作者就可以进行穿刺。在临床实践中,婴幼儿采用大隐静脉穿刺,存在诸多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有效成分橙皮苷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波长(364±3)nm,对常见的7种炮制品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橙皮苷含量比较,陈皮生品含量﹥蜜炙陈皮﹥姜汁炙陈皮﹥清蒸陈皮﹥麸炒陈皮﹥盐炙陈皮﹥土炒陈皮。结论陈皮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橙皮苷,经高温加热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含量可发生变化。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稳定,可以反映客观实际。

    作者:吴梓春;王华;何兆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治疗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共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症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7%高于对照组的76.47%,且发热等临症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咳嗽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2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临症消退时间,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忠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 COPD 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患者均予吸氧、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氨茶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较2组肺功能与 MRC、ADL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 FEV1、FVC 和 FEV1/ FV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MRC、ADL 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 COPD 效果良好,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肺部功能和呼吸功能并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仁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62岁,主因结肠癌,行全麻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结肠)溃疡型中至低分化腺癌。术后恢复良好。排除化疗禁忌后按医嘱行 FOLFOX 方案化疗,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患者进行第1周期常规化疗的第1天,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250ml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200mg,以40滴/ min 静脉滴注,同时于另一通道持续静脉泵入氟尿嘧啶,给药30min 后,患者出现心悸、自觉胸口发热现象。立即给予减慢输液速度,患者症状逐渐缓解,1h 后完全恢复正常。第2及第3天继续遵医嘱给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200mg 静脉滴注,输液速度改为20滴/ min,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均诉有轻度的心悸、胸口发热现象,但可耐受,完成药物滴注治疗。患者2周后回院准备行第2周期化疗,化疗前1d,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250ml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在滴注该药液3min 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咽喉部发痒、自觉胸口发热现象。考虑为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过敏反应所致,立即给予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输氧、对症抗过敏处理,观察20min 后患者症状缓解。第2天继续按原方案完成化疗,无不良反应出现。

    作者:黄小兴;黄丽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临床药师从事心内科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

    药学服务(PC)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199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对药学服务作了统一定义[1]:PC 是直接地、负责地提供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监护,其目的是让患者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药师是以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能够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并参与合理用药方案设计及保障合理用药目的实现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作者:谢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由于其工作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的职业威胁,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基层医院手术室由于条件有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职业危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职业危害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应充分认识职业危害所在,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大程度的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琼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